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构成,选取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有效性指标进行遴选,计算我国2005-2014年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四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模型,对四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水路运输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平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四种运输方式间的静态协调系数为0.4694,表明目前四种运输方式虽然发展迅速,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四川省2012—2020年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在2012—2017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两者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到2019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由2017年的0.37037上升到了0.69478,得到了较大提升,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度由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四川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优质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为例,研究2005—2014年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构建两者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通过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测算协调度及协调发展趋势。最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析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认为,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处于协调发展中,且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最后根据与两者协调度关联性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之上,引入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7—2016年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但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且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降再升"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轻度失调逐步向初级协调发展的改善性变化,但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所作分析和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从需求规模和供给规模2个层面,探究涵盖公路、铁路和航空3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指标,结合经济系统的社会规模和经济规模指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引入交通贡献率参数,得到改进耦合协调测度模型,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揭...  相似文献   

6.
为衡量时序演进下综合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遴选出综合运输系统、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集。从协调性出发,构建了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进而对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西部四省市为研究对象,从阶段性和时序性发展水平对其近年来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不协调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存在动态平衡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综合运输中多交通模式的耦合协调问题,定量明确了耦合协调性概念.首先分析建立起动静结合的多层次评定要素主框架,并给出了同时考虑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判断模型的方法;然后运用我国 2006—2015年公路、铁路、水运、航空 4类运输方式数据集,对多交通模式间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求解分析与讨论验证,指出了水路和公路子系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建议与改善举措.实例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论体系及指标选用科学有效,能够为多式联运组织运营的政策制定、管理规划等提供有益参考借鉴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综合运输中多交通模式的耦合协调问题,定量明确了耦合协调性概念.首先分析建立起动静结合的多层次评定要素主框架,并给出了同时考虑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判断模型的方法;然后运用我国 2006-2015年公路、铁路、水运、航空 4类运输方式数据集,对多交通模式间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求解分析与讨论验证,指出了水路和公路子系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建议与改善举措.实例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论体系及指标选用科学有效,能够为多式联运组织运营的政策制定、管理规划等提供有益参考借鉴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发展是公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二者协调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公交系统规划与运营的深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公交车辆数、站点数、沿线客流强度为投入指标,以高峰客流量、高峰满载率适宜度为产出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二者之间协调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市主城区86 条公交线路为评价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CR模型,得到了每条线路的相对效率值,对每条线路进行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40 条处于强协调状态、34 条处于弱协调状态、9 条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 条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公交线路总体上处于弱协调状态.提出的评价方法在实际运营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黄河流域特点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度演变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省区综合评价值存在断层差异,各个省区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度均处于优质协调状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水平较低,多数省区处在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状态,呈缓慢上升趋势;各省区、各系统间均在2020年出现显著节点,证实新冠肺炎疫情对系统的协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生态环境是影响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系统,且障碍度在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国内相关的报刊文章、学术报告以及政府部门文件里,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相关基本概念的表述和含义很不一致,基本概念定义的不一致和使用的不准确,不利于加快推进中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此,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各种相关理念和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性,提出了基本运输方式、高级运输方式、综合运输方式、综合运输体系等基本概念的新定义.根据新定义,综合运输方式等同于多式联运方式,而且,多式联运等高级运输方式是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最后建议,在中文用语中应该以“多式联运”替代“综合运输”,以避免综合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体系在概念使用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12.
多式联运是运输业发展新阶段所要求的时空形态,高质量经济增长对多式联运提出了全新要求.运输枢纽及运输模式必须匹配枢纽经济发展,才能使运输组织效应和运输链条价值达到最大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运价体系和清算体系,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立法,将有助于各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有效竞争,会促进运输方式之间及承运人之间的联合协作.完善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的基础.神华集团利用自有资源,开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试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以及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未来发展的几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在积极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国务院将长三角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宏观大背景下,针对沪宁综合运输通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沪宁通道综合运输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可为全国类似交通运输通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配置的随机饱和熵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寻求系统、科学的综合运输通道最优客运分担,提出用最大熵原理构建客运结构配置模型,基于随机时间价值,选择旅客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运输方式,定义了通道内的基本路段饱和度和通道饱和熵,设计了用于求解模型的粒子群算法。分析发现,车外时间差、单位里程票价差、单位里程车内时间差以及旅行距离将直接影响各运输方式客运分担率的高低;以通道饱和熵最大为目标得出的常规铁路最优定价高于现行铁路票价,且通道饱和熵上升了15%,说明铁路票价偏低会造成铁路客运量过于饱和;由通道饱和熵模型得出的最优客运分担结果,缩小了基本路段上各运输方式饱和度之间的差距,实现了运力和运量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6.
徐州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结合徐州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徐州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徐州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的思路和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与发展对策,找准我国综合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及国土交通要素有机融合等新要求,首先,分析当前综合交通规划在行业管理、产业融合、新技术、发展理念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结合当前规划工作的问题与不足,从明确规划定位、规范规划程序、丰富规划内涵、优化规划方法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以期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有效指导综合交通规划,运用丰富的研究手段提升综合交通规划的准确性和前瞻性,突出综合交通规划的落地保障机制,处理好生态环保与综合交通规划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