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构建描述指标体系,选择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发展指数、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计算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结论:柳州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动态协调发展一直在缓慢下降,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 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 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 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 较高的机场占 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 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 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之上,引入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7—2016年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但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且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降再升"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轻度失调逐步向初级协调发展的改善性变化,但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所作分析和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以此为目的,首次提出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性预警的概念,设计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体系结构,并根据预警需求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协调性预警模型;以福建省为背景,对其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构建旅游公路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2006—2017年黄石市旅游公路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协调度指标从2006年的0增长至2017年的0.6766,增长速度较快,耦合评价由极度失调发展变为初级协调发展,通过加快旅游公路建设,促进旅游公路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公路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性评价问题,分析了农村公路协调发展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可拓学、关联函数为基础,构建综合物元评价模型,将复杂多指标评价转换为单目标评价,通过计算综合关联度,对农村公路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性做出评价,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青海省海东地区。评价结果表明:海东地区农村公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关联度为0.3687,处于不太协调状态,符合目前海东地区农村公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解决好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问题。主要从三个层次阐述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衔接、协调,各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本身具有时间的相对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因而准确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必然会涉及规范和时间问题,不同时期反映出协调发展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8.
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系统谋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使经济、土地/空间及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统筹考虑经济、 土地/空间及交通和环境要素的动态交互关系,提出大区域综合货运整体规划模型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利用PECAS(Production, Exchange and Consumption Allocation System)理论框架分析生产者、消费者、交换商品、土地(空间)和运输方式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通过PECAS的集计经济流表设计模型结构,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配、空间开发以及交通运输需求预测这4个模块,模拟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增长及其空间分布与土地/空间开发及综合交通需求时变等特征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空间和环境等约束条件下,通过构建空间经济模型和综合交通一体化网络分配模型,实现面向多货品和多方式的综合货运整体规划建模方法,以辅助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与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案例,基于相关数据构建相应的大区域综合货运整体规划模型,分析评估2012—2035年模型预测结果。结果显示,预测得到的综合交通年平均日货运量拟合优度超过85%,分担率误差低于1%, 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衡量时序演进下综合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遴选出综合运输系统、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集。从协调性出发,构建了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进而对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西部四省市为研究对象,从阶段性和时序性发展水平对其近年来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不协调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存在动态平衡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发展活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规模结构、运行性能、衔接性能、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4个维度对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是对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的全面反映。在对评价模型的选取方面,避免以往的主观性较强的评价方法,采用基于熵权-属性数学理论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增加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赋权法获得了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测度了交通运输的熵权效率和经济发展的熵权效率。从熵权效率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6年我国三十个省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动态协调发展度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拟合,并对该区域2017—2019年的动态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为例,研究2005—2014年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构建两者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通过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测算协调度及协调发展趋势。最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析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认为,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处于协调发展中,且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最后根据与两者协调度关联性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区域,选取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基础设施质量水平、综合交通可达性等指标,构建综合交通优势度多属性决策模型.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综合交通网络的地域空间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两者的空间发展格局.结果显示:综合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区域经济耦合度较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大部分国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水平相对落后,综合交通优势度普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协调程度的测算方法,并结合西安市的实际,对陆上交通运输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给出了评价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度的计算算例与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陆上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区域经济活动沿着交通基础设施聚集分布的社会经济形态.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原料地、加工地和消费地三者之间的地域联系,经由交通运输的连接而逐步变为向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扩散,形成了交通经济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路带经济的科学概念.论坛的主题是路带经济中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着重研讨构成经济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的体系、理论和方法,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分析了连云港在路带经济中的地位,铁路通道的作用和国家战略,以及路带物流体系的构建与业务创新.为推动经济带与综合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工作的先决条件,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好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衔接、协调,各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本身具有时间的相对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因而准确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必然会涉及规范和时间问题,不同时期反映出协调发展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定义交通运输走廊.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分析了交通运输走廊的基本结构.将运输走廊看作生物种群,研究其自组织演化过程.在微观层次上提出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描述运输走廊个体演化的过程;在宏观层次上分析运输走廊的主要演化阶段.根据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交通运输走廊自组织演化机理:交通运输走廊与其依托的地域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组成多层次的超循环系统,通过自我发展和相互促进的耦合作用方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综合交通系统是其基础条件.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承载力、协调性的结构模型后,讨论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模特点及带非阿基米德无穷小参数DEA模型求解思路.用DEA模型定义了综合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潜在需求的承载力,以及系统协调效度、发展效度、综合效度.考虑各运输方式投入产出机制的共性与差别,利用DEA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去量纲处理的特点,选取了有别于一般的输入输出指标进行评价.以海西城市群为例的评价结果反映出的变化规律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有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疆2010—201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引入压力-状态-响应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部分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表现为中度失调,随着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到2011年协调等级降低到濒临失调阶段,2011—2016年二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增速缓慢,协调等级未发生明显变化,到2017年耦合协调等级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上升速度缓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10年间旅游业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交通运输业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结合分析结果及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21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的公路网络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方法、熵值法分别计算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方法,构建广东省公路交通可达性和城市经济协调分析评价模型,探讨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期为推动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广东省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两者耦合协调关系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2)广东各个地市的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现阶段广东省存在优质耦合、中级耦合、勉强耦合、衰退耦合和失调耦合协调等5类发展阶段;(4)针对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特点,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广东省区域交通可达性演变及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体现了近年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