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各种诊断方法,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共5例,分析其有关临床资料并比较尿脱落细胞检查,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CT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好发于60岁左右男性及输尿管远段,部分肿瘤为多中心性,原发性输尿管癌手术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尿脱落细胞检查和静脉尿路造影的诊断价值有限,逆行尿路造影对部分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诊断: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认识和诊断。材料和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26例均经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证实的先天非梗阻性巨输尿管症静脉尿路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本症以输尿管近膀胱一段短于3.0cm保持正常管径的无动力非梗阻性狭窄,狭窄段以上输尿管继发性显著扩张为特征,扩张可延及肾盂肾盏。静脉尿路造影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狭窄段充盈显影呈“鸟嘴”状、“鼠尾”状,少数病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终止呈“杵”状。输尿管行径靠近中线且较直,盆腔段显著扩张呈梭形。排空延缓是本症特征性尿流动力学改变。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有助于排除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结论:静脉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CT表现及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其中6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平扫,1例逆行尿路造影后行CT平扫。结果:平扫肿块呈轮廓不清的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更清晰;肿块纵向蔓延范围大于横向,MPR或CPR显示更直观。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确诊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静脉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2 1例 ,超声检查 2 5例 ,CT检查 14例。结果 输尿管癌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 ;超声显示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突向膀胱的肿瘤可呈菜花状 ;CT显示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CT互相结合 ,可提高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造影检查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附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泌尿系造影在小儿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 2 8例行静脉尿路造影 (IVU) ,8例行逆行尿路造影(RP)检查 ,6例行肾穿刺造影 ,7例行膀胱尿道造影。结果 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18例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 3例 ,巨输尿管症 4例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 3例。结论 尿路造影检查是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经病理证实1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对其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原发输尿管癌发生于下段7例,上段2例,中段1例,左肾盂、输尿管、膀胱同时受累2例,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同时发生3例。MSCT上表现为病变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块或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柱状,3例同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影像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MSCT容积扫描能清楚显示原发输尿管癌部位、范围,可进行肿瘤分期,是极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PL)的影像和临床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资料,4例均行CT、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或膀胱造影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行钡灌肠造影,3例行膀胱镜检查。结果4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腹部X线片、CT、IVU与钡灌肠造影均可见“骨盆透明”征;肾盂和输尿管上段有不同程度扩张积水,输尿管下段狭窄;膀胱抬高呈“梨”形;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上及外侧推挤移位;3例病理诊断伴有腺性或腺囊性膀胱炎。结论分析PL的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以诊断PL。  相似文献   

8.
刘维如  吉名显  王平 《武警医学》1997,8(3):177-177
腔静脉后输尿管并肾盂癌1例武警天津总队医院泌尿科(天津300162)刘维如吉名显王平关键词腔静脉后输尿管肾盂癌患者,男,57岁。B超发现右肾积水,未发现异常回声。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下端未显影。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及上段输...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影像学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作者总结了28例经尿路造影、B超、利尿性肾图等多种影像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静脉尿路造影及B超声像图表现。结果 本症以输尿管近膀胱段短于3cm保持正常管径的无动力非梗阻性狭窄,狭窄段以上输尿管继发性显著扩张为特征,扩张可延及肾盂肾盏。尿路造影、B超表现为患侧输尿管明显扩张,以中下段为著,可延及全程。狭窄段以上扩张的输尿管可呈杵状、蛇头状、纺锤状或鼠尾状。透视或B超适时观察见巨输尿管蠕动频率减低,蠕动幅度增大,向下传递间断。结论 静脉尿路造影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B超、逆行尿路造影及膀胱镜为必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占位性病变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48例输尿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息肉23例,经手术切除,随访2-20年无复发。恶性输尿管肿瘤24例,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18例,肿瘤段输尿管切除6例。随访16例,O-B期/Ⅰ-Ⅱ级12例,已存活2-16年,其中3例半年至2年内发现膀胱肿瘤。B-C期/Ⅲ级4例,术后半年至1年死亡。结论:输尿管息肉愈后良好,恶性肿瘤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早期诊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观宝  周利民  林家根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28-11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平扫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壁增厚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MPR、CPR显示更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接近肾实质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低于肾实质强化。病变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5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并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文献进行了探讨。结果:5例患者均行膀胱造影,见膀胱颈部拉长,膀胱抬高;4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示双侧输尿管双侧肾盂扩张积水;2例患者行钡灌肠检查,可见直肠伸直,远段乙状结肠伸直抬高;3例行CT检查,示膀胱和直肠周围有大量脂肪密度影;3例行MRI检查,见盆腔内有大量短T1、长T2不均质信号,膀胱呈“倒葫芦”状,MRU可见膀胱变形颈部拉长;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示双肾盂双输尿管积水。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行X线、CT和MBI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合理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减少对本病的误诊,认识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镜置管扩张输尿管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7-09~2010-10间利用经尿道膀胱镜输尿管置管扩张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30例。结果:30例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患者,24例患者经置管扩张术治疗后结石直接排出,排除率为80%。4例结石掉入膀胱,行2次膀胱镜取石。1例患者膀胱镜置管扩张手术排石失败,改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本方法排石有效率为96.66%。结论:对于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膀胱镜下输尿管置管扩张术可作为基层医院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手术治疗的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尿路造影检查(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评价先天性巨输尿管症X线尿路造影检查的影像特征、检查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X线尿路造影片及造影时的动态观察记录。结果(1)单或双侧输尿管扩张始于盆段,且呈上行渐进性发展,造成肾盂肾盏扩张,扩张的输尿管可发生迂曲改变。而扩张输尿管末端临近膀胱入口处管径正常,为功能性梗阻段,长度为1~2cm;(2)除功能性梗阻段以外,其余段输尿管的蠕动一般正常,早期有时可见高蠕动;(3)扩张输尿管排空延迟;(4)无膀胱输尿管返流;(5)本病的X线造影检查应选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造影时早期解除腹压带,增加延迟摄片,并加照膀胱斜位点片,加强动态观察。结论X线尿路造影是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进行诊断、随访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一种最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运用X线平片、尿路造影,B超对9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进行了影像学检查,检查采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造影时早期解除腹压带,增加延迟摄片,并加照膀胱斜位点片,动态观察且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①单或双侧输尿管扩张始于盆腔段,且呈上行渐进性发展,造成肾盂肾盏扩张,扩张的输尿管可发生迂曲改变,而扩张输尿管末端临近膀胱入口处管径正常,为功能性梗阻段,长度0.5—3cm;②除功能性梗阻外,其余段输尿管的蠕动一般正常;③扩张的输尿管排空延迟;④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结论:本病对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各不相同,但综合影像学检查可取长补短,相互印证,可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贾成 《放射学实践》2002,17(5):416-4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膀胱病的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4例糖尿病性膀胱病,具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检查、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膀胱病表现:膀胱体积增大,呈松塔样,边缘可光滑或有假憩室及结石形成,输尿管膀胱段返流,伴有双侧输尿管增宽、纡曲线或以一侧明显,不同程度肾积水。结论: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静脉尿路造影(IVU)表现并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但如同时合并糖尿病性肾病,宜行B超和膀胱逆行造影,以免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7.
成人原发性非梗阻性巨输尿管为少见输尿管畸形,本文报告3例,重点地描了此病的X线征象,在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见近膀胱端约3cm段的输尿管保持正常管径为无动力相对狭窄段,而其以上输尿管甚至肾盂肾璁呈不同程度扩张,积水,输尿管变直,以盆腔段输尿管扩张最著,多呈梭形,无动力段输尿管在排尿照片显示最清楚,是本病的特征表现,对本病发病机理,诊断标准等作了一般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埃及血吸虫性膀肌炎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5例确诊为埃及血吸虫病的患者行泌尿系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所获X线资料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结果:15例患者的X线平片均示膀胱壁呈壳样钙化,其中6例合并下段输尿管壁的钙化。静脉肾盂造影均为肾及输尿管积水,其中9例一侧肾脏不显影。结论:膀胱壁的壳状钙化为血吸虫性膀胱炎的特征表现,肾、输尿管积水及肾功能损害为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MR泌尿系水成像(MRU)对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正确性。方法:收集46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U对输尿管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46/46)及82.6%(38/46)。结论:MRU对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囊肿的X线与超声诊断(附2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X线与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输尿管囊肿的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超声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12例;年龄2个月-43岁,平均年龄20.6岁。2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2例行膀胱造影,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7例。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内边界清晰的充盈缺损16例,5例呈“眼镜蛇头”征,诊断正确率为91.3%(21/23)。B超显示囊肿呈类圆形无回声暗区23例,形态可随排尿而改变,诊断正确率为100%(23/23)。结论:静脉肾盂造影结合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囊肿可靠性高,二者相互弥补,可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