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辛伐他汀的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用食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为模型 ,以舒降之为阳性对照药 ,研究辛伐他汀的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将 5 6只雄性新西兰兔 (体重 1.96± 0 .16kg)随机分为对照组 (颗粒饲料 12 0~ 15 0g d ,n =14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颗粒饲料 +胆固醇 0 .5g (kg·d) ,n =14 ]、舒降之组 [颗粒饲料 +胆固醇 +舒降之片 5mg (kg·d) ,n =14 ]和辛伐他汀组 [颗粒饲料 +胆固醇 +辛伐他汀片 5mg (kg·d) ,n =14 ]。在实验前、实验第 8、12周末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并分别处死 7只兔取主动脉染色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第8、12周末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 ,总胆固醇第 8周末为 14 .86± 4 .15mmol L ,第 12周末时为 18.8± 7.6 8mmol L ;甘油三酯第 8周末为 1.83± 0 .4 9mmol L ,第 12周末时为 2 .5 9± 0 .6 3mmol L。第8、12周末时对照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为零 ,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分别为 35 .2 9%± 9.4 1%和 4 2 %± 9.6 9% ;辛伐他汀组和舒降之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同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P <0 .0 1) ,且该两组同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兔脂肪肝肝脂酶活性变化及茶多酚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肝组织中肝脂酶(HL)活性变化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探讨茶多酚对HL活性变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三组:脂肪肝组6只喂高脂饲料;茶多酚组7只喂高脂饲料,同时口服茶多酚200μg·g-1·d-1;正常对照组6只喂普通兔饲料。实验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血浆HL活性水平,肝组织做病理形态学检查同时用吐温法行HL活性染色,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脂肪肝组均产生重度混合型脂肪肝,血总胆固醇(TC)为(28.49±5.99)mmol/L,正常对照组为(1.11±0.82)mmol/L,t=21.654,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2.15±1.95)mmol/L,正常对照组为(0.71±1.14)mmol/L,t=12.400,P<0.05;肝组织MDA含量为(75.58±29.88)nmol/mg,正常对照组为(43.64±16.95)nmol/mg,t-2.278,P<0.05。每100μm2肝组织中HL活性点个数为1.76±0.10,正常对照组为4.14±0.05,t=3.306,P<0.05。茶多酚组:肝脏病理改变5只兔为中度混合型脂肪肝,2只兔为轻度混合型脂肪肝,明显轻于脂肪肝组。血TC为(16.87±6.58)mmol/L,明显低于脂肪肝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5.786和3.968,P<0.05)。血LDL-c为(5.10±4.19)mmol/L,明显低于脂肪肝组(t=2.478,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t=3.7634,P<0.05)。肝组织MDA含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评价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连续选择因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qd,术前及术后2d和3周分别测外周动脉血清CRP。结果:术前、术后2d及术后3周,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9.03±0.59)、(23.5±0.71)及(12.8±0.47)mg/L,对照组则分别为(8.8±0.62)、(21.2±0.56)及(19.6±0.53)mg/L,两组术后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2d及术后3周治疗组CK-MB分别为(11.9±3.3)、(14.6±3.2)、(16.0±2.8)IU/L,对照组为(12.1±3.4)、(14.3±2.6)、(15.6±3.0)IU/L,两组术后CK-MB均无升高,两组术前、术后相比较,均P>0.05。结论:PCI后血清CR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控制血浆炎症因子,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总胆固醇正常的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预警作用。方法将住院的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分成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住院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同期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h-FABP、cTn-I和CK-MB的含量。同时,抽取同期门诊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s-CRP的含量分别为(1.63±0.53)mg/L和(6.34±1.97)mg/L,高于对照组的(0.71±0.32)mg/L(P<0.05,P<0.01)。SAP和UAP组患者血清h-FABP的含量分别为(2.89±0.76)μg/L和(17.14±5.69)μg/L,高于对照组的(1.76±0.68)μg/L(P<0.05,P<0.01)。结论hs-CRP、h-FABP联合检测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指标cTn-I、CK-MB相比,对总胆固醇正常的CHD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兔粥样硬化髂动脉组织P-选择素(P-selectin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予普通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8只)及高脂饲料喂养(基础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2只).正常对照组喂养6周后处死.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行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辛伐他汀组每只予辛伐他汀15 mg/d;分组喂养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一侧病变髂动脉做病理切片;取另一侧抽提总RNA和总蛋白,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蛋白印迹测定P-选择素和ICAM-1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 结果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兔血浆总胆固醇,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动脉壁P-选择素 mRNA/β-actin 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0.12±0.04、0.51±0.06、0.27±0.06,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CAM-1 mRNA/3-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 mRNA比值分别为0.25±0.08、0.91±0.10、0.47±0.09,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选择素为6.41±1.64、14.38±2.56、9.47±1.69, 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CAM-1为4.71±1.64、14.03±2.05、6.78±1.39, 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之相一致. 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兔粥样硬化髂动脉组织P-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血高密度脂蛋白(HDL)注射液对喂高胆固醇饲料家兔主动脉粥样指纹病变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给与1%胆固醇饲料8周.在此期间,HDL组每只家兔每周静脉注射50 mg人血HDL;洛伐他汀组每只家兔每天皮下注射10mg洛伐他汀;安慰剂组每只家兔每天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人血HDL注射液由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结果在试验期间,各组实验动物喂高胆固醇饲料后血脂水平均有升高.第八周后,实验动物主动脉内膜表面富脂粥样病变面积比分别为安慰剂组32.6%±21.7%(x±s,下同);HDL组9.16%±7.87%;洛伐他汀组20.8%±13.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安慰剂组10.0±2.30g/L;HDL组2.92±1.41g/L;洛伐他汀组3.74±1.73g/L.血清HDL胆固醇水平分别为安慰剂组0.43±0.12g/LHDL组 0.62±0.23g/L;洛伐他汀组0.23±0.14g/L.HDL组血管壁胆固醇含量比安慰剂组和洛伐他汀组都明显降低,说明人血HDL具有比洛伐他汀更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作用.结论人血HDL能够有效地抑制喂胆固醇饲料家兔主动脉粥样病变的作用,并能够调节血脂,减少动脉壁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预测周围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收住本院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血清CRP水平:对照组为7.28±5.87mg/L,I期组为11.76±2.87mg/L,Ⅱ期组为19.87±6.29mg/L,Ⅲ期组为19.06±7.37mg/L,Ⅳ期组为19.16±7.33mg/L。对照组与其他四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期组与其它三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其他三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CRP浓度的测定可以作为周围动脉疾病的判断指标;能对无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指导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87例)对照组(59例)。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C)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评分标准,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观察2组病例总胆红素(TBIL)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TBIL浓度冠心病组(7.6±3.2)μmol/L比对照组(12.1±3.2)μ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TC、LDL-C浓度冠心病组(5.79±1.53)mmol/L、(5.34±1.48)mmol/L较对照组(3.82±1.15)mmol/L、(2.27±0.69)mmol/L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C浓度冠心病组(1.11±0.57)mmol/L较对照组(1.46±0.23)m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TBIL与LDL-C、T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指数与TBIL、LDL-C、HDL-C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L-C及TBIL与冠状动脉狭窄指数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TBIL水平降低;冠心病患者TBIL与TC及LDL-C有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BIL及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脂组、球囊损伤组和MG132组.球囊损伤组和MG132组兔采用球囊拉伤颈总动脉复制血管损伤后狭窄模型;MG132组在损伤血管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喂养2周、4周和8周后取颈总动脉损伤段血管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测定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和管腔面积,评价颈总动脉血管狭窄.结果 球囊损伤组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狭窄、管腔减小、内膜增厚,有泡沫细胞和大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MG132组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用球囊拉伤新西兰白兔颈总动脉复制的血管狭窄模型,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狭窄,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抑制损伤后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  方法 :2 0只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10只 )及高胆固醇血症组 (10只 )。4周后取出每只兔的降主动脉 ,5 mm宽的动脉环放置于含有 2 5 ml Kreb液的组织—器官水浴系统中。分别测量游离血管对乙酰胆碱 (10 - 1 0 ~ 10 - 5mol/ L )和腺苷 (10 - 1 0 ~ 10 - 4 mol/ L )的舒张反应变化 (% )。  结果 :两组血胆固醇水平有显著差异 (正常对照组 0 .78± 0 .2 9mmol/ L ,高胆固醇血症组 2 5 .6 7± 2 .86 mmol/ L ,P<0 .0 1) ;高胆固醇血症组血管对乙酰胆碱舒张反应〔最大 (5 8.2± 6 .1) %〕与正常对照组〔最大 (10 3.2± 6 .9) %〕比较明显减弱 (P<0 .0 1) ;高胆固醇血症组血管对腺苷舒张反应〔最大 (4 5 .2± 13.0 ) %〕也较正常对照组〔最大 (10 3.2± 9.9) %〕减弱 (P<0 .0 1)。两组动脉组织学检查无动脉硬化的改变。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 ;高胆固醇血症时血管内皮功能改变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普罗布考对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6)、高脂饮食组(n=8)和普罗布考组(n=6)。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和普罗布考组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高脂饮食组和普罗布考组行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普罗布考组每只大白兔加用普罗布考1g/d口服,10周末取血测血清CRP水平,之后处死动物取损伤处动脉,用HE染色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高脂饮食组动脉可见典型的AS斑块形成,普罗布考组无典型斑块形成,内膜增厚较为明显;与高脂饮食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CRP水平较低[(8.10±1.02)mg/L比(11.35±2.32)mg/L,P<0.05]。结论 CRP在兔AS模型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普罗布考有一定的抑制兔AS模型血清CRP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男性约在50~60岁,女性则在60~70岁达到峰值。女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仅在绝经后才略高于男性。 379名健康老人(年龄65~79岁),男性199、女180名。男、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6.01±1.00和6.51±1.30mmol/L(p<0.001),HDL胆固醇分别为1.03±0.26和1.39±0.38mmol/L(p<0.001),总胆固醇/HDL胆固醇比值分别为5.99±1.60和5.08±1.54(p<0.025),体重分别为75.9±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水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对照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6 1± 2 91) %比 (8 0 1± 4 72 ) %和 (17 2 2± 6 76 ) %比 (2 3 13± 8 6 1) % ,P均 <0 0 0 1]。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与血清HDL C水平呈正相关 (r=0 32 4,P =0 0 0 2 ) ,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关 ;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也与上述血脂水平无关。根据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程度将两组受试者合并再分为A、B两组 ,A组肱动脉舒张≤ 4% ,B组肱动脉舒张 >4%。结果显示 ,A组HDL C水平明显低于B组 [(1 15± 0 2 6 )mmol/L对 (1 38± 0 5 0 )mmol/L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HDL C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髂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 (正常饮食 ,5只 )、基础对照组 (球囊和高脂饮食 ,7只 )和辛伐他汀治疗组 (球囊、高脂饮食和辛伐他汀 ,6只 )。球囊损伤后 4周处死 ,取一侧病变髂动脉做病理切片 ,取另一侧病变髂动脉抽提总RNA和总蛋白 ,分别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测定TIMP 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家兔血浆总胆固醇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兔髂动脉组织TIMP 1的表达 ,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动脉壁TIMP 1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1 5 7± 0 11,2 72± 0 10 ,3 33± 0 2 8,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正常对照组、基础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Westernblot检测结果分别为 2 72± 1 16 ,7 5 1± 1 4 4 ,16 90± 1 4 5 ,相互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也提示TIMP 1的表达增加。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组织TIMP 1的表达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兔肝功能及肝脏胆汁酸受体(FX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1)高胆固醇组(n=8):继续饲以高脂饲料6周;(2)普罗布考组(n=8):在饲以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1%普罗布考,共6周。正常饲料组(n=8):另选8只饲以普通饲料14周的兔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实验结束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肝脏FXR mRNA的表达。结果①普罗布考治疗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下降;②普罗布考组谷丙转氨酶(ALT)(45.34±14.91)U/L及谷草转氨酶(AST)(49.68±15.84)U/L,较高胆固醇组[ALT(67.20±17.34)U/L,AST(81.36±22.97)U/L]均明显降低,P均<0.01;③与高胆固醇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总胆汁酸(TBA)(46.11±18.58)mmol/L vs(56.34±20.67)mmol/L,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降低,为(3.04±1.06)mmol/L vs(5.34±1.38)mmol/L,P均<0.05;④肝脏FXR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为0.86±0.05 vs 0.62±0.06,P=0.018。结论普罗布考具有护肝作用,其降低HDL-C可能与上调FXR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海尔福口服液对氟中毒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氟水给小白鼠自由饮用,20 d后治疗但同时加服海尔福口服液,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连续3个月.实验结束,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氟、血钙、肌酐、转氨酶等生化指标,处死动物,测定骨F-、骨羟脯氨酸,及测定粪F-.结果中毒组、治疗组、正常组血氟分别为(0.090±0.033),(0.054±0.011),(0.026±0.004)mg/L(各组比较均P<0.001),血钙分别为(2.63±0.13),(2.86±0.31),(2.79±0.25)mmol/L(P>0.05),肌酐分别为(108.68±16.70),(108.36±14.21),(116.11±12.98)nmol/L(P>0.05),谷丙转氨酶分别为(75.14±16.71),(77.6±12.40),(81.75±20.08)μg/L(P>0.05),骨F-分别为(35.5±34.78),(6.48±4.06),(5.51±4.39)mg/g.骨羟脯氨酸分别为(20.74±3.47),(24.04±2.56),(24.73±2.66)mg/g,粪F-分别为(15.33±3.06),(7.42±0.38),(2 83±1.10)mg/g.结论海尔福口服液对氟的排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调整动脉壁蛋白聚糖代谢角度观察化痰治法代表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机制。方法3月龄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同时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灌胃。6周后取材,检测血脂,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提取主动脉蛋白聚糖,酶解为糖胺多糖,再进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测定各种糖胺多糖组份含量。结果正常组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为13.43±3.12mmol/L、8.53±1.37mmol/L,动脉壁蛋白聚糖组份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含量分别为21.93±1.82mg/g、15.56±1.61mg/g;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表现为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23.63±4.31mmol/L、15.63±1.27mmol/L(P<0.01),动脉壁蛋白聚糖组份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31.23±1.41mg/g、19.36±1.64mg/g(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动脉壁蛋白聚糖组份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22.33±1.58mg/g、14.36±1.71mg/g(P<0.01或P<0.05),但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的降低,分别为20.54±3.59mmol/L、14.53±1.32mmol/L。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可降低粥样硬化病变动脉壁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含量,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降低血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甘薯的抗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甘薯糖蛋白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将 4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 (饲以普通饲料 )、高脂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低剂量甘薯糖蛋白 (简称低剂量 )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0 .0 6g/ (kg·d) ]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 (简称高剂量 )组 [饲以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0 .1g/ (kg·d) ]。在实验开始时和 1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第 12周末处死动物 ,行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 ,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 12周 ,高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或明显高于正常组 (正常组、高脂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分别为 1.2 7± 0 .73、2 0 .2 6± 0 .13、15 .2 7± 0 .83和 11.2 8± 1.6 2mmol/L ;甘油三酯分别为 0 .85± 0 .18、1.85± 0 .35、1.71± 0 .2 8和 1.5 1± 0 .11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0 .5 0± 0 .0 7、18.99± 2 .6 5、14 .2 7± 3.0 4和 12 .13± 3.5 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 0 .5 4± 0 .11、0 .75± 0 .10、0 .81± 0 .0 6和 0 .94± 0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患者(n=54)的血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n=18)的hsCRP浓度相比较,分析二组间及ACS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相应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hsCRP浓度在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分别为(1.474±1.063)mg/L,(5.753±4.168)mg/L,(12.140±6.679)mg/L。在ACS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其hsCRP浓度也依次增高,分别为(5.513±2.458)mg/L,(8.321±4.785)mg/L,(12.423±4.104)mg/L。结论hsCRP可作为ACS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调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依据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胆固醇正常组(n=17)和胆固醇升高组(n=35),观察辛伐他汀(舒降之)强化调脂(40mg/d)治疗6月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肱指数(ABI)的改变。结果强化调脂治疗6月后,胆固醇正常组和胆固醇升高组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2.1±0.3)vs(1.6±0.3),(3.4±0.8)vs(2.3±0.5)mmol/L,P<0.01],胆固醇正常组及胆固醇升高组各动脉段的PWV均显著降低,P均<0.05。胆固醇升高组各动脉段的PWV也显著降低,P均<0.05。各动脉段之间PWV的降低程度相似。胆固醇升高组的PWV降低比胆固醇正常组更明显。调脂治疗后胆固醇正常组ABI显著升高[(1.1±0.2)vs(1.2±0.1),P<0.05],胆固醇升高组ABI也显著升高[(1.0±0.2)vs(1.2±0.2),P<0.01],其改善程度显著大于胆固醇正常组[(0.2±0.2)vs(0.1±0.1),P=0.02]。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积极的强化调脂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大动脉弹性,逆转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胆固醇升高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