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工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能动地创造社会存在物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及其结果。本文主要阐述工程主体的本质及其作用。本文认为,工程主体是人本身,具体表现为工程决策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主体、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利用主体和工程终结主体等五种形态。工程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工程层面的具体显现,它表现为真理主体性,目的主体性,选择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综合主体性等形态。工程主体性与工程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工程活动成败以及结果的存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凡  邢怀滨 《工程研究》2009,1(1):16-18
作为人类的“造物”活动,工程一直伴随于人类历史中,建构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工程活动包含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我们需要对其采取综合的、多学科的研究。然而,这种研究迄今是相当缺乏的。  相似文献   

3.
朱训  梁磊宁  雷新华 《工程研究》2013,5(4):327-334
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广泛存在于工程活动之中.矿产勘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蛟龙号”潜水工程和地面建筑工程为阶梯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证.遵循阶梯式发展规律是成功实施工程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正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各学者对系统的工程社会学体系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批判性梳理了上述三种范式,指出其对于工程社会学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借鉴英国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对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类型划分,将工程社会学体系划分为"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并提出"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个概念,它们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分别是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最后,展望工程社会学发展前景,指出工程社会学必将成为社会学"学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5.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09,1(3):237-248
工程活动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工程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创造“广义价值”的主体。本丈着重从工程哲学和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大庆油田发展历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石油产品具有“双重属性”的角度分析了大庆油田的“企业责任”问题;从工程哲学、管理科学、伦理学、创新研究的视角,对大庆的管理经验、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百年油田”目标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其中"工程共同体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本文首先追溯了共同体概念的来源,其次,对比性分析了科学活动和工程活动与社会间的作用机制,并批判性地审视科学共同体与工程共同体间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与"工程共同体"商榷之处,认为工程共同体本身是一个"黑箱",并不能反映工程活动的社会影响,因此,工程共同体能否成为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和核心概念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09,1(1):51-57
工程创新的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创新空间中的选择与建构。一方面,就工程创新活动本身而言,工程创新活动是以创新者为主体而在“创新空间”中进行选择和建构活动,另一方面,在社会水平和层面上,创新者及研发成果又成为了社会和市场进行选择和建构的对象,成为了被选择者和被建构者。对现实空间的认知和对创新空间的认知是性质迥然不同的两种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文中最后分析和评论了所谓“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程作为塑造物质文明的造物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和文化也是息息相关的,现代工程活动更呈现出工程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广义的工程文化是指工程组织在长期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体现自身特色的、为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同和共有的精神财富、活动方式以及蕴含于工程实体中的理念、风格、传统、技术、艺术等器物文化的总和。文章在分析工程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了工程文化系统的五层次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即最外层是工程文化的环境层,而后是由表及里的四个渐进层次——工程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并构建了工程文化系统的地球结构模型;同时探讨了工程文化系统的五大功能,包括导向引领功能、支撑调节功能、规范约束功能、激励凝聚功能和辐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9.
栾恩杰 《工程研究》2014,(4):323-331
从工程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的角度,在四个方面讨论了工程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劳动与劳动工具对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入手,讨论了工程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的关系,认为三者处于“无首尾逻辑”的不断循环的融合体状态,三者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工程直接联系着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的基础,在这一循环中起着“扳机”和载体的作用.以中国航天经历仿制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跟踪发展阶段以及开始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的58 年发展历程为例,论述了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对我国来说是一条成功之路.提出在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中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通过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要将基础科研按其本身的特点并吸纳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制定发展规划.讨论了工程成果对于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用,提出工程成果不仅是现代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手段和基础,还牵引着诸多基础学科的生成,完善和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工程设施所提供的成果,既是设计成果、验证结果,也是运营的伴行装置;既是对象的物理表现,也是模型化认识的基础科学.对工程师的使命强调了三点认识:一是要依据系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指导工程实践,一项重大工程系统在其运行中,必然要包括“非拥护性评审”以及相应的机会成本权衡;二是系统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工程需求论证,而复杂工程系统的需求论证必须是全域性的,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否则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科技进步将人类社会推到高科技时代的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为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而付出的各种代价之中,工程师要与科学家携手,通过“科学一技术一工程”无首尾逻辑的综合运用,共同解决当代民生难点课题,这是工程师的?  相似文献   

10.
医药工程是指人类在医疗卫生领域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界、制造人工自然物的活动过程及其物质成果。医药工程哲学是工程哲学研究视野向医药工程领域拓展的产物,可以为化解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难题开启智慧之门。医药工程哲学研究框架除总论部分外,其分论部分包括医药建筑工程、医疗药物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疗人体工程四个实践层面的哲学问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经过与西医药几百年的纠结磨合,依然在当今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医药发展走向新时代之际,中医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应该与哲学、工程哲学研究者携手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工程哲学问题的相关研究,创建和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工程哲学。中医药工程哲学理应成为医药工程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王前 《工程研究》2009,1(1):8-10
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对工程活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工程研究需要一定的地方性知识背景,应该关注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工程研究,需要追寻工程之“道”。这是跨学科视野中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Wang Chunhe 《工程研究》2010,2(4):314-323
Qian Xuesen has alway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s the founder of China’s aerospace engineering, he drew up the blueprint for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ams in the field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In his research works in aerospace engineering he himself trained the talents who can take the leadership and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s. This paper discusses Qian Xuesen’s ways of training talented persons in aerospace engineering by introducing his graduate students team—“the group of four” and also makes further reflections on his approaches.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group of four” indicat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ed persons not only requires the school education but more importantly depends o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nd the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rom their supervis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