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供热效果,分别建立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空气换热器)、蒸发器(直膨式太阳能集热器)、冷凝器、房间的数学模型,通过Simulink模拟仿真对比分析两种供热系统的动态供热过程。搭建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试验平台,对空气源热泵系统供热过程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系统压缩机吸气压力、压缩机排气压力、室内空气温度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证明数学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供热过程。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热泵系统能效比均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至平稳,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效比最终稳定在2.25左右,太阳能热泵系统能效比最终稳定在2.81左右。空气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热泵系统供热墙温度及室内空气温度均由10℃开始逐渐上升,然后逐渐稳定。空气源热泵系统供热墙温度维持在27.1℃附近,室内空气温度维持在18.6℃附近;太阳能热泵系统供热墙温度维持在34.1℃附近,室内空气温度维持在21.7℃附近。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普遍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提供均衡适宜的温度环境。然而,由于供热管网分布较为复杂、供热空间多样化、供热环境多变等因素,造成了供热系统中普遍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如何及时掌握其供热区域内供热用户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使入户热网的调整做到及时有据,是供热系统热网调整的关键。笔者针对供热系统热网调整难度大的现状,进行了无线远传测温装置在供热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供热系统施工、管道材料等原因,各支路管道的比摩阻与设计比摩阻不同,因此各支路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相同,导致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当室外温度发生变化,或者室内冷热负荷发生变化时,从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角度,应调节供热系统的流量或供水温度,这时会引起供热系统中管路运行工况或某一支路管路流量的变化,造成供热系统水流量的重新分配,带来水力失调。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安装有气候补偿器供热系统热用户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通过气候补偿器的调节,室内、外空气温度变化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讨论了气候补偿器在供热系统应用中的特点和局限性。而后,通过对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对气候补偿器在供热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选型提出了建议。最后,确认了在供热系统中如何发挥气候补偿器的作用,并对使用气候补偿器实现供热系统节能提出了具体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分时分区供热可因地制宜地控制高校建筑供热时间和供热温度,解决全天无差别供热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由于供热系统存在反应时间长、系统超调大、系统不稳定等特点,分时分区供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采用串级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来改善温控系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使系统的超调量降低3%,系统供水温度最大偏差小于0.1℃,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改善了传统PID的性能,改善了分时分区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提高了供热质量,使控制策略更加合理,减少了温控系统运行时的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6.
对水源热泵 调峰锅炉的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阶段、调节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联合供热系统运行费的影响参数及约束条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联合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对制热性能系数、热泵热水进出口温度、供热介质实际质量流量、调峰锅炉出水温度、调峰负荷比及地下水出口温度随相对热负荷比的变化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非线性间接连接区域供热系统动态模型,分析了系统输送时间延迟特性及改变一次系统循环流量时供热系统温度响应,得出一次网降量运行临界流量比。模拟了运用开环和闭环控制策略供热系统动态反应。仿真结果显示,一次系统供水温度采用室外气候补偿模式、二次系统供水温度采用改变一次系统循环流量控制策略时,闭环反馈控制能有效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对胜利油田基地供热系统出现的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对策,建立室内温度自动采集系统,指导热网监控系统对供热系统的控制,解决了室内温度不达标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热水供热系统备用水平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限额供热系数,室内空气温度、限额供热时间之间的关系式,指出供热系统故障修复时间Zxf不大于用户允许限额供热时间Zyx应作为确定系统备用水平的一个基本准则,通过对有备用供热系统限额供热工况的分析,给出了限额流量系数的取值范围,认为所给出的方法可用于正确确定供热系统的备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志亮  周恩泽 《区域供热》2013,(2):15-18,39
本文对混水式供热管网系统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分析供热管网拓扑结构,建立流量、压力矩阵方程组。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求解该矩阵方程组,逐时输出流量、压力求解结果。根据流量值计算管道的出口温度,使流量输送影响温度的延迟输送。对实际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并验证模型准确性。将采集的实际混水式供热管网流量、压力、温度实测值与该管网的仿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仿真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实际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刘继亮 《山西建筑》2014,(19):131-132
结合张家口市皓月家园小区供热状况差,不能满足居民采暖需求的现状,对小区供热系统进行了测试诊断、分析研究,并对小区的供热系统进行了改造,同时阐明了具体的改造措施,以改善小区的供热情况。  相似文献   

12.
秦冰  江亿  付林 《煤气与热力》2006,26(2):51-55
热电联产电力调峰是解决供电峰谷差的重要途径,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是实施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的有效途径。在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下,热源供热量随电力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供热系统内各点的供热介质温度及供暖室内温度也随之变化。为不影响供热质量,须控制供暖室内温度的波动幅度,此时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的幅度受热源的调节能力、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实施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时集中供热系统的4种运行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研究了现阶段西安市供热热源的结构、各种热源供热量的比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供热热源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增加供热时间及供应生活热水成为供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对于以区域供热锅炉房或热电厂为集中供热热源的供热系统,会造成较大的热损失及产生较强的交变热应力冲击。引入太阳能热源系统与集中供热热源联合供热是实现增加供热时间及供应生活热水的有效方法。介绍了太阳能热源系统的关键装置———全天候真空集热管,阐述了联合供热系统的组成及其运行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5.
居民生活热水供应的经济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品刚 《煤气与热力》2005,25(10):47-50
对居民住宅中央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与形式、经济性、供热管网敷设方式、冷凝水回收方式、供热自动控制、热计量以及管道选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展居民住宅中央生活热水供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供热系统现状及分户热计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铁桥  李增志 《山西建筑》2006,32(11):159-160
介绍了我国供热系统形成的现状,分析了传统供热系统存在的弊端,对新建住宅的供热形式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分户热计量的方式及其供热系统的构成,得出了热的商品化将成为未来供热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对燃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供热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将既有一级管网部分回水作为热泵主要热源,将燃气作为热泵辅助热源,对新建居住建筑供热。介绍了供热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8.
MATLAB仿真在区域供热管网中的节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现阶段节约能源,降低区域供热管网运行成本的需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区域供热管网,利用MATLAB/SIMULINK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具体分析区域供热管网的运行状态,建立区域供热管网水力工况模拟与仿真,在此仿真模拟过程中,一方面,对区域供热管网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也对区域供热管网今后的改建和扩建工程起着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户获得高品质的热能,也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能源节约。  相似文献   

19.
孙春艳 《山西建筑》2008,34(3):202-203
介绍了供热系统可靠性的含义,从系统的角度与供热系统可靠性指标两个方面阐述了多热源环状管网系统的可靠性,对多热源环状管网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枝状管网做了比较,指出多热源环状管网的可靠性高于单热源枝状管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多热源供热系统联网运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岩  刘永风  张蓉 《煤气与热力》2009,29(7):9-10,18
探讨了多热源供热系统联网运行的目的、基本原则、技术条件,分析了多热源供热系统联网运行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