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广泛横纹肌肌纤维坏死,细胞膜受损,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等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我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RM患者,虽经122天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仍因ARF而死亡。现将对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芳芳 《内科》2010,5(4):382-383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破坏、肌红蛋白等内容物释放引起的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损伤综合征,约15%~40%RM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ARF),其病死率高达20%,RM病因多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资料完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RM—ARF)43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多种原因导致骨骼肌肌纤维坏死,肌细胞膜破坏,细胞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多种物质进入血液,并由此产生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2]。内分泌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了解内分泌疾病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供者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器官捐献供者中,因横纹肌溶解症导致AKI的供者和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供者因横纹肌溶解症导致AKI,供者血肌酸激酶峰值为10 623±3 692 U/L,血浆肌红蛋白峰值为20 618±7 959μg/L,血清肌酐峰值为483±176μmol/L。其中3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6例受者,肾移植术后4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其余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6~46月,人肾均存活。术后6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5.4±13.5 ml/(min·1.73m2)和71.2±14.3 ml/(min·1.73m2)。结论:接受横纹肌溶解症合并AKI患者供肾的受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出现AKI的器官捐献供者应该常规行横纹肌溶解症筛查。  相似文献   

5.
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9例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和(或)压痛、肌肉肿胀、尿色改变及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酶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有急性肾衰竭、电解质和代谢紊乱、肌间隙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等。感染(33.3%)和药物(25.6%)是本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代谢紊乱(10.3%)、酒精中毒(7.7%)。治疗包括减少肌肉损伤、补液、碱化尿液及并发症的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总体病死率为15.4%,合并急性肾衰竭(ARF)者病死率为20.7%。MOSF是死亡的预测因素。存活者若无慢性肾功能异常,其肾功能均可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样的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治疗正确、及时,存活者肾功能多有望恢复或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急症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糖尿病急症并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以我院近两年收住入院的20位糖尿病急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患者通过其生化检测值血清肌酸激酶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以此6例作为病例组,另1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患病组血糖、血钠浓度和血渗透压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糖尿病急症时的常见并发症,而髙糖、髙钠、高渗状态是诱发横纹肌溶解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细胞膜破坏,肌细胞内物质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和血循环中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此病病因复杂,本文着重对横纹肌溶解症及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向进行综述,旨在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并发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横纹肌溶解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及老年组(≥65岁),对比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种及以上病因导致横纹肌溶解患者(40.3%、48/119)明显多于非老年组(17.0%、16/94)(χ2=13.582,P=0.000)。两组患者的病因排序有所不同,老年组患者前5位依次为感染、肌缺血/氧、内分泌代谢异常、创伤、肌疲劳,而非老年组患者为肌疲劳、感染、内分泌代谢异常、药物/毒物、创伤。与非老年组48.9%(46/94)的患者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相比,老年组患者32.8%(39/119)出现典型临床表现(χ2=5.067,P=0.024),反之,老年组患者有40.3%(48/119)表现新发意识障碍,而非老年组患者仅21.3%(20/94)(χ2=7.923,P=0.005)。老年组37例患者出现AKI(38.9%、37/95),其中死亡13例(35.1%);非老年组17例出现AKI(19.3%、17/88),其中死亡4例(23.5%);老年组更易合并AKI(χ2=7.545,P=0.006),且AKI与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χ2=7.196,P=0.007)。结论老年患者多病因共同导致横纹肌溶解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病因分类与非老年组有不同之处,老年组患者较少出现典型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更易合并AKI,且老年横纹肌溶解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1~2014-09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确诊为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HVHF组和HVHF联合PE组,每组各1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 d后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红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5 d后生命体征较治疗前稳定,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红蛋白、TNF-α、IL-1、IL-6下降明显(P0.05)。HVHF+PE组较HVHF组肌红蛋白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血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TNF-α、IL-1、IL-6的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VHF与PE均能有效清除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及肌红蛋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而PE清除肌红蛋白的筛选系数明显高于血液滤过,故治疗横纹肌溶解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优先选择HVHF联合P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方法收集2000—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共收集7例明确诊断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男6例,女1例。3例与服用药物有关,1例与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1例与昏迷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1例考虑与应用激素有关,1例病因不明。结论横纹肌溶解症病情危重,需要早期诊断。多种原因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临床上除对症治疗外,要积极寻找原因,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创伤、酗酒、中毒、感染、缺血、癫痫发作和各种代谢性肌病引起。现报道1例典型的MELAS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中毒、卒中样发作)并发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 采用非随机抽样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 包括一般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指标。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7例患者有鸟类接触史。临床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肌痛等。10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 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10例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D-二聚体、N-端B型钠尿肽前体均升高。5例肌酸激酶升高, 4例肌酐升高, 8例有低钠血症。胸部影像学典型特征为肺实变影, 可见支气管充气征。4例见磨玻璃影, 5例有胸腔积液。5例合并呼吸衰竭, 3例发展为重症肺炎, 2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合并横纹肌溶解。所有患者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确诊后10例以四环素类为基础治疗, 8例应用多西环素, 2例应用奥马环素。1例单用阿奇霉素。所有患者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可合并横纹肌溶解, 部分进展为重症肺炎,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累及多器官。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能快速确诊。以四环素类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力竭性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由于运动负荷过大,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肌纤维崩解撕裂,引起非创伤性的横纹肌溶解症,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等进入外周血,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本文报告力竭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重度黄疸性肝炎1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20岁,因"双下肢肌肉疼痛伴尿色异常4天"于2012年6月17日入院。  相似文献   

14.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骼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液中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无力、酱油色尿等。由于肌细胞的坏死和分解,细胞内容物如Mb、CPK、电解质、蛋白质和非蛋白物质被释放进入血浆,因此,这些物质的检测有助于RM的早期诊断~[2]。本文对107例因进食小龙虾所引起的RM病  相似文献   

15.
正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损伤,进一步引起其细胞膜发生破坏,细胞之内的酶类、肌酐、无机盐离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物质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如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则死亡率超过50%[2]。RM常引起肌红蛋白尿,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原因之一[3]。艾滋病并横纹肌溶解症病情复杂、危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暴热,高温预警连续生效,此时坐在餐馆的空调房里,大啖应季上市小龙虾,豪饮冰凉啤酒,何等畅快!慢着,小心横纹肌溶解症找上身!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获悉,该院7月29日~7月31日,3天之内连续收治2例横纹肌溶解症,严重者已经出现"酱油尿"。"酱油尿"意味着肾功能开始出现损伤,需要针对肾脏的解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儿童Ⅰ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ONK)并发横纹肌溶解症(RM)、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1例儿童Ⅰ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8 h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血肌酸激酶下降,酸中毒纠正,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提高对HONK患者发生RM的认识和常规肌酶谱的动态监测,做好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极其重要,是RM合并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关键,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横纹肌溶解症的表现可能会被T1DM本身严重的病情掩盖而导致临床漏诊,故建议对T1DM患者应常规检测磷酸肌酸激酶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7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诊治经过及预后.方法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0.4±15.7)岁.17例患者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者4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脂者10例,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者8例,肺栓塞合并高血脂者1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者1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冠心病、主动脉夹层、高血脂者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抑郁症者1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血红蛋白下降,以及肌红蛋白尿.住院期间7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5例出现相关神经系统体征,患者均出现消化道症状及肌肉乏力或肌痛症状.使用肾替代治疗者17例,使用呼吸机者14例,经治疗后10例好转,7例死亡.所有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均服用了他汀类药物.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能与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有关,横纹肌溶解症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塞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病综合征(NS)临床上常并发静脉血栓,其发生率约为20%,其中肾静脉血栓发病率最高,脑血栓较少见.我院2000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塞(CI)患者7例.现将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并横纹肌溶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DM)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 ,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发病率不高 ,只有类风湿关节炎的 1/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1/ 3[1] 。重症患者 (合并横纹肌溶解 )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皮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国内外少见报道 ,本文报道一例并复习文献。患者 :男性 ,31岁。因发热、皮疹 10d ,进行性肌无力7d ,于 2 0 0 0年 5月 4日入院。 2 0 0 0年 4月 2 3日出现手腕、踝部小疱疹 ,搔抓破溃后融合成片 ,次日畏寒发热 ,体温 39℃ ,并感乏力 ,但可上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