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多药主动外排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感染医院内免疫力低下患者。PA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明显的固有与获得性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一旦感染,临床治疗十分困难。自Geroge等提出主动外排是细菌耐药的一个基本机制后,外排机制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新的药物外排系统不断发现,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该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随着主动外排在临床主要病原菌耐药中的重要作用不断被揭示和认同,主动外排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也是目前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新热点。本文将对近年PA中各类外排泵的研究情况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ABCG2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简称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中G亚家族第2个成员,又被称作乳腺癌耐药蛋白,作为一种跨膜半转运蛋白,介导了对多种化疗药物的外排,引起多药耐药.Bailey-Dell等[1]发现该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312 bp区域,具有启动子活性,该区域存在大量的CpG岛,ABCG2表达很可能受启动子甲基化调节.  相似文献   

3.
绿脓假单胞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脓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耐药。研究发现PA细胞膜上的主动外排泵是导致其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由菌体细胞膜的内膜蛋白与外膜蛋白组成,在六种外排泵中外膜蛋白OprM最为常见。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PA多重耐药菌主动外排表型及OprM基因进行筛选,探讨PA多重耐药和主动外排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与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细胞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乳腺癌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在药物诱导下对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药物产生耐药,是多药耐药(MDR)现象.MDR与几种转运蛋白相关: 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7)和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ABCG2),这些蛋白都属于ATP结合盒(ABC)膜转运蛋白超家族.它们作为药物排出泵,可以导致胞内的细胞毒药物浓度降低,使肿瘤细胞对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BCRP(ABCG2)作为其中发现最晚的1个家族成员,近年来关于ABCG2的结构、分布、功能、作用底物、基因表达及调节等相关方面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摘要: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box transporter G2,ABCG2)在肠道和肾脏转运尿酸,介导尿酸外排。ABC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Q141K突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可调控ABCG2基因的表达,可能与临床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增加相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不同方法检测了高尿酸血症患者ABCG2基因Q141K突变。该文概述了ABCG2基因Q141K突变及雌激素调控等因素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ABCG2基因Q141K突变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ABCG2基因的临床应用及Q141K突变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因外膜蛋白突变导致的铜绿假单胞菌(Pa)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否与药物诱导相关。 方法:在M-H平板上用亚胺培南(IPM)和美罗培南(MEM)药敏纸片分别诱导3株Pa(Pa标、Pa1和Pa2)。琼脂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Pa对IPM、MEM、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4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诱导后产碳青霉烯酶变化。SDS-PAGE观察Pa外膜蛋白OprD的改变。PCR扩增oprD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a外排系统表达情况。并对诱导耐药菌株进行稳定性分析。 结果:诱导第5天出现对IPM和MEM耐药(MIC≥8 μg/mL),且MEM诱导株对2种药物敏感性降低速度明显快于IPM诱导株。诱导株未检出耐药酶,外膜蛋白OprD出现缺失或者减少。oprD基因测序发现Pa标(I)、Pa标(M)和Pa1(M)分别在831(TGG→TGA)、1 017(TGG→TGA)和1 014(TGG→TAG)有碱基突变产生终止密码子,Pa2(I)在1 206处有新的碱基插入导致移码突变。外排基因以MexA过度表达为主,同时伴有其他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稳定性分析发现5株诱导株的耐药表型稳定,另1株外排系统表达量呈现持续升高,导致MIC值的右移。 结论:在碳青霉烯类药物环境中,外膜蛋白OprD表达减少和基因的突变以及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诱导株对IPM和MEM耐药的主要原因。此型耐药株不仅耐药表型稳定,甚至可能由于某种机制导致脱离药物后MIC值仍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外排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产生一些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常规抗生素在临床细菌性感染治疗中失效。细菌主动外排是耐药菌株产生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所知的外排泵共约250多种转运体家族,可归人数个超家族中^[1]: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耐药结节分化超家族(resistance -nodulation -division superfamily,RND)、药物代谢物转运体家族(drug/metabolite transportors,DMT)[包括小多耐药蛋白(small muhidrug resistant protein,SMR)家族]、多药及毒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 rusion family,MATE)和ATP耦联盒超家族(ATP -binding cassere,ABC)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对声动力治疗(SDT)杀伤体外胶质瘤干细胞(GSCs)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以悬浮培养法自胶质瘤细胞中分离和培养GSCs;以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析ABCG2蛋白在GSCs上的表达;利用ABCG2蛋白特异性阻断剂Fumitremergin C(FTC)分析其对细胞内声敏剂Photofrin的外排作用;通过检测细胞内ROS产量、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分析FTC对SDT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 成功分离和培养了GSCs;ABCG2蛋白在GSCs上过表达;FTC可抑制ABCG2蛋白对细胞内Photofrin的外排作用;FTC通过提高细胞内Photofrin的浓度而提高细胞内ROS的产量,进而增强SDT导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凋亡率升高作用。 结论 ABCG2蛋白在GSCs上过表达;抑制ABCG2蛋白的药物外排作用可提高SDT对GSCs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议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慎用泰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哥内酰胺酶、菌细胞的外膜通透性降低及菌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包括质粒介质的头孢菌素酶(AmpC)和金属酶等。产金属酶不仅能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碳青霉烯类也不例外。近来还认为其耐药与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细菌膜孔蛋白通道狭窄、生物被膜形成、主动外排(泵出系统)等有关。其外膜通透性降低,显示其对多种药物低敏感性,主动外排(泵出系统)是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细菌耐药性与其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作用关系,并探讨大肠埃希菌外排泵调控基因对其外排泵结构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9株,根据头孢他啶耐药情况分为实验组(耐药)与对照组(敏感),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外排泵调控基因acrR并测序,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外排泵及调控基因marA的相对转表达水平,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实验组大肠埃希菌46.7%(7株)acrAB基因转录水平增高,肺炎克雷伯菌中51.9%(14株)acrAkp基因转录水平增高,敏感组外排泵基因均未见增高。实验组大肠埃希菌中,3株acrR发现突变,9株marA基因转录水平增高。59株菌株中39株(66.1%)AmpC阳性。结论主动外排泵系统是细菌耐药机制之一,常与其他耐药机制共同存在。acrR突变与marA表达增高均可引起大肠埃希菌acrAB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张波  范新兰  林天歆  许可慰  黄海  黄健 《新医学》2012,43(11):787-791
目的:探讨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悬浮成球细胞中ATP结合盒膜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及其对化学治疗的耐药性。方法:体外无血清悬浮培养PC-3细胞,逆转录定量-PCR检测PC-3悬浮成球细胞中ABCG2 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PC-3悬浮成球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与PC-3贴壁细胞作对比。结果:PC-3悬浮成球细胞可以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生存并形成悬浮细胞球,PC-3悬浮成球细胞中ABCG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是PC-3贴壁细胞的33.98倍(P〈0.05),其IC50是PC-3贴壁细胞的4.26倍(P〈0.05)。结论:人PC-3悬浮成球细胞中ABCG2表达水平较高,该类细胞对化学治疗具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结合区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一2(ABCG2)基因失活前后hep-2细胞系中侧群细胞含量的差别。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应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让对数期hep-2细胞进行染色,对照组加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及MDRI(多重耐药基因multipledrugresistance)抑制剂维拉帕米,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亚群含量;ABCG2.SiRNA转染hep-2细胞系后,应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对转染后细胞进行染色,对照组加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及维拉帕米,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亚群含量,比较转染前后SP细胞亚群含量变化。结果ABCG2-SiRNA转染前hep-2细胞Hoechst33342组sP细胞含量(3.15±0.32)%,Hoechst33342+维拉帕米组SP细胞含量(0.4±0.11)%;ABCG2-SiRNA转染后hep-2细胞Hoechsd3342组SP细胞含量(1.15±0.22)%,Hoechst33342+维拉帕米组sP细胞含量(0.0±0.09)%,转染后sP细胞亚群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ABCG2基因在喉癌sP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喉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控讨CD24、CD133、P75NTR、ABCG2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LNM阳性组与阴性组各20例)和20例正常食管标本中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表达,并对两组病例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食管鳞癌表达分别为72.5%、62.5%、60.0%、52.5%,与正常食管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侵袭深度和LNM组与非转移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CD133表达呈正相关(P〈0.05);这两组在癌侵袭深度(侵袭肌层与穿透肌层的癌)及LNM率分别是41.7%和62.5%有明显差异(P=0.002)。结论CD24、CD133、P75NTR、ABCG2蛋白食管鳞癌高表达,可能与癌侵袭深度和LNM相关,联合检测可能作为预测ESCC LNM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hTERT ASODN)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干细胞微球体富集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编码区为靶点合成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介导转染,以正义序列转染作为对照。实验分设转染组(ASODN组),正义序列转染的对照组(SODN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观察转染对MCF-7干细胞微球体富集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干性标记物CD44及ALDH1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ABCG2、MDR1 mRNA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SODN组干细胞微球体生长速率及球体体积明显差于两对照组。与空白对照及SODN组比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D44与ALDH1在ASODN组细胞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发现,在ASODN组细胞ABCG2及MDR1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空白对照组及SODN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T ASODN在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的富集、降低乳腺癌细胞干性表达及其耐药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LRH-1及其调控的靶基因ABCG5/8、CETP、SRBI和CYP7A1蛋白表达变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0例,无结石(肝良性肿瘤,肝脏外伤,胆囊非胆固醇息肉)对照15例,分别测定血清血脂全套,胆汁成分分析,结石成分分析,免疫组化法研究胆石患者肝脏LRH一1及其调控的靶基因:SRBI、ABCG5/8和CYP7A1的蛋白表达。结果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提示结石组肝脏核受体LRH-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肝脏SRBI、ABCG5/8和CYP7A1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C〈0.05)。结论核受体LRH-1及其调控的靶基因SRBI和ABCG5/8可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血液肿瘤细胞中的侧群细胞能够逃避细胞周期化疗药物的作用,可能与白血病复发有关。目的: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是否存在侧群细胞,并观察侧群细胞亚群与非侧群细胞亚群耐药蛋白、细胞周期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株中是否存在侧群细胞;并分析K562侧群细胞和非侧群细胞两亚群间耐药蛋白P-gp、ABCG2以及细胞周期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K562细胞株中均存在侧群细胞,这群细胞比例均少。侧群细胞亚群耐药蛋白ABCG2表达高于非侧群细胞亚群(P〈0.05),两亚群耐药蛋白P-gp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群细胞亚群中G0/G1期细胞占80%,非侧群细胞亚群中G0/G1期细胞占43.7%。证实K562细胞株中确实存在较少比例的侧群细胞,其和主群细胞在耐药蛋白表达上有异质性,大部分处于静止期,可能富含和肿瘤耐药有关的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in cancer cells is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a variety of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nonrelated anticancer drugs. This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cancer chemotherapy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MDR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rug efflux from cells mediated by an energy‐dependent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ATP‐binding cassette (ABC) transporters, mainly P‐glycoprotein (ABCB1), the MDR‐associated protein‐1 (ABCC1), and the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ABCG2). The first two transporter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lready and reviews summarized the results. The ABCG2 protein has been a subject of intense study since its discovery as its overexpression has been detected in resistant cell lines in numerous types of human cancers. To date, a long list of modulators of ABCG2 exists and continues to increas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BCG2 modulation. This makes the design of novel, potent, and nontoxic inhibitors of this efflux protein a major challenge to reverse MDR and thereby increase the success of chemotherap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describe and highlight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modulators of ABCG2 reported to date based on the sele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as many of them are effective against one or more ABC transport protei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烟酸、普罗布考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巨噬细胞264.7分别给予烟酸(1.0mM)、普罗布考(50μM)、烟酸加普罗布考(1.0mM+50μM)干预24h后,收集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巨噬细胞B族清道夫受体I(SR-BI)、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A1(ABCAl)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l)mRNA表达,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烟酸和普罗布考单独作用及联合应用均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但联合作用组与单独作用组之间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烟酸及普罗布考对巨噬细胞SR-BI mRNA的表达无影响;对ABCA1 mRNA的表达有相反作用;二者均增加巨噬细胞ABCG1 mRNA的表达,并促进其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结论】烟酸和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可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ABCG1-HDL途径在胆固醇流出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这可能为解释烟酸和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市设立各个监测点,再由相关医院确诊痰涂片检测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抽样选取16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敏检测与数据统计。结果结核病患者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如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等,其初治组患者明显低于复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结核病初治组患者仅对INH、RFP、SM和INH、RFP、SM、EMB两种治疗方案耐药,其初、复治组患者对3种治疗方案耐多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对SM的耐药率(23.86%)最高,而复治组患者对INH的耐药最高(4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结论北京市结核病的耐药状况需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改善,方能对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从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分选出侧群(sp)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细胞经Ho—echsd3342染色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Hoechst荧光染色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FACS)技术,将细胞分选为SP细胞与主群(mainpopulation,MP)细胞,用细胞生长曲线法比较两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试验比较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群细胞cD138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法检测ABCG2mRNA在两群细胞中的表达不平、硼替佐米对CCK-8法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对两群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骨髓瘤细胞株中存在小部分比例的sP细胞,RPMI8226细胞株中sP细胞高达(7.10±2.69)%,在荧光显微镜下也检测到sP细胞;SP细胞增殖活力、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MP细胞(P〈0.05);该基因sP和MP细胞的cD138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SP细胞表达耐药基因ABCG2,而MP细胞几乎不表达该基因;SP细胞的硼替佐米抑制率明显低于MP细胞(P〈0.05),但在40nmol/L作用下,两者抑制率未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硼替佐米均能降低两群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但MP细胞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骨髓瘤细胞系中存在少量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