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石油产业和非石油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利用最优化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建立了石油产业的多目标动态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同时,将运筹学思想与计算机理论相结合,给出了模型的具体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着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出四川省38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化系数,并通过分类解析与影响排序从中选取与石油产业关联最为密切的11个行业,再针对12项石油关联产业进行影响力、感应度及波及效应分析,最终形成以产业聚集、产业融合为关键路径的四川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3.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经济边际分析是从石油企业的边际利润出发,确定石油企业的最优投入产出水平,为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和生产决策提供依据,界定了有关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经济边际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石油企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油产业的性质和技术经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嵘 《河南石油》2003,17(4):66-67,69
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它既不是纯粹的自然垄断性产业,也不是纯粹的竞争性产业。论述了石油产业的定义、性质及其技术经济特点,认为:石油产业属于竞争性产业,但从石油产业的具体业务环节来看,一部分业务又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分析了石油产业的资源约束性、风险性、国际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战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核心在于清洁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实质性替代,能源转型压力驱动了对石油产业转型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采用主题文献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石油在能源清洁化转型中承担的关键角色,探索综合评估模型下石油及化工产业未来可行的转型路径。采用合作网络、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石油产业转型研究进行扩展分析。结果表明,碳中和愿景要求石油产业链进行从产能技术到产业布局的根本性变革,包括限制石油储量开采,逐步淘汰高成本原油开采,积极寻找石化制品的替代方案等。主要石油生产国的未来发展和定价策略会对世界石油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硬性的石油系统能源转型可能导致不同群体的多重损失,下游产业的适应和社会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分析表明,欧洲地区是当前石油转型路径研究的重心,而中国的相关研究略显不足,基于综合评估模型的多模型比较研究、未来石油企业的策略行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重点地区的石油产业政策和未来石油供需情况、立足于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清洁化转型研究等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3类动态投入产出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投资为多年但仅考虑一个投资周期的拓展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模型Ⅱ)均衡解的存在性。将该类模型均衡解的存在性问题转化成Banach空间中一类算子的不动点的存在性,进而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多时滞动态投入产出系统均衡解的存在。最后,对其均衡解存在条件的经济意义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n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投入产出系数变化对总产值、附加价值的影响及总产值对投入产出系数的弹性,并给出利用弹性计算总产值变化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石油峰值理论及世界石油峰值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追溯了石油峰值理论的起源,对国内外一系列关于石油峰值理论模型的定量研究表明,石油峰值理论模型大体有3种类型:①基于生命有限体系的生命模型;②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理论的随机模型;③基于生产实践和理论推理的广义数学模型.从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从单循环模型发展到多循环模型,侧重于模型的纵向发展;而国内从翁氏模型发展到一系列的预测模型,侧重于模型的横向发展.利用广义翁氏模型对世界石油产量峰值进行的预测结果是:世界石油的峰值产量约为40.3×108t,峰值出现时间大约在2020年.  相似文献   

9.
《青海石油》2005,23(2):88
我国陆上多数油田已进入开采中后期,然而,现有技术下,油田下尚有.40%~50%的石油难以采出。长江大学首次对高温和低蜡稠油油藏开展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其研发成果大大提高了石油采收率。截至今年2月,在试验区块累计增产原油17866t,新增产值2976.8万元,新增利税1886.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3.2。  相似文献   

10.
构筑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应对WTO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中国石油企业更好地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石油产业升级朝向的科技创新问题入手进行了论述,并对三大石油企业的合作,国家对石油企业的宏观协调等问题阐明了基本观点。最后,结合大庆油田的问题实际,对石油产业创新中大庆油田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1.
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设计了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理论模型,即DECIC模型,并从决策体系、执行体系、控制体系、改进体系和文化体系5个方面,对DECIC模型进行了解析,以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2.
杨嵘 《河南石油》2004,18(2):75-77,80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产业组织形成过程中企业自组织能力缺乏,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阻碍了石油产业组织的优化。针对这一问题,论证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企业重组是石油企业自组织能力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了企业之间通过产权流动、整合,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企业组织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的改造,培育石油企业自组织能力生成的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济博弈论分析了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安全监管问题。根据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特点,建立了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石油天然气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同时建立了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和一线操作员工之间的博弈模型,分别求解了两个博弈模型,得到了各自的最优策略概率。分析了石油行业的安全形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波兰的石油产量微不足道,其产量仅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不足5%。但在历史上,波兰曾经是举世闻名的产油地区,同时也是欧洲大陆石油开采的先行者。当年的波兰不仅在石油开采方面占据了先机,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以伊格纳齐·武卡谢维奇为首的石油科学家和企业家。考察波兰石油产业的兴与衰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欧洲大陆石油开采的历史,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石油产业的发展并不单纯取决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5.
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它既不是纯粹的自然垄断性产业,也不是纯粹的竞争性产业。论述了石油产业的定义、性质及其技术经济特点,认为:石油产业属于竞争性产业,但从石油产业的具体业务环节来看,一部分业务又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分析了石油产业的资源约束性、风险性、国际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及战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开发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推动石油产业发展,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是尤为必要的,而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很多地质学家将地质基础研究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作为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所在。由于历史遗留体制和机制缺陷,加之石油地质基础研究缺乏可靠的资料支撑,导致理论创新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石油地质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进行客观阐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煤层气工业发展比石油工业晚,故很多方面的研究都借鉴了石油开采的理论,鉴于煤层气开采机理与石油开采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煤层气的数学模型相对较油气藏模型要复杂。文章在平衡吸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煤层气开采的非平衡吸附模型。充分考虑了煤层气的流动特性,并结合煤层气的开采特点,首先根据物质平衡原理以及朗格缪儿等温吸附曲线,建立了煤层气开采的扩散模型;然后结合达西定律,建立了煤层气开采的渗流模型;同时考虑到煤储层特征建立了煤层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结合边界条件,形成了完整的煤层气开采的二维非平衡吸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石油地球化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从SO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石油成因理论经历了从早期成因说向晚期成因说的转变。随着新的分析技术的引人和应用、勘探实践的深入和大量经验的总结,石油地球化学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并通过和地质学(特别是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相互渗透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石油地球化学作为地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学科,促进了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发展,并在油气地质勘探和远景评价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目前油气勘探的三大理论基础(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石油生产链”的建立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四海  郭晓军 《河南石油》2005,19(3):84-86,i006
“石油生产链”是内存于石油天然气产业这一庞大系统工程中,并隐含在其间的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强调的是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各个环节与部门必须遵守一定比例,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分析了“石油生产链”的涵义、结构及特点,并以该链为核心,建立了石油产业信息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石油滚子链传动的冲击载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骏  崔岚 《石油机械》1989,17(4):19-26
作者针对现有计算石油滚子链传动啮合冲击动载荷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从物理概念入手,建立了新的石油滚子链传动啮合冲击力学模型,并根据动力学和弹性接触力学理论对新的力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石油滚子链传动过程中因啮合引起的滚子与轮齿冲击载荷的计算公式和链条附加动载荷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