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