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T4期食管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T4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130例T4期食管癌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剂量DT50~76 Gy。将性别、年龄、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放疗前进食状况、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放疗剂量、化疗与否和近期疗效等11个因素,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34例、PR 83例、N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90%;全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2273%和16.92%;中位生存期14.2月。单因素分析表明,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放疗前饮食状况、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和近期疗效与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化疗和放疗剂量与预后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放疗前饮食状况和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为独立预后因素 (P<0.05)。结论对于T4期食管癌,原发肿瘤位于颈及胸上段、放疗前进食梗阻轻、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变较短者三维适形放疗预后越好,而胸中下段癌、放疗前进食梗阻重、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原发肿瘤病变越长者放疗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123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0%、50.1%和49.5%;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35.9%和21.7%,中位生存期24.5月。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有:疗前进食梗阻情况、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病变长度和瘤体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即期疗效、放疗剂量和化疗与否;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和照射方式(全程或后半程3D-CRT)与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梗阻情况、临床分期、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放疗剂量和化疗与否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安全有效,放疗前进食梗阻轻、临床分期早者,三维适形放疗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化疗和放疗剂量大小也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5例行3D-CRT、48例行IMRT,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比较分析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71例、PR 78例、NR 4例,总有效率(CR+PR)为97.4%;全组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6%、34.2%和76.2%、51.1%。3D-CRT与IMRT组资料相比,IMRT组胸中下段及淋巴结转移者较多、CT食管肿瘤最大径较大、放疗剂量更高、联合化疗者更多(P<0.05);而性别、年龄、T分期、放疗前进食情况及食管造影长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与IMRT组1、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中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进食情况、病变部位、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肿瘤最大直径、化疗和近期疗效与预后生存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仅化疗和CT肿瘤最大直径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IMRT与3D-CRT比较无明显生存优势,联合化疗及肿瘤最大直径小者放疗疗效较好,但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20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接受3DCRT的20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截至2008年12月,随访率为98.1%.随访满1、3、4、5年者分别为209、131、95、56例.1、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9%、50.4%、45.8%,生存率分别为64.6%、30.8%、23.6%,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有疗前进食情况、原发肿瘤部位、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病变长度和瘤体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而性别、年龄和放疗剂量大小与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状况、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照射方式(全程或后半程3DCRT)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癌3DCRT安全有效,放疗前进食梗阻轻、临床分期越早,3DCRT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颈胸上段癌预后好于胸中下段癌,全程3DCRT预后好于后半程3DCRT.  相似文献   

5.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6例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治疗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治疗,CR 12例,PR18例,NC 6例,总有效率83.3%.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结论 三维适形...  相似文献   

6.
钡餐造影结合CT评价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钡餐造影结合CT综合评价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新标准的可行性。
方法 2004-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 189例,放疗前后均行食管钡餐造影及CT检查。通过测量分析放疗后CT示食管最大壁厚度及区域淋巴结体积变化,结合钡餐造影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结果,探讨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钡餐造影评价标准依然有指导意义,但也有局限性。CT疗前 115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造影评价CR组仅局部控制率高于PR组,生存率无差异;而 65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CR、PR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有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放疗后造影评价CR、CT最大管壁厚度≤1.20 cm且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 cm3者为CR;造影评价PR或CT最大管壁厚度>1.20 cm者、造影评价CR且CT最大管壁厚度≤1.20 cm但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 cm3者为部分缓解;造影评价NR或疗末CT有新发病灶者为无缓解或病情进展。新标准的CR与PR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有差异。
结论 单纯应用钡餐造影评价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存在局限性,应以食管钡餐造影结合CT综合评价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01年1 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因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而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90例,其中79例全程适形放疗处方剂量为50~72Gy/25~36次,11例后程适形放疗的剂量为50~76Gy/25~38次。结果:自手术之日起计算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 、34.34% 、14.92% ,自复发和(或)淋巴结转移放疗之日起计算的放疗后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 、18.09% 、7.81%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测量原发食管病变长度、钡餐造影病变长度、T分期、TNM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度、术后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对术后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双肺V35、放疗后近期疗效和淋巴结缩小率是影响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双肺V35越小、放疗后近期疗效越好;淋巴结缩小率越大,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者放疗后的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李中良  王萌光  李冠林 《癌症进展》2023,(5):543-545+569
目的 探讨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对食管癌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并在放疗前后采用食管钡餐造影与CT对其进行检查,同时分析放疗后CT扫描结果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结果显示,100例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8.00%(88/100)。放疗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短径、淋巴结长径及淋巴结体积均明显小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短径≤0.94 cm、淋巴结长径≤1.65 cm、淋巴结体积≤2.95 cm3患者的总缓解率分别高于淋巴结短径﹥0.94 cm、淋巴结长径﹥1.65 cm、淋巴结体积﹥2.95 cm3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疗后采用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检查,可及时明确食管癌近期疗效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长径及淋巴结体积之间的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8例术后复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 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Gy-7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左肺、右肺、心脏、胸胃、脊髓照射体积均比普通CT组小(P均<0.05);PET/CT组和普通C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9.9%、20.4%和86.7%、54.6%、20.9%(P均<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P均<0.05);卡氏评分高、进食情况良好、病变长度≤5cm、标准摄入值低的病变预后较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副反应,早期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ET-CT在食管癌临床分期诊断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20例人组,其中2例接受手术治疗,1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疗前行PET-CT模拟定位,比较食管镜、食管钡餐造影、CT、PET-CT_(SUV2.5)、PET-CT_(40%SUVmax)图像上的病变长度及最大横径,观察CT与PET-CT对临床分期诊断的差异.依据CT、PET-CT_(SUV2.5)和PET-CT<40%SUVmax>勾画靶区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价3套计划受量情况.结果 食管镜、食管钡餐造影、CT、PET-CTS_(SUV2.5、PET-CT_(40%SUVmax))所示病变长度分别为4.93、5.06、6.67、5.89、4.84 cm,CT、PET-CT_(SUV2.5)、PET-CT_(40%SUV)所示病变最大横径分别为4.05、3.38、2.95 cm.CT图像诊断31个淋巴结转移,PET-CT图像诊断21个淋巴结转移,共同诊断14个,17个淋巴结CT诊断阳性而PET-CT为阴性,7个淋巴结CT诊断阴性而PET-CT为高代谢.5例患者经PET-CT模拟定位后M分期由Mn期改为_1期,1例经PET-CT模拟定位后由M_0期改为M_1期,1例CT和PET-CT M分期一致.依据CT和PET-CT_(SUV2.5)勾画的GTV基本相等2例,CTV_(CT)GT_(SUV2.5)者13例,GTV_(SUV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