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煅后沥青焦细粉、生石油焦细粉为原料,改质煤沥青和酚醛树脂为黏结剂,按一定的配比分别制成煅后沥青焦-改质煤沥青二次粉料、生石油焦-改质煤沥青二次粉料及生石油焦-酚醛树脂二次粉料。再把这3种二次粉料按特定的配方制得二次粉料配料,经过成型、一次焙烧、石墨化制备出高强高密石墨材料。对性能最好的制品断面进行SEM微观形貌分析,并对生石油焦-改质煤沥青二次粉料进行热分析。得出制品经过一次焙烧和石墨化后其性能超过了公司模压成型三焙化制品的性能。利用该方法生产特种石墨能为公司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中间相炭微球制备高密高强炭/石墨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温广武 《炭素技术》2006,25(5):37-41
为了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高密高强炭/石墨材料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并且对实验和实际生产起到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参阅大量中外文献,讨论了不同原料及制备方法制得的中间相炭微球、炭微球的球径、预氧化温度及时间、成型压力及时间、热处理温度及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对炭/石墨制品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中间相炭微球制备高密高强炭/石墨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生焦两步煅烧、高压焙烧和高压浸渍工艺制取低热胀、高密高强抗热震石墨,品质因数达285cal/cm·s。通过物性测试和结果分析,提出了两步煅烧降低焦炭热胀系数,加压焙烧改善制品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热导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密高强石墨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高密高强石墨的制备孙利荣(吉林炭素总厂吉林132002)1前言高密、高强石墨制品是炭素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具有密度大、强度高的特性,是良好的高温结构材料,可用作核石墨、电火花加工用电极、火箭技术用结构材料以及炼钢用水平连铸石墨等等。高密、...  相似文献   

5.
以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原料,在100 MPa的压力下冷模压成型后,再经过热处理得到高密高强炭/石墨材料.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制品的力学性能以及微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MB制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制品的石墨化程度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热处理温度超过2 400℃后,制品已经呈现出石墨化特征,经过2 800℃处理后,制品的石墨化度达刭了78%.  相似文献   

6.
铝电解槽用无烟煤基石墨化阴极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优质电煅无烟煤,分别配以一定比例的石油焦和沥青焦作为骨料,与煤沥青混合后按照模压成型、焙烧、高压浸渍、二次焙烧和石墨化等常规炭素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备石墨化阴极材料试样。考察了无烟煤和3种少灰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制成的试样在焙烧和石墨化过程中的尺寸变化及理化性能变化规律,并通过对4种以单一原料制备的试样的理化性能分析,探讨了原料种类对试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烟煤为主要原料,配以一定比例的少灰料作为骨料,通过适当的炭素工艺制备的石墨化阴极材料试样,其常规理化性能可以满足大电流铝电解槽用阴极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潜艇泵研制的石墨轴承材料,具有高强,高密,耐磨自润滑性能好等优良性能。本文率述了潜艇泵用石墨轴承材料的研制情况,并介绍了其理化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100μm以下不同粒度的超细焦炭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骨料配方,以煤沥青为黏结剂,通过混捏、轧片、二次磨粉、压型得到生坯,通过2种不同的焙烧工艺制度进行炭化,再经石墨化工艺处理,制备高强度各向同性石墨材料。测试其体积密度、抗折强度、电阻率、CTE等性能,研究不同组成配方、不同焙烧工艺对制备的各向同性石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偏光显微镜对石墨材料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3#配方制备的石墨材料电阻率、体积密度、抗折强度指标最优,且样品具有良好的各向同性;同样的焙烧曲线,使用车底式炉进行焙烧不易产生裂纹缺陷;生制品成型时不抽气会导致制品内部存在一些孔洞缺陷,影响制品的最终性能,需要在中试和批量生产中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9.
M130炭-石墨材料及其浸银处理后在热动力鱼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细石油焦粉为主要成分,加入适当润滑和耐磨材料制成的M130焙烧品经中温处理后再用热等静压机进行高温、高压浸银,得到具有高强、抗热、润滑、耐磨、密封等综合性能的M230G浸银炭-石墨材料。简述了M230G浸银炭-石墨材料在热动力鱼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制造高密高强人造石墨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工艺方案,它是在选择低膨胀系数焦碳并用两步煅烧工艺保证焦碳的低热膨胀的基础上,用微粒干料(或加短纤维)煤沥青粘合,等静压成形,高压焙烧,再经多次高压浸渍—焙烧,使制品视比重达至1.9~2.0(?)/cm~(?)。 这种石墨具有相当高的机械强度、应变率和热导率。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生焦粉的自烧结性能制备高密度高强度炭材料,本文以生焦粉为原料直接压制并烧结得到炭材料。分析了生焦粉的红外光谱结构;测定了生焦粉的粒径;观察了炭材料试样烧结后的微观形貌;研究了试样性能与研磨时间、成型压力的关系。实验表明试样体积密度、肖氏硬度、机械强度等随着磨碎时间延长和成型压力适当增大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锦州焦与大庆焦的对比实验,分析了锦州焦的特性。与大庆焦相比,锦州焦的灰分偏高,挥发分偏低、硫含量稍高,煅后焦颗粒强度大,堆积密度大;用锦州焦制造的各种规格石墨电极,其CTE、体积密度、强度、电阻率均比大庆焦的高。  相似文献   

13.
以改性酚醛树脂为粘结剂,以焦炭粉为颗粒增强相,采用传统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铜-石墨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焦炭粉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焦炭粉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随着焦炭粉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了显著提高,在焦炭粉质量分数为35%时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68.8MPa,比未添加焦炭粉时提高了近36%;同时,当焦炭粉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已经达到了现用浸金属滑板的导电水平;焦炭粉质量分数35%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磨损率,且在磨损过程中能在磨损表面形成较为完整的自润滑膜.  相似文献   

14.
超细粉制备高密高强炭素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超细焦炭粉和球形石墨为原料,以CJF-43和FB为粘结剂,通过特定工艺制备高密度高强度炭素材料。测试其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电阻率、肖氏硬度等性能,研究树脂种类及含量、细颗粒含量、球形石墨的含量、成型压力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B的粘结效果好;随着球形石墨含量的增加,样品密度提高,机械强度降低;随着细颗粒的增加,样品的密度和硬度提高;其他工艺条件不变,在100MPa下样品的成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球磨粉的特点和普通球磨粉与超细粉的差别,并根据不同粒度焦炭的吸附性计算出其粘结剂的最佳需要量。结果表明,-0.075mm球磨粉需要粘结剂量是2~1mm焦炭需要粘结剂量的3.8倍,是4~2mm焦炭需要粘结剂量的4.2倍。同时还计算了由不同粒度焦炭构成的糊料的真密度,-0.075mm球磨粉构成糊料的真密度低于0.5~0.15mm及0.15~0.075mm焦炭构成糊料的真密度,但明显高于4~2mm焦炭构成糊料的真密度。-0.075mm球磨粉的含量对炭素制品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其含量适宜时,炭素制品的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及弹性模量最高,电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6.
COPNA树脂炭素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细石墨粉和超细焦炭粉为原料,分别以COPNA树脂、热塑性酚醛树脂以及二者按质量比为3:2的复配树脂为粘结剂,在100MPa下成型,按一定的升温程序在真空烧结炉中烧结,测定样品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拉伸强度、气孔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复配树脂的粘结效果最好,COPNA树脂次之,且含量在30%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生产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用主要原材料针状焦及沥青的理化指标及其相关特点,就如何设定合理的粒度配方及压型工序的混捏温度、压嘴温区、挤压压力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分析了影响糊料及生坯制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改性的填料(二次焦)为骨料炭,中温煤沥青为黏结剂来制备炭/石墨密封材料,考察了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对材料机械强度、开孔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炭/石墨密封材料制备工艺相比,利用改性后的骨料炭所制备的炭/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对均匀的孔径分布。此外,随着二次焦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最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机械强度增大,开孔率降低。当二次焦热处理温度升高到540℃时,最终所得材料的抗压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10.0MPa和67MPa,开孔率为19.3%。炭/石墨材料经浸渍金属Cu后,Cu颗粒在利用传统工艺制备的材料中的尺寸相对较大,且存在局部聚集或团聚,而在利用二次浆涂工艺制备的材料中则呈细网状结构且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型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简称CRPCC材料)。研究了煤沥青的种类、沥青焦中添加冶金焦以及焦炭颗粒的粒度组成配比对CRPCC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沥青的软化点高,用其制备的CRPCC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未必就高;沥青焦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冶金焦,则可制备出密度和抗压强度更好的CRPCC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