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锡纯为明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张氏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并且认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在中西医汇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临床探索几个角度对其中西医汇通思想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学汇通是近代中医界为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生存发展,而致力于改进传统医学的一种思想方式,其对当时中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医学校教育兴起,汇通中西的办学思想,借鉴西医学校的办学模式,效仿西学建立现代学科体系,学校课程中西兼容,教材内容融汇中西,建立现代临床实践模式等等。通过对这一时期上海中医学校中西汇通教育的探究,了解中西医汇通思想对近代中医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教育以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为开端,经历了"中学西""西学中""院校教育"等阶段。随着逐步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亦发生了转变,从自发性的"中西汇通"到无奈的"中医科学化",接着在"西医学习中医"中华丽转身,继而在"院校教育"中尝试探索新的学科、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综合性大学、西医院校尝试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逐步增多,更有学者将国外医学院校办学理论及课程核心设置与国内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从中发现不足,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汇通的临床实践家,推崇“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之界限存于胸中”,张氏中西汇通临证处方思路主要包括:引经据典析医理,病证汇通制新方;古今汇通解医理,承古创新用经方;深研药性析医理,中西互补添新剂.虽因主客观原因,张氏某些观点难免片面和牵强,但其探索中西汇通的创新理念、思路方法,仍可为当今中西医结合面临的许多难题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事中西医汇通的著名中医学者为数不少,张山雷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也是一位中西医汇通的热心探索者。所谓汇通,大抵包括中西医理的汇通,中西医临床的结合,以及中西药物的联用。张山雷就是从外科临床上结合并探索中西药物联用的。本文就他在中西药联用治疗外疡方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定义为:"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等印证中医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相关论述印证西医的相关内容[1]".事实上,中西医汇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时期.  相似文献   

7.
西医的传入及其影响日增,必然要向中医渗透。所以,中西汇通派的出现,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中的必然现象。中西医汇通(以下简称汇通)与中西医结合工作有很大区别,但它提供的经验教训,却可资借鉴。恽铁樵立足于保持和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不少深刻的有关方法论的问题,对我们是有一定启迪的。一、恽铁樵认为,汇通"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只能取两国学理,补助中医"。从西医中吸取营养是手段,目的在于发展中医学术。这就从方法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07,39(9):25-25
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粤港澳肿瘤学术会将于2007年11月9日~12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同期举办"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高研班",大会围绕"中西汇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这一主题,邀请  相似文献   

9.
浅谈吴瑞甫在温病中西汇通方面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毅  奚娜  谢正幸 《光明中医》2006,21(11):48-50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期,我国医学界出现了一股新颖的医学思潮一中西汇通,并随之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中西汇通医家,对当时的医学进步起到了革新和推动作用,其中的吴瑞甫先生是其杰出的代表.笔者通过对吴先生所撰《中西温热串解》的研读,了解熟悉了吴瑞甫先生对温病中西汇通的许多精辟论述.对我理解和学习温病学及温病的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空前激烈的中医存废之争中,沪上中西医汇通流派鼻祖之一的恽铁樵先生提出"中医发展需要引进西医",之后二代传人陆渊雷先生倡导"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三代传人姜春华先生开创"三个实验论证中医课题",四代传人沈自尹先生揭示"肾阳虚证现代医学病理本质"。其后当代沪上众多传承者,在各自领域坚持不懈地进行中西医汇通,多有建树。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历时90余年,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中西医汇通事业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本刊近期将以沪上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代表人物的生平纪事、学术著作及学术思想为主要内容,连续刊载相关学术论文,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以《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涉烟(鸦片)医案为研究对象,发现烟客所患疾患大都有下元虚衰的病机,吸食鸦片导致患者“肾火愈炽”“精华渐尽”,所以张锡纯治疗烟客,常配伍扶正养阴之品,或变通经典医方使配方组合更符合烟客体质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民清时期9位医家临证处方规律的异同点,分析探讨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恽铁樵两位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选择张锡纯、恽铁樵及其他7位医家临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各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的常用药物四性五味归经补泻运用情况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汇通医家临证处方用药排序前5位的药物包括炙甘草、白术、白芍、茯苓、当归,具有气血并补,补中有泻之意,多以补气阳为主,恽铁樵偏补阴血。两位医家用药偏寒凉,辛甘。张锡纯与中西医汇通医家中唐容川及陆渊雷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701(P〈0.05),与其他医家均不显著(P均〉0.05),聚类分析显示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唐容川、陆渊雷可聚为一类,恽铁樵单独一类,其他非汇通医家不为同类。结论:两医家临证处方同中有异,皆为攻补兼施,张氏偏补后天脾胃,恽氏更重先天精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出发点,深入探讨清末民初时期医学大家张锡纯在诊治中医心病方面的重要学术思想,对书中涉及心病理论做一深度挖掘。本书阐明张锡纯先生通过临证辨治构建多种治疗心病的理论框架,从心与神明论诠释心在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君相火论、火不归原论来探讨中医心病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病机及症状,通过枢机亢进及麻痹论逐个剖析阳明胃腑及三焦、元神及气血、本体阳弱、邪毒惊扰等多方面内外致病因素。张锡纯汇通新旧,衷中参西,对心病辨证施治的独特见解为中医临床诊治心病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之一,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在医界广为流传,影响甚大.根据该著作内容审视其学术渊源,不难看出其论病制方本于《黄帝内经》,并加以发挥;用药特点援据《神农本草经》而结合实践体会;学术上主张衷中参西,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沟通互补,取长补短.研究其学术思想源流,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精华,对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深化和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秀芳  周道友 《天津中医药》2018,35(12):926-928
张锡纯被称为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巨擘,但后世对其在中医传统辨证方面的功力和成就认识有所不足。笔者通过研读和分析张锡纯治疗不寐的论述及医案,体会到张锡纯对于不寐的治疗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的,处处以五脏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圆机活法,而非执套方来治病。通过对张锡纯治疗不寐的理念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西医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方法应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作为基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做相应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低患病率,减低截肢率,提高疗效。结论中西医相互补充,提高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越平 《天津中医药》2011,28(4):341-342
中医与西医是东方和西方的两派医学,都有保卫人民健康的悠久传统,都已经获得一些伟大的成就,但是现在的病情越来越复杂,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关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促进中西医自身强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的关键原因。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西药治疗,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可保护肾脏从而延缓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功  周玉中 《河北中医》2000,22(7):537-53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130例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胶态次枸楷酸铋、甲硝唑、四环素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分型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8例、26例、90%。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20.
天津的医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源于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形成于吴成中院士为代表的“三朵金花”,至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各个阶段,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支持与否,以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影响着天津中西医结合的进程。因此,明确“津沽医学”发展脉络,传承天津名家学术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津沽医学”的精髓,对更好地发展中西医结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