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车载油气回收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液封式车载油气回收装置(ORVR)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ORVR的技术方案,并设计了新型ORVR.试验结果表明,新型OVER加油枪可自动关闭而不受油气压力变化的影响,在加满油前不会出现提前停喷的现象,且油气压力的升高比较平缓,加油管内的燃油不会反溅向加油者;采用新型ORVR后汽车的加油排放量相对减少,加油排放的控制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燃油系统不同,ORVR系统内部较大的油蒸汽压力,较细的加油管对加油性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文章试验研究了ORVR燃油系统与非ORVR燃油系统加油过程中的区别,确定了加油性能CFD仿真的方法,提出了CFD仿真结果的判断准则,并模拟了整个加油过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ORVR燃油系统较传统燃油系统压力更大,达到加油稳态过程所需时间更长,CFD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燃油系统的加油性能,对燃油系统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设计了一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轻量化多层塑料加油管。开展了轻量化材料选型,加油管整体重量减少28%。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通过增加波纹吸附模具实现了多层波纹管的挤出。基于ANSYS Fluent建立了加油管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并对加油管进行的流体流动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能减缓内部流体流动,有利液封形成。建立了加油试验台架,并进行了常用加油枪的加油试验和ORVR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加油管性能良好,加油时不会出现飞溅、反喷和提前跳枪问题,蒸发排放值为7 mg/day,加油排放结果 3.5 mg/L,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借鉴美国EPA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根据NEDC对预处理工况进行转化,设计了适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对两辆带车载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样车分别按照设计的试验程序和EPA法规进行加油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本试验程序预处理的炭罐脱附水平与EPA法规基本等效,测试结果均满足EPA法规限值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9%。通过对实际加油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ORVR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车载加油蒸气回收(ORVR)系统的加油特性,结合VOF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ORVR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加油速度、加油枪与加油管相对位置和加油管与油箱相对位置等因素对ORVR系统加油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油速度v和加油管与油箱底部高度差H为影响加油平顺性的主要因素;加油枪与加油管的夹角α、加油枪插入加油管的长度L和加油管与油箱垂向侧壁的夹角β为影响加油平顺性的一般因素。随着v,H和L的增大,加油平顺性下降;β为15°时,燃油波动最小;夹角α对油箱内燃油的波动影响不大,但对加油管口气流的扰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改进整车燃油系统材料及密封结构,并优化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设计,降低了燃油系统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同时,通过优化发动机标定和燃油系统设计,使发动机在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行驶工况中的脱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从而降低了炭罐通大气口的溢出排放,并保证整车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得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7.
借鉴美国EPA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根据NEDC对预处理工况进行转化,设计了适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对两辆带车载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样车分别按照设计的试验程序和EPA法规进行加油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本试验程序预处理的炭罐脱附水平与EPA法规基本等效,测试结果均满足EPA法规限值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9%。通过对实际加油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ORVR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控制轿车加油排放的ORVR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装在轿车油箱上的控制加油排放的车载加油蒸气回收装置(ORVR)进行研究,并且将ORVR与二级汽油回收系统(StageⅡ)的控制排放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ORVR技术的控制效果更好,而且成本低,有必要全面实施ORVR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对同一辆带有车载加油蒸气回收(ORVR)系统的汽车分别进行3次EPA法规和国六法规的加油排放试验(预处理工况分别为FTP和WLTC),并采集脱附工况下的炭罐脱附流量和加油排放量。结果表明,FTP工况的炭罐脱附总量(981.89,993.25和987.54L)大于WLTC工况(867.88,881.31和876.8L),且EPA加油排放结果(0.033 1,0.036 7和0.039 6g/L)远小于国六试验(0.111,0.103和0.107g/L)。说明在FTP工况下车辆的脱附效果较好,加油试验前车辆富余的炭罐工作能力越大,越能有效控制加油排放。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加油站或家中给自己的爱车灌加燃油时,总会感觉到从加油孔冒出的阵阵油蒸气,直冲脸面,辣眼刺鼻。这冲出的燃油蒸气含有大量的可燃气体和占整个车辆排放到大气中HC总量的20%。汽车油箱中的燃油一旦受热,在温度大于大气温度时便会蒸发而溢出散向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燃油能源的浪费。为此欧共体(EEC)和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组织在制订了严格的汽车废气排放等法规后又制定了SHED燃油蒸发法规。我国在1993年参照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乘用车加油提前跳枪问题,并了解瞬态加油过程流场情况,对某乘用车加油系统进行瞬态CFD计算仿真。运用VOF多相流模型来模拟加油过程中的液相与气相,计算考虑了加油速度及加油枪装配位置对加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加油管与带油箱及除气管的加油系统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加油枪与加油弯管的装配位置是影响加油性能的关键因素;加油速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减小加油速度有利于降低提前跳枪的风险;加油初期油箱内压力变化较小,对加油管内流动影响甚微。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CFD仿真技术可用作缩短加油系统设计与匹配周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乘用车加油提前跳枪问题,并了解瞬态加油过程流场情况,对某乘用车加油系统进行瞬态CFD计算仿真.运用VOF多相流模型来模拟加油过程中的液相与气相,计算考虑了加油速度及加油枪装配位置对加油性能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加油管与带油箱及除气管的加油系统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加油枪与加油弯管的装配位置是影响加油性能的关键因素;加油速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减小加油速度有利于降低提前跳枪的风险;加油初期油箱内压力变化较小,对加油管内流动影响甚微.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CFD仿真技术可用作缩短加油系统设计与匹配周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Ⅱ、Ⅲ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差异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华 《汽车技术》2006,(10):30-32
从试验设备、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3方面,比较了《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与《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两个标准在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方法方面的差异;从燃油供给、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等方面,对降低车辆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了达到第III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措施;论述了在用车的维护保养和加油排放控制与降低燃油蒸发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指出ORVR系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台架试验分析ORVR系统在高JPH工厂出现的加注工艺问题,提出方便可行的工艺解决途径,即通过改造加注设备、增加调速装置和冷却机的方式,提高燃油加注速度,保证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六标准的发布,其中Ⅳ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加严,新增Ⅶ型加油过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这两项试验主要针对燃油系统,这对燃油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燃油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大挑战,其中核心零部件碳罐总成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涉及到Ⅳ型和Ⅶ型试验是否合格。文章从碳罐的要求、设计过程、验证过程等方面简述应对国六法规标准的碳罐的设计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轻型车国六排放阶段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简称OVC-HEV)非整体式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系统(简称NIRCO系统)的蒸发与加油排放解决方案。通过国六蒸发与加油排放试验流程的分析与试验,阐述了OVC-HEV采用NIRCO系统及高压密闭油箱的必要性;通过高温和高原试验阐述了高压密闭油箱耐压设计范围及其合理性;通过加油和泄压试验确定了NIRCO系统高压密闭油箱的炭罐容积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燃油喷射压力对混合气形成有直接影响,提高喷射压力可进一步降低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使用STAR-CD软件分别建立定容弹和发动机缸内喷雾计算模型,利用喷雾特性可视化试验进行喷雾模型有效性验证,其后分析了燃油喷射压力对喷雾贯穿距、索特平均直径等基本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对缸内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可有效促进燃油的雾化蒸发,加快混合气形成,提高混合气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摩托车国Ⅲ燃油蒸发排放标准要求,以豪豹HB125摩托车为试验样车进行燃油蒸发炭罐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油蒸发炭罐控制系统不仅能较大程度地降低燃油蒸发排放水平,满足国Ⅲ燃油蒸发标准要求,其尾气排放也满足国Ⅲ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内整车排放不断加严,对燃油系统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国Ⅵ法规对蒸发排放性能的要求,文章以某一车型蒸发排放试验超过限值为引入点,详细分析了影响蒸发排放性能的各个因素,总结出在开发过程中控制蒸发排放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排放80000km耐久试验前后对车用乙醇汽油和93#汽油的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对比测量,研究车用乙醇汽油对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一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车用乙醇汽油对目前汽车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