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陆相泥页岩油气地层流体相态类型。根据高压PVT测试资料,编制出延长组油藏的相图,认为盆地西部延长组长6、长8段油藏为单一油相,东部2个油藏为油气两相,长7段泥页岩地层油气共存。根据长6、长8段典型油藏生产气油比与深度及长7段有机质热演化程度(Ro)的关系,建立了存在油气两相的长7泥页岩的深度与Ro的线性关系。根据长7段泥页岩地层的埋深和Ro等值线图,确定出盆地东部的子北、安塞、下寺湾地区、富县等地区为页岩油气(两相)分布区,页岩气由吸附气、游离气及原油溶解气构成;盆地西部其他地区为单一油相分布区,主要为页岩油赋存地区,天然气为原油溶解气。该方法可用于处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成熟阶段(Ro=0.5%~1.3%)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地层油气相态评价。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动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了浮力要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的连续油柱的高度和长度,发现计算的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油相连续长度远大于目前延长组已发现油藏含油带宽度.因此,浮力无法克服毛细管压力,不能成为研究区长3—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根据平衡深度法,计算了各个层位的孔隙剩余压力.发现自长3油层组之下,各套地层均存在孔隙剩余压力,且在长7油层组达到最大值.源储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压力,可以克服毛细管压力而使油气运移.因此孔隙剩余压力是研究区长3—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等数据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泥岩压实系数和古压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研究表明,泥岩的压实系数明显受到泥质含量及矿物组成的影响,泥质含量和压实系数具有正相关性。富县地区泥岩压实系数最大,其次为旬邑地区,黄陵地区压实系数较小。通过对有机质导致的声波差异进行校正,恢复研究区最大埋深古压力,富县地区过剩压力最大,介于8~10 MPa;旬邑地区,最大埋深时期泥岩剩余压力为6~8 MPa;而黄陵地区,由于泥岩厚度较薄,沉积速率相对缓慢,异常压力也较低,介于4~5 MPa.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水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油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复杂,通过成藏过程和不同层系地层水化学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几点认识:①延长组和延安组油层水矿化度总体较高,属于盐水-卤水地层水类型,Na+,K+和Cl-高度富集是高矿化度的原因;②沉积期古盐度特征对延长组现今地层水矿化度有明显控制作用,油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稳定,封闭性能较好,有利于油藏后期保存;③印支期末剥蚀暴露期的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是造成延长组顶部长1油层和长2油层水矿化度变低的主要因素,油藏保存条件明显降低;④侏罗系开放的水文地质环境及煤系地层自身释放的CO2是造成侏罗系油层水具备NaHCO3水性质和水文地质环境活跃的主要原因,油藏保存条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以及依据油藏所处的构造形态、储层成因类型、油藏成藏要素等对油藏进行解剖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的控制因素。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体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孔隙结构分选中等;发育上倾尖灭型、透镜体型、小幅背斜构造型和复合成因型4种油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侵蚀残余地层油藏成藏受古地貌、岩性和构造等多重因素的控制,油藏主要分布于古河道两侧的斜坡带上。地层完整的长2油层组内,小幅背斜构造与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形成规模较大的构造-岩性复合成因油藏,是吴起地区长2油层组主要的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剖析陕北中东部长6油藏的富集规律和分布特征。方法以长6期沉积演化和砂体的展布特征为基础,结合油田各类生产数据和当前勘探认识,综合分析长6油藏体系特征。结果研究区长6各期三角洲砂体形成巨大的油藏体系,不同单元的油藏平面上呈“跳棋状”分布,纵向上呈阶梯状分布,同一层内各区块油藏单元等相似。结论长6油藏存在层内补偿现象,据此预测安塞地区王窑南到西河口之间长6及王窑、侯市和杏河长6 1以下层位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绥靖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持续高效开发,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实现油藏稳油控水的目的,对研究区生产数据及历年压力测试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确定出合理地层压力、流动压力、注采比及注水井最大井口注入压力等参数.分析后对不合理开发对策进行调整:降低注采比,适度降低地层压力;开展周期注水试验,减缓油井见水速度;开展区域化学调剖试验,治理见水油井;实施酸化解堵,提高油井产量措施,为实现油藏的稳油控水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层压力 ,尤其是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分析了克拉通、裂谷、前陆三大类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 ,在收集了大量探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的基础上 ,统计研究了这三类盆地的地层压力分布模型。将该模型与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对比发现 ,异常地层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 ,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地层压力有增大的趋势。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分布表明 ,前陆盆地以异常高压油藏为主 ,克拉通盆地油藏压力轻微超压 ,裂谷盆地异常低压油藏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9.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孔隙度演化规律和构造演化背景,以有机质成熟度Ro为纽带,探讨了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应用生烃潜力法对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Ro达到约0.73%(埋深约3 200 m)后,烃源岩进入排烃期,开始大量排烃。鉴于芦草沟组砂泥岩互层特征以及Ro与埋深的正相关性,用烃源岩Ro的演化来反映紧邻(互层的)地层的埋深变化。通过对实测岩心孔隙度随埋深演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超过约2 700 m(对应Ro约0.6%)后,芦草沟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整体进入致密期。考虑到Ro的不可逆性,认为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先致密,后排烃(成藏)"的特征,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芦草沟组致密油的近源成藏(充注)过程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排烃条件决定了宏观上致密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0.
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匹配关系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孔隙度演化规律和构造演化背景,以有机质成熟度Ro为纽带,探讨了烃源岩排烃期与储层致密期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应用生烃潜力法对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Ro达到约0.73%(埋深约3 200 m)后,烃源岩进入排烃期,开始大量排烃。鉴于芦草沟组砂泥岩互层特征以及Ro与埋深的正相关性,用烃源岩Ro的演化来反映紧邻(互层的)地层的埋深变化。通过对实测岩心孔隙度随埋深演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埋深超过约2 700 m(对应Ro约0.6%)后,芦草沟组孔隙度普遍小于10%,整体进入致密期。考虑到Ro的不可逆性,认为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先致密,后排烃(成藏)"的特征,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芦草沟组致密油的近源成藏(充注)过程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排烃条件决定了宏观上致密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1.
四个蒸气压—温度关联方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Antoine 方程、Thodos 方程、Riedel方程、Frost-Kalkwarf- Thodos方程和Miller方程对42 种化合物的极低压到沸点范围内的蒸气压实验数据,共517 个数据点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在该压力范围内Frost- Kalkw arf- Thodos 方程的回归精度最高,而Antoine方程最简单且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低渗低压水平气井压裂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平井技术已逐渐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应用情况表明,钻遇在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不经过压裂酸化改造很难达到工业开采价值。从区域地质特征及井况条件出发,充分研究了压裂液、支撑剂选择、压裂管柱结构以及压裂规模等方面,通过优化设计,确定了适合低渗低压水平井的压裂的前置多段塞、大排量造缝、降排量携砂及施工方案优化等压裂技术措施。对红台2-17井进行了大型压裂施工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为国内低渗储层低压水平气井压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雅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38-141,145
通过实验模拟地层在不同上覆压力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其在增压过程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压力降低或撤除后,由于造成了岩石应力敏感性损害,孔隙度和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始的状态。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上覆压力的大小、加压次数、岩石覆压时间长短和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在开发低渗透油田时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开采速度和降压方式。该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广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107-3110,3115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难点就是注水不足,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油井产量下降迅速。提高注水压力是解决此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但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注水压力,还应该充分考虑地层、套管、地面设备的承受能力,因此有必要开展强化注水压力界限的研究。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提出了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原则;依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承压能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压裂施工参数,研究了油层破裂压力的计算方法,针对朝阳沟油田某区块的具体情况,确定了强化注水压力界限。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压降漏斗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降漏斗对油井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压降漏斗扩大了储层的生产压差,使得更多的储层储量被动用;另一方面压降漏斗在供给边缘附近下降很缓慢,而在井底附近变陡,说明流体从供给边缘到井底其能量大部分消耗在近井地带.而与常规油藏相比,低渗透油藏的压降面更陡,能量补充更为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描述低渗透油藏压力分布的公式.通过油藏实例,系统分析了影响低渗透油藏压降漏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低压力AB5型储氢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利用我国丰富稀土资源来开发具有较低压力AB,型储氢合金,且具有较大的储氢量和良好的动力学、热力学性能。利用Mn、Al、Cr等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置换B侧Ni,使得晶格扩大,可以降低合金的离解压。在A侧,采用高镧含量的混合稀土可以得到储氢性能(平衡压力低)和活化性能更好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稀土储氢合金。  相似文献   

17.
牛迎宾  林贺 《科技信息》2007,(29):41-41,51
介绍反重力铸造(CGC)技术,对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技术的工艺原理、发展概况、特点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它们的特性和适用性作了比较,展望了未来反重力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低渗油藏中含启动压力梯度水平井生产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渗流为三维流动,远比垂直井的渗流复杂,因而水平井的压力产量公式往往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在没有边界影响的情况下,水平井生产时在地层中形成的等压面是一个旋转椭球面.从水平井椭球流态出发,用平均质量守恒方法,在椭圆坐标内分析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油藏中水平井的生产动态.包括稳态条件下,即椭球供给边界油藏、底水油藏中的近似压力分布和产能公式,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原油生产的影响:1.生产压差一定时,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水平井的产量越低,且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与水平段的长度平方成正比,2.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水平井产量随井长的增加呈变斜率增长,当启动压力梯度很大时,存在最佳水平井长;以及水平井在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油藏中的不稳定渗流压力近似公式,并绘制了相应的试井理论图版,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在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经过与精确解对比,表明近似解是适用的.所得到的所有公式均有常规项(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公式)和启动压力梯度项组成,形式简单,易于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低压渗流法制备泡沫铝的装置,总结了泡沫铝制备工艺过程中填料颗粒的性能要求及工艺参数的选取依据,并分析了泡沫铝常见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设计水压系统和供水系统时,都是按照水压系统的最高压力选择水泵.高压水泵结构复杂,对精度要求高,成本高,效率很低,随着压力的升高,泵的效率更低,能源浪费严重.1个水压系统中有不同压力的工作机构,如果通过选取高压泵、降低压力以满足低压工作机构的要求,会进一步浪费能源.因此,需研制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的水压自动增压阀.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低压大流量水泵泵出的部分低压水流推动增压阀,可全自动地将泵出的大流量低压水增压到工作机构对压力的不同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压大流量水泵结合水压自动增压阀增压,达到了显著增效、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