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上油田早期注聚开发特征及注入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海上油田开发平台寿命的时效性和开发投资的风险性,决定了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应突出一个"早"字。针对渤海典型油田油藏特点,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海上早期注聚的注入时机、注入压力特征、注入方式和开发效果。研究表明,与陆地传统聚合物驱模式相反,海上油田早期注聚的注入方式适宜先注低浓度聚合物溶液后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组合驱替方式,以达到将聚合物驱注入时机提前和使油田开发全过程保持较高的注采速度的目的。早期注聚开发模式在L油田现场实施后,采油速度一直维持在近3%,使油田保持了较旺盛的生产能力,证明海上油田实施早期注聚及其开发模式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2.
从室内实验、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总结了国内首次开展的大段塞、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的情况。该试验采用污水配制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400mg/L聚合物 70mg/L交联剂)在双河油田437块Ⅱ1-2层70℃油藏连续注入低浓度交联聚合物0.19PV。截至到2004年8月,注入井井口压力最高上升2.4MPa,中心井组含水下降4.2个百分点,中心井组提高采收率6.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证明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能够实现大段塞连续注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明确ASP三元复合驱体系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规律,有助于该技术在三类储层的推广运用。通过测定三类储层岩心在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前后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分布参数,定性分析了ASP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ASP三元复合驱储层物性变化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三类储层在ASP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按ⅢA、ⅢB和ⅢC的顺序逐渐变差,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在注入早期对物性较好的储层具有改善作用,而对物性差的储层将很快发生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近井地带的吸附损失,进一步提高ASP三元复合体系的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靶向输送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新方法:将水射流钻水平井技术与三元复合驱相结合,应用水射流的工艺钻通注入井附近剩余油较少的区域,直接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输送至剩余油富集区域。使用渗透率100×10~(-3)~1500×10~(-3)mm~2的30 cm均质方岩心进行物理模拟,水驱完成后钻出10 cm的靶向通道,进行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靶向输送模拟,考察靶向输送ASP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并与常规ASP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为100×10~(-3)、700×10~(-3)、1500×10~(-3)μm~2左右的岩心,在水驱基础上,常规驱替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13.43%、14.19%、19.76%;而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靶向输送方式注入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26.29%、29.77%、38.84%,采用靶向输送方式ASP驱替提高采出程度是常规ASP驱替的两倍左右。靶向输送技术在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渤海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油田目前已进入SP二元复合驱开发末期,存在吸水差、聚合物突进等问题,为指导目标油田SP二元末期开发方案调整、提升化学驱开发效果,设计三管并联人造岩心驱替实验,模拟油田实际开发历程,研究了同等经济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聚合物保护段塞以及"高浓度聚合物-SP二元复合体系"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段塞注入压力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大,且与交替周期无关;交替注入中聚合物浓度为2500 mg/L的驱油效果略好于2000 mg/L,两个周期驱油效果较一个周期好;对于目标油田,末期合理的开发方案为在目前注完0.2 PV SP二元复合体系后,注入聚合物浓度2500 mg/L、段塞尺寸0.08 PV的高浓度聚合物段塞与SP二元复合体系交替两个周期,对于指导海上油田SP二元复合驱末期开发方案调整有重要的意义。图4表8参13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在渤海旅大10-1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勘探投入大、采油平台使用寿命短、生产操作费用高和水驱采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从海上油田LD10-1开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实验,开展了早期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聚合物驱不仅大大缩短油田开发时间、节省操作费用,而且最终采收率也比中后期实施时高。在化学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凝胶+聚合物"段塞组合驱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纯聚合物驱。A23井单井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于2006年3月23日开始,矿场监测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大幅度提高,吸液剖面明显改善,部分油井已陆续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日前,科技部正式发布实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施包括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在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增产等13项重大技术,研制深水油田工程支持船等11项重大设备,建成8项示范工程,使老油田水驱采收率提高3%~5%,海上稠油油田聚驱采收率提高5%,勘探开发整体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海上设备有限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将地下原油开采出来,提出了海上油田早期化学驱三次采油方案,并在锦州9-3、绥中36-1、旅大10-1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以渤海锦州9-3油田为例,在注聚动态跟踪分析基础上,对中高含水阶段早期聚合物驱开采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锦州9-3油田化学复合驱等各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实施及优化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海上同类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三元复合驱(简称"ASP")技术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型高效驱油技术。二类油层开发三元复合驱技术是油田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不断地深入,暴露出的油井结垢问题已成为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研究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机理及防治措施是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之一。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三元复合驱是利用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溶液作为驱替液来提高油  相似文献   

10.
岳青 《特种油气藏》2021,28(2):144-149
大庆油田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实施过程中,原油采出液出现了严重乳化现象,且乳状液的运移规律及其对提高采收率影响程度不明确。因此,开展长岩心模型实验,明确了乳状液渗流及驱油机理。结果表明:按照实际三元复合体系配方注入,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乳化能力不断减弱,0.40倍孔隙体积时产生乳化段塞,0.60倍孔隙体积时乳化结束,乳化段塞长度为0.20倍孔隙体积。驱油实验显示,最佳的驱油段塞尺寸为0.30倍孔隙体积,实际乳化段塞未达到最佳尺寸,需要延长三元复合体系注入。实验真实反应了地层条件下三元复合驱乳化过程,明确了乳化规律以及乳状液段塞对驱油效果影响程度,对现场段塞设计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孤岛油田化学复合驱扩大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常规井网化学复合驱油扩大试验经历了前置段塞、主段塞、后置保护段塞的注入及后续水驱,目前试验区综合含水率基本接近试验前水平。由于复合驱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井注入压力升高,吸水剖面得到调整,层间矛盾得到改善;油井产油量大幅度上升,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实际提高采收率已达11.7%。与水驱相比,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复合驱扩大试验取得了成功。由于试验是在常规井网下进行的,该试验的成功说明胜利油区在常规井网和污水配注条件下实施复合驱油可以取得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12.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调剖剂+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合和"调剖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均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凝胶2+体膨颗粒+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的流度控制能力和洗油效率均较强,采收率增幅达10.7%;高浓聚合物驱的产出投入比最大,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已开展了聚驱后高浓度聚驱和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这2种驱油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的技术效果,但聚合物用量大、经济效益低。为实现低成本高效开采,在深刻认识聚驱后油层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堵调驱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应用物理模拟实验和配方优化技术,进一步研究了3种新型驱油方法:①"调堵剂+驱油体系"组合注入驱油方法,该方法通过低初黏凝胶调剖后再注入三元体系,特点是可大幅降低聚合物用量,较单纯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2.1%,节省聚合物用量25%;②研发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该体系由连续相三元溶液和非连续相PPG颗粒组成,可实现动态调整、动态驱替,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3.6%,较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3.4%;③研发了聚驱后插层聚合物复合驱驱油方法,插层聚合物具有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的特点,调堵能力强于普通聚合物,聚驱后可提高采收率15.9%。鉴于上述3种新型驱油方法室内实验取得的较好效果,且较普通三元复合驱大幅降低化学剂用量,拟开展现场试验以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广宇  田燕春  赵新  李星 《石油学报》2012,33(3):459-464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研究,并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于二类油层的复合驱注入方式,即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组合的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与低黏度三元体系交替注入方式,并对该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复合驱波及效率,提高了复合体系在低渗层的吸液量,有效改善了3种化学剂的利用率。与三元体系笼统注入方式相比,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OOIP),同时化学剂费用降低近20%。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庆油田实际开发特点建立了理想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主段塞、副段塞、前置段塞和后置段塞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含量、段塞大小等共12个因素对采收率增幅的影响规律,用多元非线性混合回归方法求得采收率公式,并利用函数最优值理论求得最大采收率及对应各个段塞因素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2个段塞因素与采收率呈现非线性关系,由此得出二次多元非线性回归公式,用函数最优值法求得的最大采收率为66.525%。用数学方法形成了一套三元复合驱前置段塞、主段塞、副段塞、保护段塞化学剂大小、化学剂配方优选方法,对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浓度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驱油剂费用相同时,0.12%高分聚合物驱、0.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25%超高分聚合物二元复合驱、1.2%碱/0.3%磺酸盐/0.25%超高分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的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9.6%、15.9%、13.7%。在高浓度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相同的条件下,体系界面张力由8.10×10-1降至5.73×10-3 mN/m,采收率增幅由23.4%增至27.7%。当三元复合驱黏度由36.8增至134.4 mPa·s时,采收率增幅由18.5%增至32.9%;当段塞尺寸由0.095增至0.475 PV时,采收率增幅由15.6%增至30.7%,但采收率增幅差值逐渐减小。在药剂费用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前置段塞+三元主段塞+三元副段塞+聚合物保护段塞”组合的采收率增幅较大(33.8%)。从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推荐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浓度范围为0.2%~0.25%,段塞尺寸为0.380~0.475 PV。对于非均质比较严重的油藏,与驱油剂洗油作用相比,其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罗二辉  胡永乐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4):111-114,149,150
首先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化学剂最佳注入程序为0.1PV聚合物前置段塞、0.45PV三元复合剂主段塞、0.05PV聚合物后续保护段塞,其次再依据聚驱后区块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了三套井网方案并开展了聚驱后三元复合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数模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与前一阶段聚驱相比平均可提高采收率12.9%,其中,水平井和直井的注采组合方案提高的采收率幅度最大,达到15.97%,所以聚合物驱后应综合考虑水平井的注采调整和三元复合驱的多重优势,以期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综述(英文)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Many EOR methods have been tested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field.CO2,natural gas, micellar, microbial, steam, polymer and ASP flooding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lab and field (some field tests have been performed). Most of the results are good. CO2、natural gas、micellar are not suitable to be used in Daqing Oilfield. Polymer flooding of pilots and industrial scale have been successful. The results of polymer flooding are related closely to the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injection methods. The incremental oil productions are 100 to 140 tons of oil per ton of polymer injected. The oil recovery increased 10% to 14%OOIP. ASP flooding is successful. The cost of chemicals per barrel of incremental oil is $4.0 to $6.2.The incremental recovery is 18% to 20% OOIP over water flooding.Daqing Oilfield;Polymer flooding;ASP flooding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辽河油田海南3断块油藏的具体特点,研究了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技术。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段塞大小对二元驱效果的影响,对二元驱的基本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海南3断块二元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007 5%甜菜碱17+0.01%表面活性剂6501;聚合物微球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30%;段塞大小对二元驱效果有较大影响,随着段塞体积的增大,采收率增值增大到26.12%后增幅逐渐变小,最佳注入段塞为0.35 PV。该技术自2015年在海南3断块应用后,阶段累计增油超过1万t,表明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技术在中低渗油藏水驱后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