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详细研究了影响多相聚合反应铜(Ⅱ)盐催化卤代苯酚聚合的各种因素.卤代苯酚发生聚合反应的活性次序为:2,4,6-三溴苯酚>2,4,6-三溴间甲苯酚>2,4,6-三氯苯酚.用甲醇钠作为碱,反应体系中少量水的存在有利于聚合反应,而过量水则不利于聚合反应.分离出的铜(Ⅱ)盐中,当CuCl2·2H2O/CH3ONa摩尔比为0.5时对聚合反应有最大的催化活性.并提出了铜(Ⅱ)盐催化的由铜(Ⅱ)-酚氧配合物中间体生成聚合物的单电子转移历程.  相似文献   

3.
全工表征了一个全新的双核铜(Ⅱ)穴合物,并首次利用脉冲辐解法来研究双核铜(Ⅱ)穴合物(SOD模型物)与O2^-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铜(Ⅱ)穴合物的催化速率常数可达1.89×10^7,铜(Ⅱ)穴合物催化歧化O2^-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海水中氨基酸对Cu(Ⅱ)—粘土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海水中氨基酸-金属铜离子Cu(Ⅱ)-粘土三元体系中三元表面配合物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法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对铜离子Cu(Ⅱ)在高岭石上的交换吸附百分率ECu(Ⅱ)-pH关系曲线的影响有:左右摆动”规律,认为体系中形成三元表面配合物→SOHLM;实验比较了三种氨基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铜(I,Ⅱ)氧合配合物的结构和各类氧合配合物的反应性。重点概述了过氧配合物的结构和氧化有机底物的反应,提出了过氧Cu(I, Ⅱ)配合物的氧化性与配体的结构、配位原子的给电子能力及Cu...Cu之间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6.
Cu(Ⅱ)-CAS-en-CTMAB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Na2HPO4-NaOH介质中,利用Cu(Ⅱ)-CAS-en-CTMAB四元体系测定铜的新方法.试验表明,铜、铬天青S)(CAS)、乙二胺(e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可迅速反应,生成黄绿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6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3.16 X 104L·mol-1·cm-1.铜量在0-17pg/2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适用于铝合金、粮食、人发及水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对第一过渡系元素的M0(Ⅲ)/M(Ⅱ)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α,α’-联吡啶(Dipy)可与Fe(Ⅲ)生成无色的配合物Fe(dipy)33+,在散射光照下,上述配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光还原反应,在pH=4.0的HAc-NaAc介质中,在避光条件下钴对无色的Fe(Ⅲ)-联吡啶配合物还原成红色的Fe(Ⅱ)-联吡啶配合物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微量钴的光度分析方法,在0~1.0μgCo/ml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所拟定的方法对维生素B12及分子筛中的钴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吡啶类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衍生物的配位形式及生物活性,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以希夫碱4-氨基安替比林缩吡啶-4-甲醛(L4)为配体的锌(Ⅱ)配合物单晶,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以锌为中心形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由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硫脲与Cu(Ⅱ)Ni(Ⅱ),Zn(Ⅱ)合成了3种新型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新型钯(Ⅱ)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I)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新配体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3个(Pd(Ⅱ)-AA-Cl2)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配合物,AA为1,10-邻菲罗啉(phen),5-硝基-1,10-邻菲罗啉(NO2-phen)和1,10-邻菲罗啉-5,6-二酮(dione-phen)其中配合物Pd(NO2-phen)Cl2和(dione-phen)为首次报道,合成的化合物均经元素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钴(Ⅱ)、镍(Ⅱ)与草酸根、丙二酸根、丁二酸根、顺丁烯二酸根、邻苯二甲酸根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戊二酸根的一、二级配合物在温度为25℃、离子强度为0.10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相应的配体酸解离常数,结果表明,随着配位螯合环的增大,配合物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以草酸的五员环配合物最稳定。当配位螯合环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体的碱性强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GeneralizedMorreySpaceandGeneralizedCampanatoSpaceandtheirApplication(Ⅱ)WUCongxin;FUYongqiang(吴从 ,付永强)(Dept.ofMathematics,Har...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在以此化合物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Sn、Pb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与Sn(Ⅱ)、Pb(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Schiff碱化合物的合成及IR,‘HNMR谱波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水杨醛缩苯胺类、邻羟基苯乙酮缩苯胺类两个系列Schiff碱化合物共12个,通过元素分析、IR,'HNMR测定,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在'HNMR谱中,首次得出两个系列Schiff碱化合物的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都与N-苯基上的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锰(Ⅲ)与氨基酸席夫碱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合成了锰(Ⅲ)与氨基酸席夫碱的三种多核配合物:Mn2(Salan)2(OAc)2H2O、Mn3O(Salac)2(OAc)3.2H2O、Mn3O(Vanan)2(OAc)3.2H2O,以元素分析、化合价测定、电子与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磁化率、电导率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N-取代(间甲氧基)苯氨基乙酸(RPhG,R=m-OCH3)及其铬(Ⅲ)、锰(Ⅱ)、钴(Ⅱ)、镍(Ⅱ)、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经金属元素分析,红外振动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磁化率的测定,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磁性、热稳定性及可能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18.
以L-异亮氨酸和Cu(Ac)2·H2O为原料合成了铜(Ⅱ)配合物[Cu(L-ile)2(H2O)](L-ile=异亮氨酸根)并培养标物单晶。产物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采用琼脂扩散抑菌法测定了Cu(Ac)2·H2O,配体和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实验表明,Cu(Ac)2·H2O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同时对配合物进行了循环伏安特性研究。循环伏安图显示该配合物有一对准可逆的阴极峰和阳极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三-三苯基膦氧化钴(I)与过量的异硫氰酸苯酯反应,依据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证实生成物的结构为四员钴杂环配合物。该配合物不稳定,容易脱硫,生成苯基异腈钴(Ⅱ)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 氟水杨酸(Hfoac),1,10- 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foac)(phen)]·10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39(6)nm,b=1.14923(11)nm,c=1.443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