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硫磺熏蒸中药材及饮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静静  刘晓  李松林  蔡宝昌  蔡皓 《中草药》2010,41(8):1403-1406
硫磺熏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养护方法,具有干燥、增白、防虫、防腐和防霉变等作用,在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过程中应用普遍。硫磺熏蒸后,中药材及饮片会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而且化学成分会发生量或质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理作用,降低饮片质量。深入探讨了硫磺熏蒸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影响,并对中药材和饮片中SO2的检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为控制硫磺熏蒸在中药材及饮片加工贮藏中的使用,寻找替代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硫磺熏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养护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硫磺熏蒸引起的二氧化硫残留的认识,国家逐渐开始减少并禁止中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本文采用有机元素分析法,对多种中药材含硫量进行了测定。该法测定中药材含硫量所需样品量少、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通过对已知中药材含硫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中药材硫磺熏蒸的判定标准为含硫量大于0.5%,并采用该标准对10种未知中药材进行了判定,表明元素分析可作为中药材硫磺熏蒸的筛查方法,用于中药材品质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
<正>硫磺熏蒸是中药材传统的防腐、防虫、杀虫方法 ,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药材和食品加工贮藏。许多人片面地追求中药材商品属性外观的色泽,过量使用硫磺熏蒸,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硫(SO)残留。实验研究表明,过量的SO残留可对肠胃、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深入,硫磺熏蒸对中药材的影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方法不断出现。本文概述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二氧化硫残留的限量标准以及目前国内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硫磺熏蒸及其现代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虫蛀,发霉等现象是中药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品质。硫磺熏蒸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是目前基层首选的中药材加工方法。中药经硫磺熏蒸后虽然能解决局部问题,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硫熏中药材可能对人体肝、肾等脏器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该文对硫磺熏蒸的应用沿革,其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相关的限量标准进行一个综述,并简要介绍了现代加工技术在食品及部分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中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材硫磺熏蒸的替代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硫磺熏蒸工艺对中药材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磺熏蒸中药材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养护方法之一.由于其除虫防霉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价廉易得,被相当多的中医院特别是基层中医院普遍使用.但由于硫磺熏蒸后中药材的性状多有改变,且熏蒸后的中药材中残留的二氧化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据报道,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过0.05%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味觉[1]),因而控制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成为硫磺熏蒸工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确定所选熏蒸工艺能对试验中药材防虫保质1年的基础上,以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硫磺熏蒸工艺,以达到中药材除虫防霉且低毒(SO2)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硫磺熏蒸加工方法由于其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防霉防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材初加工和仓储等环节。但是过度硫磺熏蒸会造成药材化学成分发生量变或质变,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调查发现,中药材硫磺熏蒸方式主要是待药材采收后直接熏蒸以快速干燥,或者在贮藏过程中将干药材润湿后再熏蒸以防霉防虫。比较二氧化硫限量标准发现,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要比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严苛得多。基于现有限量标准,统计得到了35种中药材共计862批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情况,按照中国药典限量标准(150,400 mg·kg~(-1))计算得到平均超标率高达52.43%。若按照食品添加剂法典标准中蔬菜的限量值计算(500 mg·kg~(-1)),则平均超标率降为29.47%。作者认为应正确看待硫磺熏蒸问题:相比于黄曲霉素等高毒物质来说,二氧化硫属于低毒物质,甚至它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硫熏可能会改变中药材化学成分含量,从而影响中药材质量;毒性物质的暴露危害与暴露周期、暴露频次、使用方法等综合因素有关。建议加强中药材二氧化硫限量标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既符合中药材用药特点,又能保障人民安全用药需要的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行硫磺熏蒸前后白芍样品中有害重金属、硫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结果:白芍经硫磺熏蒸后Cu,S元素含量增加,Zn元素含量降低,并且在硫磺熏蒸白芍样品中检测到了重金属As,Hg残留.结论:硫磺熏蒸可能会使白芍中残留有害重金属及大量对人体有危害的硫,同时改变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硫磺熏蒸对中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磺熏蒸是近现代中药材产地加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中药材在硫熏过程中因熏蒸作用、硫磺作用或两者的混合作用,某些活性成分发生了量变或质变,同时导致了二氧化硫与重金属残留,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品质,极大地限制了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该文从中药化学成分分类的角度出发,初步阐述各类成分在硫熏过程中的变化,旨在结合中药材的不同性质,研究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对质量带来的影响,为优选其最佳的加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以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及饮片在贮存过程中,为防止虫蛀、霉变等情况发生,经常使用硫磺熏蒸工艺。但有研究表明药材经硫熏后,表面会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其化学成分会发生量或质的改变,进而影响药理作用,降低饮片质量。分析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和报导,列举硫熏后对中药质量产生的影响,归纳硫熏药材鉴别检测方法,针对硫磺熏蒸中药材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规范管理硫熏中药材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养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中药养护的常见方法进行综述,提出中药养护在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对确保中药的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适当的中药养护,如过量硫磺熏蒸等会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和临床疗效。中药材安全、科学、经济和适当的养护方法学的研究可为中药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奠定质量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硫熏及直接热风加热的粉葛中葛根素含量及药效的差异,将鲜粉葛削皮、切小块分别制备成晒干、直接热风干燥及硫熏后热风干燥样品,分别测定样品水分含量。采用HPLC,比较晒干、直接热风干燥及硫熏后热风干燥样品中粉葛中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的含量;建立醉酒模型,以SOD含量为指标,灌胃给药硫熏和非硫熏粉葛样品的水煎煮提取物,比较硫熏对粉葛提高醉酒模型小鼠肝脏、血清中SOD含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包装及贮存条件下,硫熏及非硫熏样品的霉变及虫蛀情况。结果显示硫熏后的粉葛样品,其葛根素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硫熏次数及硫磺用量的提高,其葛根素含量逐渐下降。且硫熏可显著降低粉葛提高的醉酒模型小鼠肝脏、血清中SOD含量,与晒干及直接热风干燥组均呈显著性差异。水分符合药典标准的硫熏样品和直接热风干燥样品均未发生虫蛀和霉变。研究显示硫熏可显著降低粉葛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降低粉葛的药效,表明硫熏后粉葛质量显著下降。而未硫熏直接热风干燥的样品其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药效以及贮藏结果均与晒干相似,是一种较好的产地干燥工艺,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多指标综合优选黄芪药材硫磺熏蒸替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药材在产地加工过程中,常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以达到防虫、防霉、易于干燥的目的,但其对黄芪药材的内在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亟需开发硫熏的替代技术。该文以黄芪药材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含水量、浸出物含量和微生物含量为指标,比较9种加工方法(传统加工方法、硫磺熏蒸和7种替代加工技术)所生产黄芪药材的质量优劣。最终确定热风微波联用技术可作为黄芪药材的硫磺熏蒸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14.
硫磺熏蒸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了解硫磺熏蒸中药材后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结果:根据测定的黄芪、薏苡仁、百合、桔梗、白芍等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最高达291.8mg/kg,最低64.1mg/kg。结论中药材经硫磺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量差异较大,应引起重视,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外敷、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源,去重后分别从发文年代、作者、期刊来源、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1957—2014年间国内期刊上共发表458篇用中医药外敷、熏洗等疗法治疗痔疾术后相关的文献。载文较多的10种期刊集中了全部文献量的23.36%,发文3篇及以上的主要作者10人,主要研究热点是中医药治疗痔疮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结论:中医药在治疗痔疮术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此方面研究的基金项目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熏洗(浴)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但方法各异。基于对熏洗(浴)疗法已有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结合临床应用实际和相关现代研究,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论证,形成中药熏洗(浴)疗法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草案)。该规范(草案)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前评估、用药前准备、药液制备、熏洗温度、熏洗时间、熏洗频率、熏洗疗程、操作方法、用药后处理及评估、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以期规范中药熏洗(浴)疗法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硫磺作为火药的主要成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军事。事实上,硫磺在中医药的应用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硫磺在中医的应用展现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从科学的角度上探析硫磺在中医药中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硫磺在中医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和演变,为研究硫磺在中医领域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臭氧处理及硫熏处理后当归品质的变化情况,为臭氧处理作为硫熏处理替代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间歇臭氧处理及硫磺熏蒸的方法分别处理当归药材,通过RP-HPLC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085%磷酸水溶液(17∶83),检测波长316 nm;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通过GC-MS检测当归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以微生物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当归储藏周期的影响。结果:臭氧处理及硫熏处理都会影响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较未处理当归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23.72%和34.43%;臭氧处理及硫熏处理当归后会导致挥发油颜色发生变化,且挥发油体积较未处理的样品分别降低了53.85%和76.92%,挥发油化学成分数量和种类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成分蒿本内酯分别降低了10.65%和9.32%;经储藏周期试验发现,臭氧处理后当归中的微生物含量较硫熏处理后的样品少。结论:当归经臭氧处理后化学成分变化程度较硫熏处理小,有望成为当归硫熏处理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