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7例卒中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癎发生率为6.97%,其中急性期发作占62.96%,恢复期癫癎发作占29.41%;其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占62.96%)。结论卒中后急性期性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恢复期。脑缺血缺氧是急性期性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对于后期发生癫癎患者需正规抗癫癎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癫癎药物与癫癎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许多资料显示抗癫癎药物(AEDs)会使癫癎恶化,即原有类型癫癎发作增多,或激发新的癫癎类型。临床上可见以下4种情况:①非特异性的药物中毒表现:即患儿仅出现癫癎发作加重,而无其他中毒表现,减少剂量或取消不必要的多药治疗后就可好转。②药物选择失误。③药物副作用。④抗癫癎药物引起的脑病和多种类型混合发作的儿童癫癎性脑病[1]。 1 药物过量   早已报道苯妥英钠(PHT)中毒量可致癫癎恶化。国内报道PHT致癫癎恶化发生率8.6%[2]。Dhana报道4例卡马西平(CBZ)中毒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一系列全身性惊厥性癫癎发作[3]。尽管没有拉莫三嗪致癫癎恶化的报道,但当剂量增至20 mg*kg-1*d-1时出现新的肌阵挛性癫癎持续状态,撤除拉莫三嗪后临床症状很快好转。 2 药物选择不当   可引起癫癎发作、恶化和脑电图阵发性放电增加,如:CBZ可使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和肌阵挛性及失张力性已发作癫癎恶化。PHT也可使失神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恶化。临床应用以来,不少作者报道乙琥胺可致全身惊厥性癫癎恶化。苯巴比妥可使失神发作恶化并可能导致失神持续状态,应慎用[4]。有报道严重肌阵挛性癫癎患者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其中16例(80%)病情恶化,表明拉莫三嗪不适用于严重肌阵挛性患者[5]。隐原性或继发性部分性癫癎患儿加用氨己烯酸后出现新的肌阵挛性发作。  相似文献   

3.
非癫疒间 性心因性发作在临床上常见 ,与癫疒间 性发作容易混淆。现将我院 2 7例非癫疒间 性心因性发作的临床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7例病人中男 6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34岁 ,平均年龄为 2 6 .8岁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有 9例 (33.3% )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 18例 (6 6 .7% ) ;其中发生颤抖、间歇性强直者 2 3例 (85 .2 % ) ;发生持续闭眼并对被动睁眼有抵抗者 2 6例(96 .3% ) ;发生哭喊、叫嚷者 8例 (2 9.6 % ) ;发作时间大于 3分钟者 2 7例 (10 0 % ) ;发生尿失禁者 6例 (2 2 .2 % ) ;发生舌咬伤者12例 (4 4 .4 …  相似文献   

4.
陈英  王凤楼 《天津医药》2001,29(12):731
癫癎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发作类型分为全身性和部分性发作。肢痛性癫癎作为部分性发作的特殊类型则极为少见,而双胞胎共患此病则更为罕见。兹将我科收治并随访7年的双胞胎兄弟共患肢痛性癫癎的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内科学见疾病 第三十七节癫癎 癫癎是指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突然、过度异常放电,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短暂的功能障碍.临床可出现短暂的运动、感觉、行为、意识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因不明的癫癎称为原发性癫癎,继发性癫癎是指病人有某种疾病(如脑外伤、肿瘤、脑血管病、脑畸形、脑积水以及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等)作为病因,癫癎发作是其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6.
癫痫发病多在20岁以前,但因其慢性持续性发作和发作无年龄性的特征,老年患者有日益增多趋势[1-2].为探讨高原地区老年癫癎的病因与临床特点,笔者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来我院癫癎专科就诊的82例老年性癫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在临床上常见,与癫痫性发作容易混淆。现将我院27例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的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癫癎发作可在二个方面改变血浆的激素水平:1,癫癎急性发作后几分钟内,血浆的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崔乳激素、可的松以及胰岛素升高,其量和时间,是依据癫癎发作类型(例如:人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癎发作,抑郁症患者的电休克治疗,实验动物的药物诱发性癫癎发作)而不同。它们是癫癎发作时的不正常的主自性动作的直接结果,或是癫癎发作动作波及到脑,影响下丘脑释放固子的分泌量;或者是由于癫癎发作,产生系统变化的间接影响(例如:高糖血症可促进胰岛素分泌)。2、癫癎重复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递质功能改变。单胺系统内的变化,可通过释放  相似文献   

9.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小儿癫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癎患儿的有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4例难治性癫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简单部分性发作、部分性继发全面发作、肌阵挛疗效最好。不同难易程度癫癎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疗效不同,程度越难,疗效越差。不良反应以易激动、攻击性强最为多见。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与其他抗癫癎药物无明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癫痫药物抗癫灵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癫灵(Depakin)化学名为二丙基乙酸钠(Sodium n-Dipropylacetate)或2-丙基戊酸钠(Sodium 2-n-Propylvalerate)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癎药物。从化学结构讲,该药和现有抗癫癎药不同,结构简单且不含氮原子。据报道,单独使用本品或与其他抗癫癎药并用,可以予防和控制多种类型癫癎发作,如失神性小发作、大发作、精神运动型发作、肌阵挛发作、癫癎性精神症状(痴呆和性格异常等),除颞叶癫癎外,本品对于使用现有药物难以控制的各种类型的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和CT在癫癎诊断、分型、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VEEG监测和CT对80例癫癎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脑电图(EEG)出现瘸样放电33例(41.2%),监测到临床发作2例;VEEG癎样放电62例(77.5%),监测到临床发作15例,VEEG瘸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CT异常24例(30.0%).VEEG与CT两种方法的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瘸EEG的瘸样放电率,特别对不典型临床发作表现和无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瘸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尤为有用.CT的应用,成为癫瘸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VEEG与CT二者相互结合,对癫癎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2.
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对癫癎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癫癎患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随访评估.结果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2 a内记忆商数显著性下降,影响因素有受教育年限、入组后月癫癎性发作次数、入组后日平均药物剂量.结论受教育年限、入组后月癫癎性发作次数、入组后日平均药物剂量对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的记忆功能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钩藤对家兔癫癎模型电活动的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钩藤对癫癎发作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电图描记术,观察钩藤对毛果芸香碱致癎家兔大脑皮层放电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钩藤后可使癫癎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发作间隔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钩藤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癫癎模型电活动,提示钩藤具有抗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梅  于敏 《中国医药》2006,1(5):263-264
目的探计脑卒中继发癫癎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20例住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0例患者出现继发癫癎46例(8.84%)。继发癫癎的各类型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33.33%),脑栓塞次之(19.23%),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相近(分别为11.86%与12.00%),腔隙性脑梗死最少(2.08%),脑卒中后癫癎发作与病灶的部位(皮质或脑叶)密切相关(P〈0.01),且以强直.阵挛性发作居多,占56.52%。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癫癎发生率高,不同类型卒中继发癫癎发生率不同,病灶在皮质或脑叶者易出现继发性癫癎,发生机制可能为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及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变性等引起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臂臑穴埋藏抗癫癎药物的方法治疗癫癎4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5~52岁,发病年龄3~42岁;病程2~19年。癫癎的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原发性癫癎38例,继发性癫癎10例。全身性发作35例,部分性发作13例。所有病例用过多种抗癫癎药物(AED),单(或)合用1年以上仍不能有效控制,每月平均发作4次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朱加应  刘蕊  胡晓  王建怡  顾然  李世容 《中国医药》2014,9(11):1616-1620
目的 分析儿童癫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860例儿童癫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抗癫癎药物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能明确病因者有158例(18.4%),其中,产前、产时及围生期因素94例(10.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1.2%).儿童癫癎无明显诱因发作为645例(75.0%),其次为疾病诱发140例(16.3%);发作频率<5次/d为773例(90.1%),发作持续时间1~2 min为529例(62.0%),以四肢抖动550例(64.0%)、双眼凝视391例(45.5%)、呼之不应571例(66.4%)、四肢强直145例(16.9%)症状多见;局灶性发作296例(59.8%),其中复杂局灶性发作占56例(11.3%).结论 儿童癫癎在临床上表现复杂,良好的预后需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癫癎乃“脑内特殊的神经动力相互关系障碍的结果”。教科书里认为是“重复发作的短暂的大脑机能失调”。由于病因的不同,通常将癫癎分为两大类:以现代临床检查技术不能发现其病原者称为原发性(特发性,真性)癫痫或癫癎病;若癫癎发作仅  相似文献   

18.
癫癎俗称“羊角风”、“羊癎风”,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我们在本省城乡中普查,患病率为1.57‰,其他地区患病率为0.78—1.75‰。国外患病率较高,欧美国家为4—7‰、日本为3—5‰。病人中儿童多,约为成人的十倍。癫癎危害病人身心健康,严重的癫癎持续状态可造成死亡;频繁的癫癎发作,出现脑部器性损害,可引起智力和性格的改变,导致精神失常。癫癎的概念及发病机制癫癎是阵发性,暂短的大脑机能失调。临床表现是突然发作,自动终止,并有明显的反复发作的倾向。其症状特点主要是暂时性的意识丧失、几秒至几分钟,全身性或部分性肌肉痉挛,或其他运动性错乱。从生理角度看,这些症状是中枢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脑电图上出现猝然发生高波幅的电位。一个  相似文献   

19.
马爱梅 《中国医药》2010,5(1):679-680
癫(癎)是神经科仅次于脑血管意外的常见疾病,患病率达到5‰.在新确诊的癫(癎)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通过单药治疗,癫(癎)发作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近20%的患者接受2种抗癫(癎)药物联合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大约有30%的患者,经过单药治疗以及多药联合治疗,血药浓度已达到治疗剂量,癫(癎)发作仍得不到控制,我们称之为难治性癫(癎).  相似文献   

20.
马爱梅 《中国医药》2009,5(12):679-680
癫(癎)是神经科仅次于脑血管意外的常见疾病,患病率达到5‰.在新确诊的癫(癎)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通过单药治疗,癫(癎)发作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近20%的患者接受2种抗癫(癎)药物联合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大约有30%的患者,经过单药治疗以及多药联合治疗,血药浓度已达到治疗剂量,癫(癎)发作仍得不到控制,我们称之为难治性癫(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