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传统街巷作为支撑村落形态"骨架",既是遗产的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文化空间.文章以太行山区平定州的上董寨村、宋家庄村、下马郡头村和西锁簧村四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空间尺度量化等方法,对街巷的生成原因、平面形态、比例尺度、界面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地域性特征,以期有效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特色,使地域性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在研究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组成及其满族文化活动关联性方面,相比其他理论方法存在一定优势,借鉴比尔·希利尔等学者提出的空间形态结构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吉林省满族传统村落进行空间组成划分,建立空间结构分析的轴线模型,深入剖析满族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与空间使用状况。本研究采用空间句法及Arcgis开发工具,以鹿圈子村为例,对满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进行模型化研究,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及可理解度等相关变量的分析数值和表格,结合现场调研观测,得出村落的空间主要特征,以更明确解释村落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的空间意象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精髓所在.文章以历史上隶属于徽州的婺源县理坑村和陇东地区的正宁县罗川村为例,分析了徽州与陇东地区代表性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和空间特征,并对这两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意象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比较,以期通过保留与延续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和意象特征,来塑造传统村落的空间意象,最终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2021,39(7)
现有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多为类型研究,且以定性研究居多。该文利用空间句法为理论基础,运用Depthmap软件对大贺庄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通过对其整合度、控制值、深度值、选择值进行量化解析,首先从整体结构方面来解析大贺庄村的空间结构特征,其次将古村和新村范围内公共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大贺庄村在村落发展过程中,公共空间的拓扑中心由古村转移到新村内,传统空间肌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损坏,同时本地传统风貌特色由于新村建设也遭到破坏,但古村内公共空间结构仍然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府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村落自然环境和村民生活变迁的镜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发展,曾经充满活力的村落公共空间日渐式微,面临一系列凋亡、重构危机。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认知和特征分析是其活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通过对广府传统村落深井古村的实地调研,借助空间句法的语言途径,通过地图模型对该村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度、街网密度、选择度等要素计算,详细剖析其背后的空间特征与句法意义,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依托历史文化条件和当地村落特色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传统村落小龙窝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相关软件对小龙窝村聚落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现场实际调研及街道空间在空间句法量化数据中的隐藏属性,明确小龙窝村发展旅游产业在方向上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村落旅游产业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2021,39(4)
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8.
村落源于人类的聚居活动,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村落景观空间是当地历史文化与村民日常活动的载体,因地理环境不同,村落之间展现出不同的景观空间特征。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村进行实地考察,基于建筑、街巷和公共空间分析其景观空间特征,为该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果  张霁 《四川建筑》2015,(3):43-45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也刺激着许多传统村落格局的解体和重建。村落公共空间是当地人公共生活的舞台,是村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集中体现的场所。随着传统历史村落的没落,村落公共空间逐步萧条。公共空间作为传统村落的触媒机制,其发展规划是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文章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的保护发展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公共空间的振兴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村落水环境营建贯穿村落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村落发展的依据与灵魂,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布局进行量化研究,以宏村、屏山、唐模三个典型徽州传统村落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村落水环境布局特征并归纳出水环境空间的分布特点及不同水环境的空间属性,其与自然共生和系统化、功能化的水环境布局智慧为现代水景营造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华中建筑》2012,(7):144-148
该文以主要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和村民生活形态的村落公共空间为研究范围,选取番禺大岭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岭村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大岭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在村落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并针对大岭村在由传统乡村聚落向城市社区演变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安徽建筑》2020,(1):72-74
针对山区村落现存公共空间无法满足,村民对公共生活日渐增长的需求。文章试图结合地域特色,从功能与秩序角度研究山地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分析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景观廊道-斑块-景观基质理论,分析村落提出相应的重构策略。继而以庐江县鲍店中心村为例,按照"秩序优化和功能延伸"的思路,分析村落聚落空间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空间布局优化、转型与重构。力求在保护村庄传统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升公共空间价值,从而激活山区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3.
《华中建筑》2021,39(7)
湘西花垣县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作为苗族社会关系与物质载体的纽带,突出反映了苗族独特的生活习俗、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生动的生活场景。该文首先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进行阐述,指出村落公共空间既是空间载体,也是意识载体,研究公共空间就是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对公共空间整体布局结构的分析,解析了各类公共空间在物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及在意识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再次,以活动功能为依据,将花垣县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划分为生产生活性公共空间、交往性公共空间、仪式性和信仰性公共空间四类,梳理其空间形式和空间活动特征,剖析公共空间的规律与秩序。最后,总结了花垣县苗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强调其作为苗族公共生活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出湘西苗族丰富的生活形式和朴实的民族性格,反映了湘西苗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浪漫豪放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传统村落可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具有公共性、生活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公共空间.文章以东沙窝村为例,提取村落公共空间的原型并将其进行分类,探求其分化逻辑,并根据现状分析村落公共空间发展的现实困境,从再现地域文化、原有空间适应性更新、提高整体协调性、民俗文化原真性、针灸式设计激活公共空间这五方面提出空间活化策略,以此为美丽乡村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结构是村落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作为村落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影响着村落的空间形态.文章以血缘型传统村落光村为例,把家族结构与村落空间形态两个系统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探究家族结构与村落形态在空间维度的耦合与时间维度的变迁关系,揭示家族结构对村落的内部结构网络以及村落空间肌理演变的影响,希望为主姓家族传统村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一种新的解析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的景观文化基因承载着村落方方面面的历史,是村落地域性景观文化的载体,在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鄂西复杂的山丘地形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村落文化,也让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好保存下来。以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的土家族传统村落鱼木寨为例,通过对鱼木寨景观基因的挖掘提取,总结了鱼木寨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聚落格局、公共空间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景观特征,并提出了公共空间保护和更新的可持续性策略,为鄂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构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田艾柠  李凌 《城市建筑》2023,(2):138-140
传统村落作为区域内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演变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联合村为例,建立量化研究模型,对传统村落参数进行空间解析。以联合村空间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和自组织发展规律,依据科学性数据分析对未来村落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研究、理性开发与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村落的原有肌理特征,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传统广府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传统广府村落是岭南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村落形态结构中的公共空间部分,则集中体现了广府村落的生命活力和特色价值。本文试通过对传统广府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研究,挖掘其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以助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对村落空间的整治。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生活、聚居、繁衍的空间单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太湖西山历史风貌、遗存保留较好的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它们多位于山坞地形之中,形成山坞村落。采用田野调查法,结合遥感卫星影像与文献查阅,详细阐述了西山山坞村落的空间构成要素、典型地形剖面及村落平面空间特征。西山山坞村落空间构成要素可分为外部非生产性空间、外部生产性空间与村落内部空间3个层次;按地形特征可分为深坞村和浅坞村两大类;按平面空间特征可分为鱼骨型、扇形型及团网型三大类。旨在更加科学地解读西山山坞村落营建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今后可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与活化中发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