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孕妇糖代谢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亚甲减组)、38例亚临床甲亢孕妇(亚甲亢组)和5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3组甲状腺功能及糖代谢指标情况,对比各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亚甲减组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亚甲亢组TSH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甲减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1 h血糖(1hPBG)、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亚甲亢组和对照组孕妇各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SH水平与孕妇FBG、1hPBG、2hPBG及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亚甲减组和亚甲亢组产妇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亚甲减组产妇妊娠糖尿病以及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甲状腺功能与孕妇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其中亚甲减对母婴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和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糖代谢状态。方法选取甲亢患者130例和健康对照40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激发试验,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抗甲状腺治疗6个月后,72例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复查OGTT试验及胰岛素激发试验。结果甲亢组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hPG)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甲亢组OGTT2h胰岛素水平(2hINS)也较对照组增高(P<0.05),甲亢组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甲亢组HOMA-I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亢组治疗前OGTT试验提示72例存在糖代谢异常,占甲亢组中55.38%,抗甲状腺治疗6个月后,72例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复查OGTT试验及胰岛素激发试验,FPG、2hPG、2hINS、HOMA-IR明显降低(P<0.01),而HOMA-ISI、SI则较治疗前增高(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常合并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1,χ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患者的糖代谢状态。方法:对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5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激发试验(OGIR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抗甲状腺治疗6个月后,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及甲减患者复查OGTT试验及OGIRT试验。结果:甲亢组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2h PG)、餐后胰岛素水平(2h INS)及HOMA-IR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甲亢组HOMA-I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甲亢组OGTT试验提示80例存在糖代谢异常;甲减组FPG、2h PG均较对照组偏低,FTNS、2h INS、HOMA-IS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减组HOMA-I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OMA-β较对照组降低(P0.05)。抗甲状腺治疗后,80例甲亢组并糖代谢异常患者、50例甲减复查OGTT试验及OGIRT试验,甲亢组FPG、2h PG、2h INS、HOMA-IR明显降低(P0.01),而HOMA-β和HOMA-IS则较治疗前增高(P0.01)。甲减组HOMA-IR和HOMA-β明显改善,FPG、2h PG、2h INS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亢时常合并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甲减对糖代谢的影响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庆市某社区居民甲状腺功能状态与糖代谢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社区的成年常驻居民1100人进行甲状腺功能状态筛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检测以及糖代谢状态筛查,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激发试验(OGIR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细胞分泌功能(HOMA-β),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下糖代谢水平和糖代谢状态分布情况。结果亚甲亢组和甲亢组FPG、2hPG和HOMA-IR水平均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甲亢组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2hINS)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亚临床甲减和甲减组HOMA-IR水平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HOMA-β水平低于甲功正常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FT3水平升高,IFG者比例显著增高,IGT者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功能状态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关系密切,不同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Graves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一级亲属的甲状腺功能变化,并分析多个参数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张家口地区有Graves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对先证者的父母、同胞、子代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确定一级亲属组。对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甲状腺功能。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HOMA-IR。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及亲和常数的比较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空腹的血糖和胰岛素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餐后2 h,观察组的胰岛素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一级亲属组血糖异常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75-3976
研究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以2015年1月~12月甲亢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碘~(13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甲亢治疗效果;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两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甲亢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碘~(131)治疗甲亢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远期复发率,但需注意远期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HbA1c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51例)和诺和灵30R组(52例)对口服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三餐前、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HbA1c和空腹、早餐后2 h C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精神分裂症(S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成分及α、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SP合并T2DM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糖代谢、体脂成分、α、β细胞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P<0.05),观察组2hPG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上升(P<0.05),观察组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胰高血糖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体脂率(BF)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合并T2DM患者体脂率上升,胰岛α、β细胞功能降低,早期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干预,可改善患者体脂成分,优化胰岛α、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P〈0.01,x^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碘131联合甲巯咪唑对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甲亢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碘131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甲状腺功能、骨代谢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疾病复发率为4.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疾病复发率26.0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31联合甲巯咪唑用于甲亢中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缓解骨代谢异常情况,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尿酸(UA)代谢异常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76例CHB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内脂素]及UA水平,分析CHB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及UA代谢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FPG、HbA1c、IN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C、TG、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的FPG、HbA1c、INS、TC及内脂素异常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的HbA1c、INS及内脂素异常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糖代谢、脂代谢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容易合并代谢紊乱,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此类患者的血糖、血脂监测,发现异常时予以合理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疗效及对患者血脂代谢和胰岛素用量的影响,为临床T2DM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1)。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与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TG与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和18.9%。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是初诊T2DM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与血脂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口服单一药物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口服单一药物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口服药物,同时口服安慰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安慰剂替换为西格列汀(100 mg/片),治疗持续10周。对比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成研究73例,对照组70例。治疗后,2组FPG、HbA1c、CRP、TCSS评分、HOMA-IR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bA1c、CRP、TCSS评分、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HOMA-β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治疗单一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可增进疗效,有助于危险因素控制,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对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与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60例仅用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未达标的T2DM患者,按合并和不合并NAFL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原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加用国产罗格列酮钠4 mg 1次/d,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肝功、血压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FPG和2hPG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且血糖达标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同时观察组餐后2 h胰岛素(2hINS)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1),但对照组治疗后2hINS虽然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治疗后BMI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国产罗格列酮钠片对血糖控制未达标的T2DM合并和不合并NAFL患者均有进一步降低血糖、HbA1c以及改善血脂的作用,但对T2DM合并NAFL的患者的降糖疗效更显著,未见加重肝功能损坏,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此类患者联合用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8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卡维地洛(研究组)及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指数。结果 2组患者血压控制疗效均令人满意,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疗效评定相似。研究组患者的血脂、血糖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安全可靠,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降压作用与美托洛尔相似,但其调节血糖、血脂代谢疗效更优,更适于合并血脂、血糖代谢功能紊乱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8.
侯辉 《临床医学》2005,25(9):26-27
目的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功能影响。方法分别对2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Ins、HOMA-β上升(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FIns、HOMA-β上升较口服药组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口服降糖药物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APS)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的差异,以及HbA1c测定在APS诱发糖代谢异常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质谱法分别对620例服用APS半年以上患者及144例初诊(未服APS)患者进行HbA1c测定;并对HbA1c异常者进行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测定;将服APS患者分别列为氯氮平组、氯丙嗪组、舒必利组、氯氮平与氯丙嗪合用组、利培酮组及其他药物组,对HbA1c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服APS组共91例出现HbA1c增高,HbA1c异常率为14.7,未服APS组异常率为4.8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药物异常发生率为氯氮平组(21.8)氯丙嗪组(16.8)舒必利组(12.3)其他APS组(10.3)利培酮组(7.5)对照组(4.86)。91例HbA1c增高者中:HbA1c在6.4~6.8有54例(59.3),6.9~7.3有19例(20.9),≥7.4有18例(19.8)。氯氮平组(包括与氯丙嗪合用组)HbA1c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HbA1c浓度值显著高于氯丙嗪组、舒必利组、其他APS组等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机体糖代谢异常致HbA1c增高,以氯氮平发生率最高,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影响最小。HbA1c测定方便、快捷,不受患者就诊时间和用餐的影响,是监测血糖变化的灵敏、可靠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4例,予瑞格列奈加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24例,予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FBG、2hBG、HbA1c、UAER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发生低血糖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