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二十五味驴血丸等蒙药。蒙医沙疗治疗RA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整体调节、辨证治疗的特点,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综述近年来蒙医沙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脂质体对佐剂关节炎模型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在我国发病率为0.32%~0.36%,全球发病率为0.5%~1%。RA的治疗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和植物药等。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病情而不能阻止病情的发  相似文献   

3.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主要累及周围关节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和对称性关节肿痛~([1])。本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为主,这些药疗效确切,但不良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甾体抗炎药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非甾体抗炎药加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蠲痹胶囊口服;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多关节侵蚀性、对称性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手术治疗以及其他疗法,其中中医药物治疗主要有含生物碱类的青风藤碱、乌头碱,含苷类的雷公藤多苷和白芍总苷等。西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缓解病情进展,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药物及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且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式手术、关节镜下手术、关节置换术、关节腔灌洗术等。就近年来中西医临床治疗RA临常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中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RA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反复发作严重时会造成关节畸形。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理生理过程涉及许多不同类型细胞。目前RA患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用药主要以缓解病情,减轻炎症症状为主。DMARDs、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是治疗RA的临床首选药物。中药复方因其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也常应用于RA的治疗中。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多靶点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纳米技术与中西抗炎药物的结合可减少传递药物的尺寸、提高药物传递准确性、增加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扬长避短地提高药物对RA的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五年来用于治疗RA的临床中西药及其纳米制剂,探讨了中药纳米制剂在治疗RA过程中不同的进展,特别通过关注中药及其药效活性成分纳米制剂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研发临床效果突出的新型纳米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建民 《河北中医》2009,31(3):382-383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西医药物治疗分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但长期应用易产生副作用,患者难以坚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风和痛风范畴,笔者采用辨证论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痹病"范畴,又称"痹证""历节风""鹤膝风"等,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植物药制剂等,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控制病情,但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本病不仅须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大,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类风湿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用于RA的治疗,但用药过程中多伴有强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较差。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可有效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的特点,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随时中断用药。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剂型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治疗RA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为出发点,评述与探讨其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着重加强物质基础研究、应保证良好的制剂质量控制、应加强外用辅料研究和传统中药外用制剂机制的研究、加强中药促渗剂科学使用研究等建议,为RA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成人斯蒂尔病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等进一步认识,药物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的药物可分为中药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生物治疗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介素(IL)-1抑制剂、IL-6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阿巴西普、利妥昔单抗等。本文对以上目前国内外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的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总结中医各家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近10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 筛选出277篇文献,共计186味中药,累积使用频次为7762味次.其中39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为常用中药;药物种类共18类,其中前7类占90.1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为92.89%;药味以辛、苦、甘为主,累积频率达86.53%; 27味虫类药,合计频次763味次,为全部中药的9.83%.结论 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这7类中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四气五味理论的活用、对虫类药物的重视,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浓集于病变部位,并使药物保持一定浓度在靶部位滞留一定的时间,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用药的顺应性,故靶向制剂在药剂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对近年来中药靶向制剂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中药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3个方面阐述中药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靶向制剂技术在中药靶向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中国禁毒报告指出,甲基苯丙胺已成为中国第一滥用的非法精神活性药物,其合成工艺简单、易获取、致幻和成瘾性强,长期吸食易产生依赖,诱导神经及重要脏器损伤,因其分布广泛性、滥用严重性、社会危害性等备受关注,治疗甲基苯丙胺成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中药戒毒历史悠久,近年来,除延胡索、人参、钩藤等传统戒毒中药外,天麻、黄芪、肉桂、白果等中药及中药提取成分大麻二酚、白藜芦醇、木犀草素、茶多酚等在治疗甲基苯丙胺成瘾中均取得一定进展,福康片、逍遥散、南宝戒毒清胶囊等复方制剂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综合征治疗中呈现显著临床疗效。因此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的相关中药的研究做一综述,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总结用药规律,阐明作用机制,为中药戒毒药研究和开发提供研发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指机体在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使正常的局部组织和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以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中医理论中,与致瘤因子相似的热毒是引起肿瘤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排毒、抗菌消炎及提高免疫,抗肿瘤等功效,因此,清热解毒药是治疗肿瘤的中医方剂中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清热解毒药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子药理学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可通过调控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点对多种肿瘤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回顾文献,基于近几年来一直缺少对清热解毒药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具体概述,因此本文选取苦参、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几味典型的清热解毒药,分别从分泌型糖蛋白(Wnt)/β-链蛋白(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o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刺猬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入手,探讨了苦参、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及血管生成、减轻或消除化疗耐药性作用等方面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可见清热解毒药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是清热解毒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清热解毒药治疗肿瘤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为清热解毒药在肿瘤治疗的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中医药在肿瘤的作用机制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而民族医学对RA有着独特的认识,民族药在RA的治疗方面,有着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以及显著的疗效,目前已经成为治疗RA重要的手段之一。该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回药、蒙药、藏药等民族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及其在RA治疗中的常用药材和方剂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RA的治疗及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英男  徐文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6):1140-1442
新医改背景下,中药药房管理的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中药质量的真假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医疗机构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与药品循环流通制度的改革,目前医院内药品库存、供应与管理工作就成为药品经营的一个重要议题。但两者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药房需要不停进行药物补充,以满足医院正常诊疗工作与患者需求。然而,若药品库存过多,不但增加了药品监控问题,同时也会造成保管费用的上升。因此,做好科学储存与合理管理,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7年颁布了《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化管理中药质量,提高药物安全性,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了解中药房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中药药品库存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中药库存管理现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中药房的管理更规范,更标准,以适应新医改对中药产业的影响,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维护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姚新生 《中草药》2021,52(17):5115-5119
中国传统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制剂是传统中医用药治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真正载体。中药复方制剂立足"整体观",体现了多靶点、多环节、整体调节恢复平衡的治疗理念,在多因素复杂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推进中药复方药物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对于人类有效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领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亦具有重大意义。立足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国际传统药物发展的经验,从药物评价体系、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当前中医对慢性肾脏病临床、基础以及复方研究的现状,提出类药研究的概念和研究必要性。探讨根据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常用方法的需要将有效中药从新分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效果。类药的成功研究可能是提高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疗效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组成,临床用于营卫虚弱之血痹,现也广泛用于RA疾病及其病证临床治疗。2018年,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RA临床研究及基于实验动物模型的药效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研究发现,依据RA基本病机,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单用或联合化学药物用于RA及其风寒湿痹证、气血亏虚证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抑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抑制滑膜脂质过氧化和促进细胞凋亡等。但当前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配伍及剂量缺乏规范,临床试验设计缺乏严谨性,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性不明确,缺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且仅限于实验动物层次等问题。因此,今后临床研究中应规范临床试验方案,明确药物配伍与剂量,并评价药物相互作用与安全性。药效机制研究方面,应加强人类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同时,遵循RA病理生理,协同开展药效物质基础与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为其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参考,也为其二次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