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DVIA 120血液分析仪有3种进样检测方式,其中自动进样方式检测不需掀盖、无污染、速度快,为临床大批量标本的主要检测方式。在使用市售EDTA-K2负压抗凝管采血作自动进样方式检测时,我们发现负压管在去除残余负压前后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ADVIA 120血液分析仪(Bayer公司)及原装配套试剂。2.标本本院住院非血液系疾病患者静脉血100份,以市售(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生产)EDTA-K2抗凝管[(1.5±0.25)g/L]采血1~1.5 m l,混匀后置室温平衡30m in后测定;健康体检者50名,分别用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及江苏省姜堰市康健医疗器…  相似文献   

2.
中心负压吸引(墙式集中负压吸引)是医院的基本装置,目前负压吸引体系的储液瓶及其连接的吸引管的消毒已列为护理常规。但负压吸引装置中墙壁吸引管接口由于是固定装置难以拆卸,对其清洗消毒有所忽略,成为消毒盲区。为了解吸引接口污染情况,我们对50只墙壁吸引管接口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值对创面负压引流(VSD)的效果观察,并为VSD治疗提供合适的负压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并使用VSD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患者225例,其中75例为1块敷料单根置管者,75例为2~4块敷料多根置管、伤口达浆膜层者,另75例为≥5块敷料多根置管、特殊感染者,每75例又分为3组,每组负压分别调至-125,-188,-450 mm Hg。观察各组负压引流治疗期间更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及愈合时间。结果:1块敷料单根置管者,在负压-125 mm Hg时更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愈合时间都较其他两种负压少;2~4块敷料多根置管、伤口达浆膜层者采用负压值为-188 mm Hg时,效果最佳;而≥5块敷料多根置管、特殊感染者则采用-450mm Hg时效果最好。各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负压值对VSD的效果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创面及置管情况采用不同负压可以有效减少重新置管的次数,缩短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负压吸引装置是病房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护理工作中负压吸引管的放置是护士较头痛的问题。我病房以前直接将负压吸引连接管插在生理盐水中,这样不符合消毒隔离规范,且将整瓶生理盐水污染了。现在,我们通过输液瓶将负压吸收管固定在患者床旁,既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又便于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续冲洗双套(腔)管负压引流是普通外科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负压引流有单腔负压引流和双腔负压引流两类。双套管负压引流用于腹腔引流时,可避免单腔负压引流造成的腹腔组织进入负压管被损伤或堵塞等并发症。同时进行外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可稀释引流液,清除积液池内残留的异物及细菌,使局部特别是瘘口周围保持相对清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及瘘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负压吸引装置是监护室最常用的设备之一,负压吸引管的位置是护理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病房原采用PE手套包裹负压管口后塞在病人枕头下,操作起来既不卫生也不规范,而用一次性吸痰管将负压管固定在床旁则避免了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有些患者在活动时不太注意,负压引流器常下垂悬挂,有脱管的风险;有些患者常用患侧手掌托住负压引流器,增加患侧肩关节活动,不利于患者康复锻炼。我科采用一次性塑料袋巧妙固定负压引流器,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巧接双套管负压吸引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套管负压引流管 ,常用于外科ICU腹部损伤术后腹腔的持续负压引流。其结构是在普通引流管内置一多侧孔内管 ,内管与外管间有间隙 ,保证空气进入 ,内管长与外管 ,并在体外接持续负压吸引。ICU患者常需留置左、右 2根双套管负压引流管 ,而通常这样的 2根管就需占用 2个中心负压接口 ,当仅有一个中心负压接口时 ,则无法实现两处同时吸引。我科根据此情况利用三接口“Y”型管达到“一负压两吸引”的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三接口“Y”型管 1个 ;透明塑料吸引管内径长 10mm(可根据需要选择长度 ) 5根 ;双管口橡胶…  相似文献   

9.
1 真空采血器的类型11 一次性针头,有7号和8号,持针器用来固定一次性针头。12 真空负压管,根据抽血化验不同项目,取用不同颜色的真空负压管,不同颜色管内加入的抗凝防腐剂等药物不同。例如,血清管是黄色帽的真空负压管,抗凝管是蓝色帽的真空负压管。2 临床资料穿刺总人数:1999年1月8日穿刺100名患者,真空采血一次成功人数为95名,占95%;一次未成功人数为5名,占5%。3 方法31 采用真空采血,一次性针头与持针器接好,依据病人的化验单,分别取真空负压血清管、抗凝管、特殊检查管。32…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经常遇到长期吸痰的患者,这些患者床头必备负压吸引器1套及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实际工作中,负压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放置位置是困扰护士的难题。在病房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次性吸痰管散放在患者床头小桌上。中心负压吸引管连接吸痰管一端的接口处包裹一次性手套,压于床垫下,或者放入用别针固定在床头的布兜里。这些方法既不美观、放置不牢同,吸引管易脱出,又易造成工作人员或患者的针刺伤;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保证吸引管接口的清洁,有研究报道,确保吸引器管接口的清洁是保证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医院临床手术中,经常用到负压吸引瓶,普通负压吸引瓶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液体吸满后进入负压管内的情况.为此,作者研制了一种自动安全负压吸引瓶.这种负压吸引瓶,由瓶盖、负压管、引流管和浮体开关组成,负压管和引流管均密封同定在瓶盖上,浮体开关套装在负压管上,并可在管上滑动.临床应用100多例以来,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赞同,节约了资源,省时省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吸痰在抢救新生儿过程中很重要。吸痰管第一次送入呼吸道时无负压,只要不打开开关或不踩踏板即可。但是吸痰管1次以上送入呼吸道时无负压就有一定技巧,通过40例新生儿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法吸痰管第一次由呼吸道抽出。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左手食指立即将吸痰管近玻璃接头口处折堵住玻璃接头口,此时吸痰管无负压,将无负压吸痰管送入呼吸道适宜处,食指松开踩踏板抽吸痰液。2 优点21 无负压将吸痰管送入呼吸道时能顺利进入呼吸道深部,达到有效吸痰。22无负压送入吸痰管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减轻新生儿痛苦,防止医源性感染。23 …  相似文献   

13.
手术中为保持手术野的清晰需不断将手术野的血或液体吸出体外。现有的吸引器头由金属制成,管脏不透明,采用直接吸引方式,容易将正常组织吸入管腔引起堵塞及损伤组织,反复使用,清洗消毒较为不便。目前国内市场上也有一次性使用的吸引器头,其结构与金属吸引器头大致相同,存在同样缺点,手术使用者颇感不便,甚至影响手术操作。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间接负压式吸引器头。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现介绍如下。1结构特点一次性间接负压式吸引器头由四部分组成。1.l为外径smm、壁厚lmm、长220rum一次…  相似文献   

14.
曾梦利  李春棠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41-2241
吸痰技术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无菌操作,中心负压吸引管末端的固定放置既要保持管道清洁,又要方便操作,而目前在未使用吊塔的ICU病房和普通病区对吸引管末端的固定放置均达不到清洁、方便的要求,若中心负压吸引管未得到妥善放置,易造成吸引管接头脱落污染,  相似文献   

15.
1 结构、材料与制备1.1 结构 由胸膜腔穿刺针头、导管、小胶管、针接头、导管开关及负压管组合构成(见附图)。1.2 材料 临床用一次性消毒输液滴管2根,胸膜腔穿刺针附图 胸膜腔负压穿刺器结构示意图  1.胸膜腔穿刺针头;2.针接头;3.小胶管;4.导管开关;5.导管;6.负压管盖塞;7.负压管体头2只,一次性采血玻璃负压管1根(原封)。1.3 制备 截取一段不含莫菲氏管部的滴管作导管,以滴管输液调节器作导管开关装配;另取2根滴管上附有针接头的小胶管2条,分别套在导管的两端,并各管接上胸膜腔穿刺针头1只,穿刺端称胸端,接负压管端称抽液端,胸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量一次性无菌物品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项护理操作中,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快捷和方便。根据常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积累,给大家介绍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内的塑料衔接管(以下简称衔接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多种巧用。负压吸引器含有两个引流管口(进口和出口)并附带两个衔接管,我们常在进口处使用一个衔接管。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负压采血空管是抽血技术操作的一项改革,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会偶尔遇到负压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量的情况,需重新穿刺抽血,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也浪费抽取的血液标本及负压管。2005年9月-2006年6月,通过临床实践摸索,我们有效的解决了负压采血空管压力不够的问题和思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经常遇到长期吸痰的患者,这些患者床头必备负压吸引器1套及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实际工作中,负压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放置位置是困扰护士的难题.在病房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次性吸痰管散放在患者床头小桌上.中心负压吸引管连接吸痰管一端的接口处包裹一次性手套,压于床垫下,或者放入用别针固定在床头的布兜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代替漏斗洗胃管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30例采用漏斗洗胃管洗胃,另3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洗胃。结果:方法B明显优于方法A。结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代替漏斗洗胃管,对幽门梗阻患者洗胃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三腔型引流装置应用中负压值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实验,明确应用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装置和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行负压吸引时负压值的计算方法.方法 应用负压表,测量使用墙式负压吸引系统时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装置引流管连接处的负压值.结果 负压吸引时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装置引流管连接处的负压值即水封腔中水封管和调压腔中调压管在水下深度的差值.结论 当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值的大小达到调压管管口连续产生气泡时,因水封腔中水封管和调压腔中调压管的开口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吸引负压值即为调压腔中水平面高度与水封腔中水平面高度的差值,此时增加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并不改变引流管连接处的负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