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在西药降压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下降情况、降压疗效及症状改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能使其不适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是一种有效防治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清海  李桂明  李典鸿 《新中医》2005,37(11):26-2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4型,分析其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高血压病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痰浊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有相关性。肝火亢盛型多属于体重较重者,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收缩压(SBP)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明显高于阴虚阳亢型和气虚痰浊型(P〈0.05);舒张压(DBP)肝火亢盛型明显升高,与其他3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痰浊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社区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社区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晓伟 《北京中医》2009,(11):885-886
目的观察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高血压患者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肝泻火中药汤剂,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临床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与对照组的83.3%疗效相当,但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清肝泻火法是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宽 《山西中医》2012,28(10):10-13,20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降压胶囊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子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107例应用牛黄降压胶囊治疗,连续服药28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51例,有效4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22%(95% CI =91.90% ~99.42%);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38例,有效5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72%(95% CI=83.97%~95.4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 =2.2730,P =0.02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随访中医证候积分第3周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内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除24 h MAXDBP外,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降压胶囊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牛黄降压胶囊,其收益为OR =0.25(95% CI =0.07~0.92),NNT=13(95%CI =7.09~111.11).  相似文献   

6.
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伟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85-886
目的 观察清肝泻火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高血压患者按1: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肝泻火中药汤剂,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临床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与对照组的83.3%疗效相当,但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 清肝泻火法是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相关客观指标的比较,探讨H型高血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差异性特征。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90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间年龄、性别、病程、血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性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心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结果:各证型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病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年龄小于其余3型,病程短于其余3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男性患者居多。阴虚阳亢型患者体重指数低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各证型间合并心律失常者所占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患者更多见合并有心律失常。各证型间高血压病1级者所占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中高血压病1级最少见。各证型间混合斑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型更多见混合斑。各证型间左右两侧PW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PWV较其他证型更高。各证型间TG、T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TG、TC较其他证型更高。结论:H型高血压病的肝火亢盛型更多见年轻、初发者,且肝火亢盛型患者PWV、TG、TC较其他证型更高;痰湿壅盛型更多见混合斑,阴阳两虚型更多见合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失眠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03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并施以穴位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在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压、睡眠及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9%vs 66.00%、83.02%vs 68.00%、88.68%vs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PSQI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各维度得分,除日间功能外,2组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能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疗法对多证型原发性高血压即时降压效果比较。方法 :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痰湿壅盛型组、阴阳两虚型组,并运用耳穴压豆疗法,观察治疗后各证型高血压患者即时血压下降情况。结果:各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肝火亢盛型组、阴虚阳亢型组血压下降幅度较痰湿壅盛型组、阴阳两虚型组明显。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对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即时降压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症候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下降情况、临床症状变化及治疗后症候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6周后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辅助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治疗第4周、第6周收缩压降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加味三草降压汤(Sancao Decoction,SCD)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收的60例高血压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以患者意愿为分组原则,分为基础组(3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与中药组(30例,行常规西药+加味SCD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经药物治疗,中药组SBP、DBP水平均较基础组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采用加味SCD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可有效降低血压,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葛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肝火亢盛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肝火亢盛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葛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降压疗效、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中医临床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水平、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压水平及降压疗效、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葛胶囊对肝火亢盛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围绝经期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及其与血浆血栓素B2(TXB2)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52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4型,检测各证型TXB2的含量,分析证型分布及与TXB2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痰浊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各证型TXB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布规律为阴虚阳亢型>气虚痰浊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与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型、气虚痰浊型(P<0.05),肝火亢盛型舒张压高于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和气虚痰浊型.结论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痰浊型为多见,阴虚阳亢型与气虚痰浊型TXB2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301例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阳两虚4型,比较4型患者的血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家族史、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等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摹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痰浊中阻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肝火亢盛型以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升高。阴虚阳亢型女性多于男性,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05)。发病年龄均以中老年人为主,阴阳两虚主要见于老年人(P〈0.01);超重、肥胖发病率、体质量指数均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史阳性、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性别、年龄有相关性,与体质量指数及家族史阳性、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脉康I号冲剂对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型和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的26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肝火亢盛型66例,阴虚阳亢型62例)服用心脉康I号冲剂治疗,每次20 g,每日2次;对照组135例(肝火亢盛型69例,阴虚阳亢型66例)服依那普利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2周后如舒张压(DBP)≥90 mm Hg,则剂量加倍,4周后如仍无效则每日加服双氢克尿噻25 mg。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总有效率88.9%,两组疗效相近(P>0.05);两组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高血压病心脉康I号冲剂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并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松华 《河南中医》2010,30(12):1181-118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证候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中药清泄肝火、化瘀利水剂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完成30例;对照组入选30例,以依那普利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完成26例。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证候疗效、血浆内皮素变化。结果:①对降压疗效的影响: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愈显率40.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6例,愈显率42.31%,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对证候疗效的影响: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愈显率56.6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愈显率26.92%,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⑤对安全性的影响:治疗组30例全部完成治疗疗程,对照组30例中4例出现咽痒干咳,中途退出,实际完成26例,两组病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有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降低血压的疗效,能够改善或缓解肝火亢盛证证候的作用,具有降低血浆内皮素的作用,在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中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8例采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对照组68例单纯用中医药治疗。2组均5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血压、症状变化。结果降压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临床症状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1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合并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永久性心房纤颤合并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房颤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颗粒剂,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治疗周期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治疗失眠的效果以及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1) 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观察组在治疗乏力、头晕、头痛、烦躁、心悸、胸闷气短、多汗、纳差、口干口苦症状方面均有所改善,其中在治疗头晕、头痛方面较对照组更有效(P 0. 05),在治疗健忘方面无明显疗效。对照组在治疗头晕、头痛、烦躁症状方面有所改善,在治疗乏力、心悸、胸闷气短、健忘、多汗、口干口苦方面无明显疗效。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合并失眠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辨证分型有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中以肝火亢盛型较为常见。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发生多由于机体肝阳偏盛,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导致肝火亢盛,出现头痛、头晕等症。中医药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眩降压汤对肝火亢盛型青年清晨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00例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眩降压汤中药配方颗粒冲服,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症状疗效、清晨血压疗效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清晨血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参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能较好地缓解肝火亢盛型青年清晨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降低清晨血压和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