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使用健康教育的社区干预方式对社区高尿酸伴高血压病人的效果.方法 对某居民社区内187例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高尿酸伴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比较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研究人群高尿酸伴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36.4%-76.5%上升到近100%,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控制率从66.3%上升到91.4%.结论 采用社区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同时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社区高尿酸伴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血压控制率,从而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珍 《当代医学》2010,16(12):39-39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病及相关现状,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方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结果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健康教育前的36.24%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96.83%(P〈0.01);患者血压控制率从健康教育前的45.12%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82.50%(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控制社区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站前社区6个居委会中参与社区高血压系统管理的435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饮食、用药、生活行为、运动、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等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比较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控制情况。结果健康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控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身防治切实有效,此方法在社区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门诊16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干预措施,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①干预后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②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由45%升至8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人次由54.3%下降为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及重视程度,对有效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生活方式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病死率。方法:对调查确诊的8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管理(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参加干预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在干预前后差别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和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干预,开展健康教育等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自愿加入综合干预组的无锡市华庄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开展问卷调查、持续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个体化用药指导、定期血压监测以及血生化检查等指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5.93±11.63)mm Hg和(86.12±9.36)mm Hg,均低于干预前的(145.01±12.58)mm Hg和(93.16±8.38)mm Hg(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1.71%、90.24%和84.15%,较干预前的62.20%、71.95%和63.41%提高(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良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坚持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
袁坚宾  薛荃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15-3617
目的调查本社区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干预策略。方法对261例纳入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分组分类进行健康教育等社区干预,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在以健康教育为重要手段的社区干预前后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管理率、控制率明显提高(P〈0.01),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分组分类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社区干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卢潮 《中外医疗》2013,(35):137-138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分类管理的模式,分析该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直属管辖夏洋社区卫生服务站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纳入管理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管理,给予实验组高血压患者按〈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分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4%,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4%,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高血压防治中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该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90例,选取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升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05例患者确定为研究样本,签订为期1年的高血压健康保健合约,实施社区分层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率显著改善(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TS双位记分法评价患者血压控制率达44.7%,与全国老年高血压平均控制率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层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和血压控制率有显著成效,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的、可行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ISH的控制水平。方法:选择108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血压三级管理、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收缩压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结合有望提高社区老年ISH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姬克  李颢  孟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9):1410-1412
目的 评价社区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汝南县社区内自愿报名参加高血压患者健康俱乐部的 2 4 0名会员进行健康教育 ,1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 11 9mmHg,DBP下降幅度为 3 6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 17 4mmHg ,DBP下降幅度为 5 7mmHg。血压控制率从35 8%上升到 6 5 0 %。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 19 6 %上升到 6 5 8%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其生活方式 (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 )较合理。结论 规范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习惯 ,新型医患模式有利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和取得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社区114例〉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干预及用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整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情知晓率由21.05%提高至89.47%、服药率由31.58%提高至91.23%、血压控制情况由36.84%提高至87.72%、干预后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及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对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综合管理方法,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出建议。方法对本中心管辖社区的136名老年高血压高危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生活方式、运动、情绪的干预及定期检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的措施,对干预过程及最终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效果。结果综合干预后本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上升,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参与运动和自觉控制情绪的患者增多,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综合管理和治疗对老年高血压高危人群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这是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合理用药的结果,也是医患双方共同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6年度深圳市光明新区经医院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76例,患者均接受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比较患者接受服务前和服务满1年后的高血压KAP调查结果、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统计分析患者服务前后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并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服务后,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服务前(P0.01);看待高血压的态度方面,仅"患高血压后应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优于服务前(P0.01),其他态度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行为转变方面,定期监测血压和坚持运动方面均优于服务前(P0.05),其他行为转变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服务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务前,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药物控制率均低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务后,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药物控制率均高于国内10个地区人群标化率和服务前,且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服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能够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知识,转变患者的态度,提升自我管理行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血压,值得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动力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共同实施认知、心理、行为、血压监测等方面干预,对照组仅对患者本人实施上述干预.评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血压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的血压控制率为21.66%(13/60),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为23.33(14/60),两组的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642);干预2年后,实验组的血压控制率为51.66%(31/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1).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后,实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年后,实验组戒烟、限酒、低盐饮食、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控制和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为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控制率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在双桥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两个社区,对三十岁以上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教育,体检,建档,回访,再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总结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的作用。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0%,干预后为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相关危险因素也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提高知晓率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毛文娟  胡昌亮 《吉林医学》2013,(28):5928-5929
目的:分析对老年高血压开展综合干预的效果,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对内科门诊60岁以上136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活动,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治疗指导,分析患者在接受综合干预后的血压变化及高血压知晓率变化。结果:干预前136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43.4%,干预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7.5%,干预前后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136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50.7%,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宣传,高血压知晓率为89.7%,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治疗效果,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实验组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6例两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管理前后1年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控制率为78.43%,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为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实验组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百色市右江区内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比较社区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基线调查5130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占19.9%;终期调查调查3968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占19.0%。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定期复查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水平比基线调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不规则锻炼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是积极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衰竭亦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