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事     
北京奖励信息化应用创新以展现"强政"、"惠民"、"兴业"的信息化成就,推动数字北京和科技奥运建设步伐,在2008年奥运关键之年,北京市评选出了"2007信息北京十大应用创新成果",并对"2007信息北京信息化应用典范"、"信息化创新产品"给与奖励。  相似文献   

2.
在以“软件助科技奥运,创新促两化融合”为主题的第十二届软博会上,北京馆以“自主创新打造中国软件之都——创新应用,联合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北京软件产业的各项自主创新成果及软件为信息化服务的应用成就,包括SOA、基础软件、信息服务业研究与应用、科技手段提升传统服务业改造、软件人才、软件出口与外包等,同时,  相似文献   

3.
应用动态     
令世人注目的北京“数字奥运”已经有了规划,包括建设一座奥运信息化标志建筑、统一规划奥运相关的基础通信管线和广播电视向数字化转化等16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 据悉,北京数字奥运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信息化工程,包括16个大类、255个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十五”期间,北京将加快数字化信息管理步伐,将奥运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应用最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建设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使数字奥运集中体现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数字新闻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通过新一代光纤通讯网、微小卫星、第三代移动通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创新,重点开展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研究、光纤通讯城域接入网示范工程建设,为奥运会各项新闻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和传输提供可靠保障;在智能化比赛管理系统方面,通过计算机、通信、光电、传感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日至2日,汇聚中国顶级信息主管的2007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盛大召开。近千位中国政府、行业、区域和企业的重量级CIO齐聚北京,围绕“IT、业务创新与科学发展”的大会主题,共商中国信息化大计。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记者一维报道北京奥组委启动了承担奥运期间信息服务和管理任务的“奥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奥运村空间规划及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和“场馆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建设项目。据北京奥组委介绍,“奥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北京奥运会对外提供奥运会和北京城市相关信息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一个集中式的奥运综合信息资源库及呼叫中心、互联网、移动应用终端和奥运专用信息服务亭这四大类用户接口。满足奥运综合信息的收集、翻译、审批、发布、订阅、查询、检索等需求。到2006年12月29日前,系统上线并投入试运行。“奥运村空间…  相似文献   

6.
“数字北京”是首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它的实现将大大推进首都现代化的进程。“数字北京”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涉及经济、科技、人文等等领域。北京市作为2008年奥运的举办城市,将举办一个高水平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而“数字奥运”是“科技奥运”中的亮点,又是“数字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示范工程、带头工程。《每周电脑报》是IT媒体中面向企业的精品。要为推进“数字北京”、“数字奥运”出力,愿与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手辟出专栏,开展“数字北京”,“数字奥运”的研究讨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各种机构、单位参加进来;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参与论述。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必将加快对首都信息化进程,为办好“数字奥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报道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首都北京而言,是加快首都信息化发展、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一年。为此,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朱炎在3月23日举行的“北京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十一五”北京市信息化工作总体目标:初步建成“数字北京”,奠定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全面完成“数字奥运”的各项任务,达到现代国际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为逐步迈向信息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朱炎强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角度阐述“数字奥运”与首都信息化的密切关系和“数字奥运”中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指出,近年来,在中央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同时给出了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智能化建设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3月23日,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会议”期间,北京市信息办主任朱炎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首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围绕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全面建设“数字北京”的目标展开,完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的俩大基础任务。奥运筹备工作将成为2006年北京市的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信产部副部长苟仲文、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政才、市人大副主任赵凤山、市副市长范伯元、市政协副主席满运来、市委副秘书长游广斌、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建东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朱炎在报告中提到,为加速推进“数字奥运”专项工…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记者李勇报道11月22日,随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其解读的正式颁布,北京信息化建设将全面提速。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全面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北京”,奠定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全面完成“数字奥运”的各项任务,达到现代国际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围绕规划制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北京市将全力实施“三大主题计划、二大基础任务、一个专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三大主题计划”是:以支撑信息化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目标的“信息惠民”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息化》2009,(19):9-9
9月8日,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指导,北京信息化协会主办、神州数码承办的“创新服务融合——2009信息服务创新年会·北京”在北京上地科技园区数码科技广场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2.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07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年会”,将于2007年6月16日-18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3.
刘琪 《中国信息化》2007,(10):77-78
2007年4月15日,北京奥运会售票程序正式启动,超过700多万张的奥运门票开始向公众预售。面向中国境内公众的奥运门票销售,将分成三个阶段、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满载着关注与企盼,奥运列车终于开始发力,加速。点击“提交”按钮,--则提示信息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您已成功提交了北京7008年奥运会门票预订单,相关确认信息将被立即发送至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安全》2008,(12):85-85
随着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落幕,这两项体育盛事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也画上了圆满的旬点。联想网御异常流量管理系统Guard(包括Leadsec—Guard和Leadsec—Detector),在奥运期间有效防御了DDoS对奥组委管理网的攻击,为实现“网络不断、信息不瘫、赛事正常进行”的奥运网络安保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11月,联想网御公司应北京奥组委邀请,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将全面围绕决战奥运的需求,以“三个目标一个核心”为重点,着力提高信息对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的支撑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市信息化下一步将向何处去?如何面对来自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压力?热议声中,“北京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计划”继续深化推进“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三大应用计划,全面提速“数字北京”建设。  相似文献   

17.
3月13日.北京通信信息协会北京信息化协会以“迎奥运.共承诺”为主题.组织进行了“北京.互联网宽带接入企业服务承诺签字仪武”.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市电信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中电飞华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大方正宽带网络有限公司、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相似文献   

18.
言论     
《中国信息化》2012,(20):8-8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关注北京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从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着手,提升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并将结合北京市“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推进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9.
《首都信息化》2004,(8):41-41
当前.党和国家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铁通要成为首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今年.北京市确定了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北京铁通将围绕北京市信息化建设10项重点.围绕打造“数字北京”、“数字奥运”目标,进一步强化基础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的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配置.  相似文献   

20.
动态     
中移动发布奥运产品计划共3类23项方案2007年4月28日,由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承办的第十二次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俱乐部活动在重庆举办。期间,中国移动宣布了其奥运承诺,并以“科技奥运、自在移动”为主题发布了准备服务北京奥运的产品计划,将准备为北京奥运提供三大类共二十三项产品和解决方案,让客户在每一次的信息服务中,感受先进科技带来的自由沟通和自在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