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CD4+4的表达水平。方法取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2例健康正常人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组)与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对照组)CD3+、CD4+、CD8+、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3+、CD3+CD4+、CD3+CD8+、CD4+4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8.07±10.33%、30.93±6.68%、17.13±3.37%、55.45±4.35%;对照组CD3+、CD3+CD4+、CD3+CD8+、CD4+4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8.83±10.88%、34.89±6.45%、23.91±4.42%、62.85±7.56%;但鳞癌与腺癌组CD4+4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鳞癌组CD4+4所占比例为61.32±8.06%,腺癌组为64.43±6.76%。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4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均低,其表达水平与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尹柯  杨励  李圆菲  谢和宾  喻容  刘超群  李靖 《山东医药》2012,52(44):11-12,16,108
目的初步观察分离培养的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表面特征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得到CD4+CD25+ 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72 h后分别利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检测各分组(结核病组、健康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及FOXp3的表达。结果 MACS可成功分离CD4+CD25+ T淋巴细胞,纯度可达81.1%~84.7%。结核病组较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 T淋巴细胞计数增多,凋亡率增加,FOXp3表达增高(P均<0.05)。结论 FOXp3高表达的CD4+CD25+ T淋巴细胞在结核病的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CD4+CD25+ T淋巴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9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3位健康对照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穿孔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T、CD8+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结核患者PBMCs及CD4+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比例(百分率)下降(PBMCs:肺结核组19.55%±2.53%,对照组27.53%±1.90%,P<0.05;CD4+T细胞:肺结核组4.42%±0.84%,对照组8.15%±1.29%,P<0.05),而PBMCs及CD4+、CD8+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初治肺结核CD4+T细胞群内Perforin的表达比例下降可能会使CD4+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CTL)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同标本血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浓度。结果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9.1±2.3)%,与对照组(4.1±0.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2例鳞癌、19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20.1±0.9)%、(18.8±0.4)%、(19.2±0.4)%,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0.6)%,P<0.05;20例Ⅲ、15例Ⅳ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1.4±2.1)%、(20.1±1.3%),均显著高于11例Ⅱ期患者(10.6±1.5)%,P均<0.05。肺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0615,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且与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吉卉  邹存秀  刘珊  张旭  高畅  陶永清 《山东医药》2012,52(44):69-70,111
目的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及30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血样均取自于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的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水平。结果 GDM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1+4CD1+6单核细胞增加是GDM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lo2w7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3例CHF患者和17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CD4+CD2+5CD1lo2w7细胞/CD4+T细胞),比较C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及对照组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2.47±0.36)%]低于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患者[(3.24±0.61)%],且两者与对照组[(5.23±0.94)%]相比,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与脑钠肽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心力衰竭程度越重,Treg细胞比例越低;免疫激活以及炎症可能参与了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C)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及GR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TP患者按GC治疗反应情况分为激素敏感型19例(敏感组)和激素抵抗型11例(抵抗组),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RT-PCR法检测GC受体亚型GRα和GRβ表达水平。结果敏感组治疗前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R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抵抗组治疗前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R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GC治疗ITP的重要机理在于可提高患者体内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ITP患者对GC治疗的敏感性与GRβ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期、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 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细胞与各期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探讨Treg细胞在老年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随机选取2010年2~12月就诊我院呼吸内科的急性期老年COPD患者30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35例,分别设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选取同期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健康人25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吸烟史等99个变量,并完善肺功能检查;②各组受试者空腹6 h后于清晨8时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2 ml,应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③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方差齐)和Games-Howell法(方差不齐),Treg细胞的比例与肺功能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①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2.62±0.68)%、(0.86±0.46)%和(1.45±0.70)%,三组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比例为(3.90±1.64)%、(3.01±1.40)%和(3.78±1.83)%,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FEV1%prep)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均无相关性(r=-0.158、-0.188,P值分别为0.136、0.076);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r值为0.014,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老年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过程;外周血中的CD 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型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急、慢性乙型肝炎(AHB、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频率、表型和功能特点.方法 采集16例AHB急性发病期(发病后第1周)患者、72例CHB患者和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检测Treg频率,并分析其表面CD45RO、CD45RA、HLA-DR、CD95和细胞内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D4+ CD25+、CD4+ CD25-、CD4+和CD4-等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FoxP3 mRNA表达量.通过MACS免疫磁珠分选Treg,并应用[3H]掺入法检测Treg抑制抗-CD3抗体和HBV抗原刺激的PBMC增殖能力,并观察Treg对HBV抗原或抗-CD3抗体刺激自体PBMC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 CD4+CD25 high Treg高表达CD45RO、HLA-DR、CD95和细胞内CTLA-4,低表达CD45RA,并且较特异的高表达FoxP3 mRNA.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Treg频率与健康对照(3.50±0.7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CHB组(3.90±1.44)%显著高于AHB组(3.10±0.87)%,P<0.05.Treg本身对于HBV抗原或抗-CD3抗体刺激没有明显的增殖反应和IFNγ分泌,但可抑制自体PBMC增殖和IFNγ分泌,其中对HBV抗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反应抑制作用较强.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较特异地表达FoxP3分子,能抑制HBV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对于深入阐明CHB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其功能基因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和肾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Foxp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CD25-藻红蛋白/CD4-多甲藻叶绿素蛋白(PerCP)/CD3-藻蓝蛋白7抗体组合检测40名健康对照者及42例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补体C3及血清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3)%与(7±4)%,P<0.05],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比值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4±3)%,(9±6)%与(5±4)%,(10±6)%,P均<0.05];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0.01,P<0.05);SLE患者并发肾病组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比值显著低于SLE非肾病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SLEDAI呈负相关(r=-0.5782,P<0.05);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比值与SLEDAI呈负相关(r=-0.4913,P<0.05),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3687,P<0.05);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142,P<0.0l).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和Foxp3 mRNA的变化可能是导致SLE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者PD-1表达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阳性百分比为2.5±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0.1%,P<0.001);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百分比为2.6±0.7%,与缓解期比无统计学差异(3.4±0.8%);16例女性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百分比为3.5±0.7%,亦略高于6例男性患者的1.3±0.3%,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2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率增加,PD-1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南通市港闸区宫颈癌筛查中老年宫颈癌患者9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正常老年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算CD4~+/CD8~+比值。分析Treg细胞、CD4~+、CD8~+细胞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T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中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Treg细胞、CD4~+细胞、CD4~+/CD8~+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CD8~+细胞明显低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无淋巴结转移者;宫颈癌外周血Treg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与宫颈癌年龄、宫颈癌类型、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无关(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失调,外周血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途径给于白细胞介素II(IL-2)对小鼠CD4+T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分别采用直肠、肌肉和皮下三种给药方式,然后观察其CD4+T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共进行两次试验:第一次试验分别于12天和18天杀鼠取血检测,阴性对照组中,皮下给药组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5%±2.3%)和(14.8%±3.4%),直肠给药组分别为(21.9%±4.5%)和(19.2%±5.7%)。IL-2治疗组中,皮下为(24.6%±4.7%)和(23.4%±6.9%),直肠为(27.8%±5.6%)和(20.8%±66.7%)。第二次试验采用IL-2和IL-2+C两种制剂,分别于7和15天杀鼠,取血;肌肉注射IL-2组分别为(36.9%±5.4%)和(42.2%±6.1%),rhIL-2+C为(40.5%±2.9%)和(39.2%±2.7%)。直肠给IL-2组分别为(35.7%±4.4%)和(49.6%±7.0%);IL-2+C组分别为(43.2%±7.2%)和(43.0%±10.1%)。在15天左右,直肠给药组与肌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不同途径给予IL-2,对小鼠CD4+T细胞数有影响,其中通过直肠途径给予IL-2对小鼠CD4+T细胞的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HBV特异性CT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测定法(CFC)检测157例HBV感染者(包括急性乙型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2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和部分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HBV特异性CTL的表达.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2.87±0.94)%、(3.53±1.56)%、(4.59±2.98)%和(3.65±1.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60)%(t值分别为2.04、5.97、3.30和3.17,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为(0.189土0.152)%、(0.103±0.110)%、(0.118±0.120)%和(0.098±0.101)%,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0.815±0.360)%(t值分别为10.09、11.87、9.17和8.96,P<0.01).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HBV特异性CTL的表达高于外周血.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淋巴细胞在机体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肝脏组织及末梢静脉血、15份正常肝脏组织、48名正常人末梢静脉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及量化关系分析,同时对肝脏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肝组织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含量:肝细胞癌组肿瘤周围组织为10.8%±2.3%,远离肿瘤部位组织为4.6%±0.9%、15份正常人肝脏组织为6.0%±0.6%,肿瘤周围组织和远离肿瘤部位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2.05和2.04,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含量:肝细胞癌组末梢静脉血中为9.4%±1.0%,正常对照组为12.9%±1.3%,t=13.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周围随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加,CD8^+T淋巴细胞出现了减少的趋势。结论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通过对CD8^+T淋巴细胞的抑制参与肝癌细胞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者中发生肝脏损伤和未发生肝脏损伤患者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差异。方法入组45例EBV感染者, 28例发生肝脏损伤,17例未发生肝脏损伤。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纯化CD4+T细胞和CD8+T细胞, 使用重组EBV核心抗原2(EBNA2)刺激培养96 h。细胞技术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CD8+T细胞分泌毒性分子水平,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mRNA水平和CD8+T细胞中毒性分子mRNA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重组EBNA2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组EBNA2刺激后CD4+T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在EBV感染无肝脏损伤组和EBV感染致肝脏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的冠心病或疑诊为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26例,按临床表现,冠脉造影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正常胸痛综合征组(对照组)2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为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NK(CD3-CD16+CD56+)细胞亚群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同时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P组CD4+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NK细胞显著降低(P<0.05);SAP组较对照组NK细胞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D4+升高,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NK细胞降低可能反映了冠心病患者异常增强的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受损,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随着免疫调节受损加重,冠脉病变的数最和狭窄程度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 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8个月,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5例与死亡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应用ROC曲线分析CD4+/CD8+及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所占比、CD4+/CD8+以及CD8+CD28+ T淋巴细胞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CD4+/CD8+、CD8+CD28+是COP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水平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6%、7.85%,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 0.862~0.947),明显高于单项CD4+/CD8+的AUC值(0.784, 95%CI: 0.602~0.850)及CD8+CD28+的AUC值(0.795,95%CI:0.596~0.861)。 结论COPD患者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年人(20~45岁)、中老年人(50~75岁)及高龄老年人(≥80岁)各40例,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CD4+T、CD4+CD25+Foxp3+Treg的绝对计数,并计算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人群外周血IL-2、干扰素-γ(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结果高龄老年组CD4+T细胞绝对计数较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显著下降(P<0.05);高龄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青年组,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IL-2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3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以后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明显增高,随着增龄,其占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高龄老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老年人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衰老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不同标志以及调节性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探讨CD127与Foxp3的相关性,明确CD127定义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鉴定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①采用四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SLE患者(19例初发和21例缓解)及1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CD4~+CD25~(high)T淋巴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淋巴细胞、CD4~+CD25~(high)Foxp3~+T淋巴细胞以及CD4~+CD127~(low/-)Foxp3~+T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并且将7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与外周血抗双链DNA(dsDNA)等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1)评分等进行相关性分析.②以流式细胞分选术结合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和分析3例SLE患者和4名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对CD4~+CD25~-效应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与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SLE患者组7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分别为(6.1±1.7)%,(3.1±1.3)%,(2.1±1.0)%,(1.6±0.3)%,(0.97±0.28)%,(0.69±0.23)%和(0.71±0.3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前6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SLE患者组:CD4~+CD25~+Foxp3~+、CD4~+CD25~(high)Foxp3~+T淋巴细胞比率与IgA呈正相关;CD4~+CD25~(high)CD127~(low/-)T淋巴细胞比率与抗SSB抗体呈正相关.③SLE患者初发组和缓解组比较:SLE患者初发组7种调节性T细胞中除CD4~+CD127~(low/-)Foxp3~+T淋巴细胞比率外,其余均低于缓解组(P<0.05).④SLE患者初发组治疗前后比较:激素治疗前6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均低于激素治疗后(P<0.05).⑤SLE患者初发组、缓解组和对照组中,CD4~+CD25~+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淋巴细胞中Foxp3的表达与CD127低表达均呈正相关.⑥SLE患者、健康人CD4+CD25-效应性T细胞的体外增殖都可以被自身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抑制,但SLE患者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结论 SLE的免疫异常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有关;CD127可能代替Foxp3作为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