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国内专科护士同质化培训管理方案,探讨应用效果,以提升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中华护理学会2021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作为试验组,2020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学员涉及31个省(区、市)的3 300所医院。试验组采取同质化培训管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及学员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培训人数为6 012名,对照组为4 619名。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4.14±5.12)分,对照组为(79.66±8.3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33,P<0.001);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94.24±3.58)分,对照组为(90.70±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37,P<0.001)。试验组理论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和临床实践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75.00±1.38)和(72.53±0.9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实施同质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提升学员满意度。严格落实同质化管理策略,对推动全国...  相似文献   

2.
刘丹  王伟  王彤  李康源  魏冬煜 《护理研究》2023,(14):2659-2661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线上教学模式在手术室实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6月首次进入手术室的103名实习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12月首次进入手术室的146名实习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模式,试验组实施基于微课的线上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士入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临床表现、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入科理论考核成绩为(83.73±12.61)分,临床操作考核成绩为(95.86±1.64)分,临床表现得分为(99.47±1.00)分,满意度得分为(99.60±0.88)分,均高于对照组[入科理论考核成绩为(78.81±10.70)分,临床操作考核成绩为(94.65±2.15)分,临床表现得分为(98.14±1.20)分,满意度得分为(97.35±2.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基于微课的线上教学模式对手术室实习护士进行准入培训,有利于其提前掌握手术室准入相关知识,提高专科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师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模式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构建重症监护室护士能级进阶培训模式,并采取该模式对20名护士实施培训,对改进培训模式前后护士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ICU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由(85.65±3.79)分提高到(95.20±2.14)分,操作考核成绩由(89.60±2.80)分提高到(96.80±1.85)分,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0%上升到培训后的100%。结论:实施能级进阶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订基于深港合作的专科助产士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深港合作特色制订专科助产士培训体系与考核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及2022年参加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举办的“专科助产士培训班”和深圳市某医院专科助产士培训的3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接受为期2个月的助产专科培训,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通过比较和分析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学员教学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93.41±5.14)分;培训后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为(77.03±4.60)分,高于培训前的(60.38±4.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9,P<0.001);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为(87.56±4.23)分,均达标,学员顺利取得结业证书。结论具有深港合作特色的专科助产士培训方案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员自我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提高其临床实践水平,可促进深港合作的专科助产士培训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性培训方案在新聘用护士培训需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1名新聘用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方案;将2015年64名新聘用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调查问卷,根据结果制订并实施针对性培训方案。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需求程度前5位:急救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法律知识、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聘用护士实施针对性培训方案,可明显提高护士理论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对麻醉护士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60名麻醉科护士(N0-N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Miller金字塔教学法。比较两组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CTDI-CV)测定、应急能力、教学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教学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CTDI-CV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可培养麻醉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其专业能力、应急能力及教学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行儿童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并分析效果。方法 :于2021年7月—9月对78名儿童康复护士进行全脱产式专科护士培训:理论学习1个月,内容涵盖专科理论、专科技能、护理科研、护理管理与人文素养4个模块;临床实践1.5个月,以14项专科操作技术为重点。培训前后,比较学员护士胜任力得分情况,分析考核成绩,学员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及实践基地的评分。结果 :78名学员均顺利结业,培训后学员的护士胜任力得分高于培训前(P<0.001),总考核成绩为(243.46±8.79)分,学员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为91.8%,对实践基地的评分为(97.56±2.59)分。结论 :儿童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可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能力,为我国儿童康复护理事业发展提供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案例考核法在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案例考核法对508名已完成2年入职培训的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考核,评价护士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以及考核成绩。结果新入职护士对案例考核法的总体满意度为95.5%,护士综合成绩为(79.87±3.28)分,理论成绩为(35.74±6.15)分,操作技术成绩为(44.14±2.13)分。结论案例考核法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价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为护理管理者开展针对性培训指引方向,也让护士明确自身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PCMC)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感染科轮转的低年资护士72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名。观察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出科考核成绩、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价、患者对护士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为(91.6±4.2)分,操作成绩为(93.0±4.6)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56,4.479;P<0.01);观察组护士100%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97.2%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增加工作自信并促进师生双向交流。结论 PCMC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法结合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抛锚式教学联合Gibbs反思循环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参加2022、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7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和2023年的培训学员分别作为对照组(38名)和试验组(40名)。试验组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联合Gibbs反思循环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实训成绩、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理论和实训成绩分别为(88.33±3.53)分、(89.38±2.42)分,对照组为(83.50±3.45)分、(86.76±3.1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好。结论 抛锚式教学法联合Gibbs反思循环,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训水平,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基于微视频的翻转式课堂在脑卒中应急流程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79例非专科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式课堂和传统PPT授课培训脑卒中应急流程.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练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0.56±3.28)分,对照组为(88.33±4.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营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护理小组护士31名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实践2部分,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结果 31名护士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均超过要求的及格分数线(70分),成绩为(80.42±7.21)分;专业理论考试成绩为(42.48±6.47)分,28名及格;理论日常考核成绩为(39.90±7.84)分,29名及格。结论通过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巩固了护士理论与临床实践技能,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临床实践将营养理论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强化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3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培训;选取101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培训。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应急能力及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应急能力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Miller金字塔教学法有助于巩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应急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应急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提升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王思潼  朱爽  马奔  陈娣  马瑞珩 《护理研究》2024,(6):1088-1091
目的:探讨准时制交互培训模式在快速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抽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8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准时制交互培训。培训前及完成交互培训后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并于完成交互培训后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准时制交互培训认可度评价。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由(88.96±5.79)分上升为(94.00±3.41)分,电除颤、心肺复苏、血液灌流、穿脱隔离衣的操作考核成绩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由(153.98±18.72)分上升为(190.58±1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护士对准时制交互培训总体认可度较高,为96.55%。结论:采用准时制交互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快速、高效的短期培训,有利于在短期内打破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参差不齐的壁垒,在人力资源短缺情况下确保急诊工作正常运行,实现服务水平的稳定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综合医院兼职个案管理师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评价其培训效果,为我国个案管理师的规范化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4月选拔我院60 名护理人员,建立培训小组,制定详细的个案管理培训内容和计划,并评价培训前后理论成绩、OSCE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个案管理师职业获益感及个案管理的质量。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个案管理师理论成绩和OSCE考核成绩提高,且考核成绩全部合格,患者满意度由(105.78±10.16)分提高至(126.97±12.94)分,个案管理师职业获益感提升,在个案管理工作规范落实率明显提高(均P<0.05)。所有培训学员均获得个案管理师合格证书。结论:通过个案管理师的遴选、培训、考核、建立详细制度和工作流程等方案,个案管理培养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助于患者延续性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促进专科护士的发展,提升个案管理师职业获益感,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郭弘  卢立锦 《护理研究》2023,(14):2652-2655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在腔镜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8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负责腔镜手术配合的2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月—5月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腔镜手术护理配合及器械、设备管理,2022年6月—8月护理人员采用基于需求导向的标准化管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质量、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医生对巡回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评分[(4.46±0.18)分]和器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评分[(4.45±0.15)分]高于干预前[(3.93±0.16)分和(3.89±0.13)分],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4.40±0.14)分]高于干预前[(3.82±0.13)分],工作压力评分[(3.56±0.11)分]低于干预前[(4.15±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需求导向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后,手术室护士腔镜手术配合质量、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压力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改革的效果。方法对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进行改革,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方式,加入以学为中心的培训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以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价指标。结果理论考核成绩为(75.81±8.55)分,合格率为95.78%;操作考核成绩为(90.09±3.48)分,合格率为100%;护士对基础培训阶段整体满意度为(4.56±0.69)分。结论改革后的基础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参训护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分析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6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带教急诊科护士培训资质的20名急救专家按照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进行培训,以柯氏模型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笔试、情景模拟、工作坊等方法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评价。 结果 急诊科护士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68±0.83)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理论评分(72.51±8.24)分高于培训前(62.14±7.31)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实践技能评分(74.08±6.87)分高于培训前(68.23±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备灾准备度、应对准备度、灾后恢复准备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采用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准备培训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灾害急救知识与专项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评价麻醉监测护士培训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选取我院已完成1年系统培训的麻醉监测护士,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对培训满意度、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岗位胜任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反应层:麻醉监测护士对培训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21±1.23)分;学习层:理论成绩平均分为(91.28±4.95)分,操作成绩平均分为(96.45±2.36)分;行为层:麻醉医生对麻醉监测护士的基础知识掌握评价得分为(4.38±0.43)分,围术期知识掌握评价得分为(4.27±0.38)分,操作技能评价得分为(4.48±0.39)分,风险控制评价得分为(4.20±0.43)分,职业发展评价得分为(3.56±0.46)分,个人特质评价得分为(4.42±0.39)分;结果层:麻醉监测护士工作期间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自身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5.64±2.86)分,麻醉医生对麻醉监测护士工作满意度较高,评分为(93.66±3.11)分。结论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客观验证了麻醉监测护士培训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和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改革(TCAB)理论在创伤骨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30名创伤骨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模式,观察组应用TCAB理论相结合的骨科专科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TCAB理论有助于提高创伤骨科护士的专科培训质量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