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烟碱为吡啶族生物碱,是烟草生物碱的主要生物碱,大约占烟草生物碱总量的95%以上,烟碱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吸食后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性,是让人成瘾的物质。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来处理烟碱,不仅不会造成烟香的损失还可以改进烟气品质,提高烟叶资源的利用率,有着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区烤烟中主要生物碱含量和组成比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4个烤烟主产区(湖南、贵州、云南、山东)烟叶的4种主要生物碱(烟碱、降烟碱、新烟碱、新烟草碱)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该测定方法的RSD均小于3.5%,各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在98.6%~103.0%之间,说明该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4种主要生物碱含量水平排序为: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新烟碱;4个产烟区总生物碱平均含量排序为湖南>贵州>云南>山东;产区烟叶中总生物碱含量与栽培品种关系密切.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4个产区烟叶在主要生物碱及总生物碱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降烟碱除外),新烟碱、新烟草碱这2种主要生物碱占总生物碱的比例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贵州中部山区烤烟生物碱含量积累特点以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以贵州中部山区25份土壤样品和对应的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烟叶中烟碱、降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新烟草碱5种生物碱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烟叶生物碱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贵州中部山区烟叶烟碱含量为2.83%,各生物碱含量依次为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降水量、空气湿度、气温及昼夜温差对烟叶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地温、日照时数对其的影响不明显;从生物碱含量来看,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含量受降水量和昼夜温差的影响程度较大;各生物碱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升高而增高,烟碱和假木贼碱含量与土壤pH呈正效应,麦斯明含量与有效钾呈负效应。贵州中部山区烤烟生物碱含量受降水量、空气湿度、气温、昼夜温差以及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往烟作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量和生产优质烟叶。这些目标依然是正确的。不过,由于在过去的12—15年期间,吸烟与健康问题已成为挑战的重点,重定方针一事已受到相当程度的强调。作物学家以及工业和医学科学工作者们,当前正在一起把他们的研究尽力放在改造烟制品上。烟叶燃吸后主要是生物碱尼古丁引起对人体的生理反应。另外,还有与吡啶生物碱有密切关系的降烟碱和新烟碱,但人类特别喜爱的是含尼古丁(而不是别的吃味不良的生物碱)的烟草种。这是经过漫长年代检验所证实了的。尼古丁是烟叶和烟气的关键成分,因此人们才栽种它。其它化学成分,尤其是纸烟中的糖量以及糖—尼古丁比例,关系吸烟者对烟气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喷施对烤烟上部叶生物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云烟87为材料,考察了植物生长调节剂GA3(赤霉酸:C19H22O6)对烤烟上部叶生物碱含量及生物碱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用1.5×105~3.5×10-5浓度的GA3对烤烟上部叶进行喷施处理可较大幅度地降低上部烟叶总生物碱、烟碱、降烟碱、新烟草碱及假木贼碱的含量;②在0~3.5×10-5的GA3浓度范围内,上部烟叶总生物碱、烟碱、降烟碱及新烟草碱的含量均与GA3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假木贼碱的含量与GA3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在0~3.5×10-5的范围内,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占总生物碱含量的百分率随GA3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而降烟碱含量、新烟草碱含量及微量生物碱总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均随GA3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假木贼碱含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受GA3的影响不大;④在0~3.5×10-5的范围内,烟碱含量及微量生物碱总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与GA3浓度间的相关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降烟碱及新烟草碱含量占总生物碱的百分率与GA3浓度间的相关程度均达显著水平(P<0.05).合适浓度的GA3叶面喷施可显著降低烤烟上部叶的刺激性,有利于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烟草调制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烟叶有益成分,降低烟叶有害成分提供依据,采用相同的栽培调制技术,对不同的烟草品种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分别测定了7个烟草品种的鲜,干叶片厚度,重量和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了这些样品在调制后的烟碱,次生物碱,硝态氮含量,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总量及NNN,NAT,NAB,NNK含量.  相似文献   

7.
KATSUYA  S  KOGA  K  SAITO  H  吴晓芸 《中国烟草学报》2007,13(6):50
在晾烟中,人们认为TSNA是由烟叶调制期间硝酸盐经微生物还原形成的亚硝酸盐与烟草生物碱反应形成的。由此考虑可以通过利用反硝化细菌减少烟叶中的亚硝酸盐来抑制TSNA的形成,使亚硝酸盐还原为氮,以及可以利用TSNA分解细菌减少调制后烟叶中已有的TSNA。本实验利用来自烟草植株的2种细菌对TSNA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反硝化细菌中的一种名为Agrobacteriumradiobacter LG77的隔离种群分3次喷洒在白肋烟烟叶上,喷洒时间分别是烟叶收获后立即喷洒,收获3 d后和收获8 d后喷洒,然后进行调制。用未经细菌处理的调制烟叶组作为对照。与…  相似文献   

8.
TSNAs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清除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形成,影响因素(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烟草生物碱、温度、湿度和氮肥),分析方法,在烟叶中的分布,致癌性及其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机采集了全国9个省(自治区)烤烟烟叶样品141份和进口烟叶样品40份,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5种主要生物碱含量,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国产烟叶生物碱含量变幅大于进口烟叶,烟叶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烟碱、新烟草碱、去甲基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各种生物碱的相关关系都达到了极显著正水平。不同地区烤烟总生物碱含量:广西〉福建〉湖南〉山东〉贵州〉辽宁〉云南〉河南〉四川;烟叶烟碱转化率:下部〉上部〉中部,烟碱转化率:四川〉河南〉辽宁〉云南〉贵州〉湖南〉山东〉福建〉广西。四川省烤烟的烟碱和生物碱含量都最低,但其烟碱转化率却最高;广西和福建两省烤烟的烟碱和生物碱都最高,但烟碱转化率却最低。烟叶吸食质量与生物碱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烟碱对吸食质量影响最大,与香气质、余味、杂气、刺激性4项指标得分显著负相关。5种生物碱与烟支综合评价都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但烟碱转化率及烟碱率与感官质量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烟碱转化率与综合评价也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烤烟(40级)氮组分含量及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河南烤烟(40级)各等级烟叶的总氮、不溶性氮、水溶性氮、总生物碱氮、氨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等级烟叶总氮含量集中在1.5%~2.5%之间,不溶性氮含量集中在0.8%~1.5%之间,水溶性氮含量集中在0.6%~1.2%之间,总生物碱氮含量集中在0.2%~0.8%之间,氨态氮含量集中在0.02%~0.08%之间。进一步分析了上述测定结果与烟叶部位、颜色、等级的关系,找出了规律性,为研究氮组分对烟草品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烤烟生物碱含量与其评吸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烤烟生物碱含量与其评吸质量的关系,对湖南烤烟样品的评吸质量、生物碱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①烤烟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及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总生物碱含量以及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草碱占生物碱总量的百分比和烟碱转化率均表现为随着生部位自下而上逐步增加,但烟碱占生物碱总量的百分比却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步降低;②线性与非线性相关分析表明,除降烟碱与烟气浓度、烟碱与余味、生物碱总量与余味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以外,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碱、生物总量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劲头、刺激性和评吸总分,烟碱、假木贼碱、新烟碱、生物总量与浓度,以及降烟碱、假木贼碱、新烟碱与余味的非线性关系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且其相应的偏拟合图形都呈现抛物线形状;③运用光滑样条回归分析能够充分揭示了烤烟各生物碱含量与其评吸质量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也有利于解释在是否考虑烤烟部位的差异时线性相关性存在明显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采收时期雪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及在烟叶分级中的作用,以巴西3号雪茄烟叶品种为材料,对不同采收时期的烟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叶化学成分中总植物碱和钾含量(质量分数)与采收时期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和-0.915**。用总植物碱和钾含量作为聚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巴西3号不同采收时期的烟叶样品聚类点群数为5个时,组别间的聚类质心均匀且聚类点群间的距离明显,聚类相似性达到95.1%,说明总植物碱和钾含量能较好地反映不同采收时期雪茄烟叶品质间的差异,可作为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雪茄烟叶聚类分组结果显示,烟叶中总植物碱和钾含量与烟叶外观品质中身份指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东南烟区烤烟主栽品种K326,云烟85,翠碧1号在不同打顶处理条件下,烟叶产,质量和生成碱组成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打顶,烟叶的落黄较低,烟株较长,有利于改善中下部叶的通风透光条件,易形成“腰鼓形”烟株,而且处理后的上部烟叶的比例和密度降低,厚度适中,组织结构较疏松,烟碱含量和微量生物碱与生物碱总量的比例及刺激性降低,整株,特别是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就氮与磷的交互作用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主效应、通径分析及施肥决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土壤环境下以施N:P2O5为1:0.6~1.7(N为10 12.5 kg/hm2)时,氮与磷的交互作用显著,肥料效应高。此时所获得的烟叶中含钾量较高,糖/碱比值在可接受的范围,烟叶品质好,并相对提高了烟叶产量。其结果对多年连作的烟区(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较高),烤烟生产施肥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试验进一步表明在不同的烟区可根据肥料试验,首先确定目标产量,多元肥料施用量有不同的配比组合,因此可以根据对烟叶中化学成分如糖、烟碱或糖/碱的实际要求,进行烟草生产施肥决策。   相似文献   

15.
气候因子对烤烟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因子是决定烤烟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影响烤烟香气物质的含量和组成比例,进而主导烤烟的香气风格。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气候因子对烤烟香气物质影响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对包括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西柏烷类及其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酚类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生物碱及其降解产物、脂类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6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烤烟生态条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烟叶配方打叶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对铺叶台的管理以及贮柜的使用进行研究,得出铺叶台的合理配置以及贮柜的有效利用,将对配方打叶产品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单独优化铺叶台管理,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为6.64%,而铺叶台的优化管理与贮叶柜的有效利用相结合,烟叶模块的烟碱变异系数为6.09%.其余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有较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遵义市烤烟散叶烘烤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叶烘烤是将采收的成熟烟叶不经过挂竿,直接以叶柄朝下、叶尖朝上的方式整齐、竖直地堆放于烘烤架上进行烘烤的一种烟叶烘烤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用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烘烤质量。遵义市自2010年开始推广散叶烘烤技术,截至2013年,全市散叶烘烤有效推广面积共计10.96万hm2,投烤烤房达56 583座,4年共计收购散叶烘烤烟叶18.64万t,节省用工164.0万个,节约烘烤用煤3.5万t,新增产值44 280.0万元,节支19 212.8万元,新增税收8855.6万元,新增利润5313.6万元,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在散叶烘烤过程中虽然偶尔出现了部分光滑叶和僵硬叶,但并未影响烟叶的总体利用价值。散叶烘烤模式要进一步更大面积推广,其烘烤工艺仍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探究机器学习算法在烟叶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山东烟叶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常规成分、生物碱、有机酸、多酚和单双糖等20项主要化学成分检测和感官质量评价,并根据感官质量优劣将其划分为好、中、差3个质量档次。利用遗传算法对XGBoost进行超参数寻优,建立了基于化学成分的山东烟叶质量档次预测模型,同时引入SHAP value模型解释框架进行全局解释与特征依赖分析。所建预测模型对山东烟叶质量档次判别准确率为85%,尤其对第3质量档次识别效果最佳。SHAP value全局解释表明,影响山东烤烟质量的7个特征指标贡献度排名为:酸酚比>蔗糖>氯>烟碱>降烟碱>柠檬酸>糖碱比,其中糖碱比、蔗糖、酸酚比分别为好、中、差质量档次判别贡献最大的化学指标。基于XGBoost算法的山东烟叶质量预测模型在烟叶质量档次判别应用中有效、可靠、可解释性强,对于烟叶质量评价和烟叶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恩施烟区海拔500~1 600 m范围内,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总糖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总植物碱与海拔高度负相关;海拔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中上部大于下部;800~1 400 m的中海拔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库存烟叶数据管理系统在卷烟配方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勇 《烟草科技》2002,(7):20-21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理论规划了库存烟叶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卷烟叶组配方日常管理和3年滚动计划 2个主要模块的应用 ,实现了烟叶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新烟的有序采购 ,稳定了卷烟产品的配方结构 ,从而提高了卷烟质量 ,并有效地控制了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