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组),70例行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数据。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34.7±11.8)枚vs.(30.3±9.7)枚,P=0.033],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86.3±11.0)mL vs.(98.0±20.5)mL,P=0.001],两组其余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清扫更多淋巴结,术中出血量更少,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或严重程度。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成功施行的120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腹腔镜组52例,开腹组68例。对比两组手术的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D2淋巴结清扫,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2.7±50.8)min vs.(213.4±40.6)min]长于开腹组(P=0.003),切口长度[(6.2±1.1)cm vs.(18.7±4.7)cm]、术中出血量[(180.4±120.8)ml vs.(276.6±13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1.6)d vs.(5.2±2.6)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8±0.6)d vs.(5.2±1.8)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4.3±0.8)d vs.(6.7±0.9)d]、术后住院时间[(12.3±3.2)d vs.(15.1±4.2)d]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5.3±0.8)cm vs.(5.0±0.7)cm]、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5.2±0.7)cm vs.(5.3±0.7)cm]、清扫淋巴结数量[(17.6±6.5)枚vs.(19.3±6.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6/52),开腹组为23.5%(16/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5,P=0.225)。结论: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手术可达到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手助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210例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120例,手助腹腔镜手术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随访。结果腹腔镜辅助组与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1.0±2.1)min vs.(122.0±2.8)min]、术中出血量[(45.0±1.4)ml vs.(46.0±1.6)ml]、淋巴结清扫个数[(17.2±5.6)个vs.(16.8±6.6)个]、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2.0±5.6)h vs.(55.0±8.1)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8/120)vs.7.8%(7/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手助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同样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8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3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対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188.37±9.50)min vs.(167.33±6.76)min]、术中失血量[(65.54±6.34)ml vs.(111.05±14.74)ml]、术后排气时间[(59.74±14.86)h vs.(82.88±15.45)h]、术后进食时间[(61.93±14.90)h vs.(84.91±15.42)h]、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2.87±1.15)vs.(4.12±1.07)]及术后住院时间[(12.28±1.63)d vs.(15.28±0.77)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5%)vs.5(11.63%)]、清扫淋巴结数量[(25.87±1.22)枚vS.(25.91±1.1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多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3D(n=14)与2D(n=18)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与2D组手术时间[(271.0±45.2)min vs.(278.6±53.6)min,t=0.352,P=0.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组术中出血更少[(105.4±31.3)mL vs.(142.2±58.6)mL,t=2.123,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28.6±10.6)枚vs.(21.1±8.2)枚,t=2.278,P=0.030]。两组术后排气时间[(3.1±0.7)d vs.(3.7±1.0)d,t=1.928,P=0.063]、术后住院时间[(11.2±2.2)d vs.(12.3±2.2)d,t=1.115,P=0.2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14) vs. 27.8%(5/18),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传统2D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结果和临床评价,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医学证据。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18例)或2D高清腹腔镜(2D组,20例)对早期宫颈癌(Ⅰ~ⅡA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性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术者和助手完成对3D腹腔镜设备临床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3D组明显低于2D组[(73.9±47.5)ml vs.(134.5±69.8)ml,t=-3.094,P=0.004]。2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手术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者评价3D腹腔镜可提供三维立体手术视野和精确的空间立体定位,使解剖层次清晰,利于精细解剖分离和体内缝合。结论 3D高清腹腔镜拥有传统2D腹腔镜系统所不具有的深度知觉和空间定位感,给术者提供更优越的高清立体视野及更确切的手术操作环境,减少术中出血量,不增加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额外的手术费用,是安全、有效、舒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纳米碳微粒作为淋巴结示踪剂,评价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规范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个月内实施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将手术中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后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5例设为观察组,其余25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5例中,小弯侧淋巴结显色12例(80.00%);8a组和6组淋巴结色染各8例(53.33%);脾门和大弯侧淋巴结色染各3例(2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主要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6.90±0.28) cm vs.(6.82±0.38)cm],术中出血量[(286±168) mL vs.(235±98)mL],手术时间[(182±31)min vs.( 176±21)min],淋巴结检出数[(16.8±6.71)枚vs.( 14.9±3.90)枚],术后住院时间[( 10.1±3.8) d vs.(11.6±6.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示踪剂的应用,对完善术中淋巴结清扫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更能体现出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与预后。方法:选择8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4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完成率(88.1%vs.92.9%)、保肛率(81.0%vs.76.2%)、淋巴结清扫数量[(13.2±7.6)vs.(13.6±7.8)]、肿瘤近切缘距离[(10.2±5.8)cm vs.(10.1±5.4)cm]与远切缘距离[(3.5±1.2)cm vs.(3.6±1.3)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54.6±76.3)min vs.(122.1±57.5)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8.3±47.6)ml vs.(174.4±82.2)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9.2±2.3)d vs.(11.4±4.6)d]、术后排气时间[(2.6±1.1)d vs.(3.5±1.7)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3.6±1.1)d vs.(4.3±1.4)d]、并发症发生率(11.9%vs.31.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2.4%vs.4.8%)及1年(83.3%vs.81.0%)、3年(78.6%vs.73.8%)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为53例患者行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3D腹腔镜手术(3D组),28例行2D腹腔镜手术(2D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手术时间[(91.32±14.42)min vs.(103.79±13.23)min]较2D组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64.80±8.35)ml vs.(64.57±9.3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6.92±3.75)h vs.(17.79±4.13)h]、术后住院时间[(5.16±0.85)d vs.(5.21±0.8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中,3D腹腔镜提供了三维立体的高清视野及深度的感知,定位更加精确,术者能更好的观察到精细的解剖结构,与2D腹腔镜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6例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70例(3D组),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86例(2D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与2D组相比,3D组病人手术时间更短[(232.9±95.8)min vs.(202.4±89.7)min,P=0.044],术中出血更少[(152.8±41.0)m L vs.(138.9±42.0)m L,P=0.039]。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获得与2D腹腔镜手术相近的临床短期疗效,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减少了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根治结肠癌围手术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2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2例及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9.55±32.3)min、(144.71±28.9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切口长度分别为(5.55±0.74)cm、(19.24±2.6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出血量分别为(53.41±43.08)ml、(138.24±65.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淋巴结清除数分别为(12.73±2.16)枚、(13.12±2.5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3.18±7.79)h、(64.18±13.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为153例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资料,59例患者术前1 d肠镜下于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碳(观察组),94例患者直接手术(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大体标本情况及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标本长度较短[(17.8±5.3)cm vs.(19.7±4.2)cm,P=0.020],近切缘距肿瘤距离较短[(7.3±3.7)cm vs.(8.6±3.3)cm,P=0.028)],远切缘距肿瘤距离较短[(4.7±1.8)cm vs.(5.7±2.6)cm,P=0.014)],淋巴结检出数量较多[(16.9±6.5)vs.(11.2±5.9),P<0.001],淋巴结<12枚比例较低(13.6%vs.59.6%,P<0.001)。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有助于指导合理选择手术切除范围,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完全3D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在远端胃癌D2根治Roux-en-Y吻合术中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D2根治性Roux-en-Y吻合术治疗远端胃癌1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行完全3D腹腔镜手术,7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体积、肿瘤TNM分期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3D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56.23±24.14)mL比(121.39±47.78)mL]、手术切口长度[(4.46±0.97)cm比(21.57±3.20)cm]、术后拔除胃管时间[(13.57±1.16)h比(58.62±27.3)h]、术后排气时间[(42.72±23.50)h比(64.25±26.05)h]、总住院时间[(7.17±1.24)d比(10.75±1.24)d]均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Roux-en-Y吻合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清扫目的和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施行的63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其中33例行经腹腹腔镜手术,30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应用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血肌酐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发组相比,术中出血量[(31.82±14.71)和(27±12.52)mL,P>0.05]、术中阻断时间[(26.09 ±6.83)和(31.40±2.32)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和(16.67%),P>0.05]、术后血肌酐变化值[(14.55±4.14)和(9.06±2.86) μmol/L,P>0.05]、术后恢复饮食时间[(3.0±0.45)和(2.4±0.52)d,P>0.05]、术后住院天数[(5.27±1.42)和(4.9±1.73)d,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89.91±24.46)和(114.4 ±31.54) min,P<0.05]经腹组小于经腰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7.33±2.06)和(12.18 ±2.71)d,P<0.05]经腰组小于经腹手术组.结论 与经腰手术相比,经腹腹腔镜手术组可以获得相同的疗效,并且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38例。对两组病人短期疗效、造口比率、术后肛门功能、复发率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切口长度短[(6.8±1.1)cm比(16.0±1.4)cm,P0.01],术中出血少[(58.8±11.6)ml比(120.3±13.9)ml,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7±0.7)d比(3.5±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2±3.1)d比(15.1±2.6)d,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低[2.2%比15.8%,P0.01],但手术时间稍长[(172.0±16.2)min比(141.0±12.1)min,P0.01]。两组在造口比率[19.6%比18.8%]、切除标本长度[(18.7±1.2)cm比(18.1±1.0)cm]、清除的淋巴结数量[(16.0±2.2)枚比(16.3±2.9)枚]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组病人肛门功能正常率达94.1%,开腹组为9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5.2%,总生存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悬吊式经脐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经脐组(n=130)与三孔组(n=128)。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部切口满意度、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34.19±14.22)ml vs.(32.71±13.02)ml]、住院时间[(2.77±0.71)d vs.(2.83±0.76)d]、并发症发生率(0.77%vs.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脐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三孔组快[(12.48±5.40)h vs.(17.71±9.99)h,P<0.05],术后疼痛评分[(2.30±1.05)分vs.(3.58±1.28)分]、切口满意度评分[(4.46±0.59)分vs.(3.87±0.70)分]优于三孔组;手术时间经脐组长于三孔组[(47.67±8.04)min vs.(23.20±5.18)min,P<0.05]。术后随访1~32个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悬吊式经脐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疼痛反应轻,腹部切口瘢痕少且隐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21例,传统开腹手术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特点。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占9.5%。腹腔镜组出血少[(90±25)ml vs.(150±40)ml,P〈0.05],肠道功能恢复快[(2.4±1.0)d vs.(3.6±1.8)d,P〈0.05],住院时间短[(13.5±4.2)d vs.(17.6±5.8)d,P〈0.05],住院总费用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少(2 vs.7,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小和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在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2例行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10例行右半肝切除,12例行左半肝切除;对照组为20例行常规开腹肝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1例行左半肝切除。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术中出血量[(760.5±409.4)ml]少于对照组[(1 250.5±454.9)ml,P=0.001],手术时间[(235.4±21.4)min]短于对照组[(265.5±20.0)min,P=0.000],住院时间[(4.6±2.2)d]短于对照组[(7.2±3.0)d,P=0.003)],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P=0.031)。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术后研究组1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胆漏,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联合LigaSure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可成为腹腔镜下肝癌半肝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