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知识状况、情感状况、信仰状况和行为状况。认为 ,我国大学生在树立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存在知识、情感、信仰、行为等四个方面的障碍。要帮助大学生克服这些障碍 ,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两课”教学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 ,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需要教育者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大学生在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要经过获得知识、产生情感、确立信念、化为行动等四个环节,但在相应的环节上会出现相应的障碍.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学生在知识、情感、信仰和行为上的不同障碍,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及手段,努力消除其障碍,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目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高校应正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并重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分析原因,研究策略,创新方法,增强效果,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4.
频繁的大学生交通肇事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如“杭州飙车案”、“李刚门”等,其实是质毫无公共安全意识的大学生的狂妄、愚昧行为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碰撞.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维护高校的。日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针对我国的公共安全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侧重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化特征。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制约,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选择信仰宗教。本文在宁波各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信仰宗教者的信仰特征、根源,并探讨了一些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者引导的方法,对打造“平安校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培育和大力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匮乏已成为阻碍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之一。高校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把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进行综合塑造。  相似文献   

7.
分析大学生在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当中存在的情感障碍。揭示了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提出了克服情感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矿业大学一二年级的文科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恋爱状况。针对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性观念、恋爱对象选择和情感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恋爱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信仰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生活与信仰心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针对380名大学生的信仰认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了一些个性化的特点,特别是三年级学生、艺术生、城镇籍学生和专科生的信仰心态值得关注和深思,因而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有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导致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认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需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各种思潮进行着激烈地碰撞,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青年时期是信仰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群体,能否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对于解决大学生信仰迷失和信仰危机问题的路径,人们比较普遍地选择了教育的视角,学者们在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重要性、应然性的论证和教育应对策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是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理支撑、思想引领作用,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金课”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善用百年大党“大历史”、中国当下“大成就”、全球风云“大视野”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及坚持“形式创新”,变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让课程“活”“动”起来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力求为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种知识、情感和能力。通过搭建八个幸福平台,以知、情、行三步实施策略,实现“幸福教育是一种生命的终极关怀”的目标。大学生幸福教育“831”主题活动涵盖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团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班团建设等众多内容,使学生活动更具实效性。创造一种关怀和尊重个体的环境,使学生有归属感、独立感,促进学生对校园情感意识的形成,从而形成培养大学生内外兼修的思想阵地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武汉工业学院生命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生命认识正确、生命态度积极、生命价值观健康、生命信仰科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认识有偏差、生命态度消极、生命价值观有缺陷、生命信仰缺失。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加强生命教育。因此,高校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部423名大学生的调查,考察理想信念与科学素质的关系,结论是: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而科学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总体水平较高;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科学素质有一定的不均衡性;整体上大学生的科学行为和科学精神存在不一致性,虽然大学生都善于发现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理想信念与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高度相关,科学情感对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有很大影响;高校应以科学情感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理想信念、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随着大学生各种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大学生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部于1998年发文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全国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陆续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深化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改革,以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为高校伦理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生态文明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我国高校伦理教育中生态观的缺失这一现状,我们更应注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优化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行为,树立一种良好的生态发展世界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性健康知识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对大一学生采取不同的性健康教育方式,设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其性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接受较系统性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其性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优于非系统接受性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结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性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生命观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武汉工业学院生命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生命认识正确、生命态度积极、生命价值观健康、生命信仰科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认识有偏差、生命态度消极、生命价值观有缺陷、生命信仰缺失.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加强生命教育.因此,高校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学校中德育的任务就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四化建设接班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德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于为四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具体规格包括道德品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要求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观念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在思想素质上,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上进的人生理想,自觉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能动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在理论素质上,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坚持辩证唯物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