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广告在消费社会的形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积极作用于消费者心智,影响和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社会阶层观,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商品流转速度,营造了经济繁荣的社会表象,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浪费。从广告心理学、广告文化学和广告社会学的视角剖析了广告传播对消费社会的影响机理,按照广告传播——文化教育——消费欲望——社会发展的逻辑论证了广告与消费社会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消费关系     
什么是消费关系?其内涵是什么?它同生产关系有什么联系?不断完善消费关系对于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 消费关系就是消费领域中与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结合着,并通过消费资料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无论是商品形式还是劳务形式的消费,都具有双重属性。从单个消费者把消费对象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来看,这是一种生理意义上的行为,具有自然过程的必然性。消费的这一方面,主要是生理学、营养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心理注重炫耀性、消费年龄年轻化、消费内容低端化、消费人群结构多元等特点。消费者出于对意义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消费动机,与商品通过媒介构建的符号价值达成共识,商品(资本)、媒介、消费者(受众)三者合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奢侈品消费神话。在媒介建构的消费神话中,人对消费品追求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虚拟的象征意义,占有后喋喋不休地呓语和狂欢,背后则是生活意义滑落和商品异化的悖论。对打破这种神话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传媒社会道义的回归,意见领袖的批判责任,以及消费者的自我救赎等,也许后者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消费文化开始在美国蓬勃兴起.消费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习惯、消费时尚及消费审美等.美国消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企图赋予商品以意义,商品成了一个意义不定的指谓,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意味着不同的所指.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消费不再是目的,它背离了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其结果是消费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成为身份、成功、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消费者自我价值的确证.这时的消费行为"已经变成文化行为,成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社会主流文化,并使物的符号价值变成消费社会的伦理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极度商业化使得广告的符号意义不断增殖,商品市场和文化生产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广告文本采用独特的表意符号,将欲望修辞与受众需求联系起来,使人的经验世界理想化、诗意化.广告参与建构的日常生活的诗学体系,是一种广义的诗学,它拓展了日常生活的"诗性"、审美性,同时又包蕴着价值和意义追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语境下"消费社会"从一种习得性的普遍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为一种日常化、个人化的仪式表演状态。个体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新媒体任意进出于消费符号之间,并将自身行为演化为一个符号或者广告品牌符号的一部分,这一广告行为的变化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消费文化,使它从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符号演绎行为转变为分散的、生活化的个体表演行为。广告仪式过程的日常化和普遍化在新媒体语境中,使消费者失去了最后的"戒心",进而对消费社会产生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者认为,传统消费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起到了催生和促进作用;广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瓦解了社会价值的正常结构和秩序;现代广告把商品消费变成了符号消费,消费者日益通过广告所倡导的消费来进行身份认同.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偏重于广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当代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语境,也忽视了广告文化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9.
广告在现代社会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和服务业。它迅速为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传播经济信息,沟通企业和社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成商品和劳务向消费者方面转移。在商品生产日益发达的社会里,广告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我国社会主义广告经历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原因是什么?当前广告事业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试图对这几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慧血》中,弗莱纳里·奥康纳描述了一个由广告和市场技术主导的社会。《慧血》呈现了她对美国消费文化的批判,奥康纳趋向强调它在区域身份上的不利影响。在《慧血》中,以广告和市场的形式把自我包裹起来,把自我隐没在一个销售对象的世界中。在小说的世界里,信仰本身变成了一种商品。本文对奥康纳的小说《慧血》进行分析,展示了日益兴起的消费主义控制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在消费主义纠结下社会文化思想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无孔不入地渗入生存主体的生存意识,使人的现实生活逐渐市场化。市场普遍性地成为系结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纽带。生产与消费在抽象化的金钱的流通中复活,成为活生生的具体的生产与消费。市场经济也影响着人的知识建构。人的日常生活需求随着市场发展而不断出现多层次的分化,市场为适应这种分化而不断进行着社会服务微循环系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民进城打工,使都市形成了一支庞大而又特殊的新型社会群体。在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他们正在经历由农民到工人、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得他们在双重生活方式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消费行为。浦费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消费行为即浦费者通过消费支出,取得为自身生活的形成、维持和发展需要的商品或资源时的选择方式。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内容。由于消费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无不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苦一个人的职业发生变动后,不仅他的社…  相似文献   

13.
胡娜 《兰州学刊》2008,1(5):174-177
当代世界,消费主义漫漶于全球。在广告、媒体、信息工业及数字化、图像化消费兴起的时代,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地是消费类像,消费符号。商品的价值已不再是商品本身是否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或物质性的交换价值,而在于可以不断消费的符号价值。当代符号经济正是在融合了符号消费的种种特征,并在将其体系化的基础上,建构的一个包含“体验”、“融合”“创新”、“品牌”等当代社会所认可的多种价值形式的符号世界,并努力朝向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化运作的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广告表现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广告体现着文化 ,广告面对的是具有文化的消费者。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 ,实际上是对广告所折射出的文化欣赏认同与否的反应 ;长期文化熏陶使消费者形成的心理定势和思维倾向影响着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感情。文化影响着广告的表现效果 ,广告的表现效果离不开对文化及文化心理的领悟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文化是整个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前,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谈及消费,人们一般把它仅看成是衣食住行,这种概念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一种语言习惯。其实,消费不仅包括衣食住行这些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且还包括娱乐、享受和发展。而对于消费文化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各抒己见、争论不已。笔者认为,消费文化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  相似文献   

16.
现代广告是以广告为载体,以推销为动力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宗旨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它既有商业性,又有娱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广告文化的批判在于它的“虚假性”,即广告消费的虚假性、大众需求的虚假性以及文化幸福感认同的虚假性。广告文化的真正负面性在于:广告传播助长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媚俗的广告传播异化了社会价值,导致受众价值判断迷惘。  相似文献   

17.
吴琳 《理论界》2012,(1):4-6
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并未使我们感到喜悦,消费至上的消费逻辑也没有给人们带来所谓的个人生活自由,人们感到了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愈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揭示了劳动的商品化过程与劳动产品的货币化过程也就是人的奴役过程和人的物化过程。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物的消费逻辑遮蔽了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关系,人的物化过程遮蔽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有机社会关系。因此,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对为理解和克服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警醒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豪 《天府新论》2020,(6):92-100
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主义共有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二者在新时代的中国同时在场。然而,人们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商品符号意义的支配,沉迷于炫耀性消费和过度消费,造成精神与物质需要的双重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进而与美好生活需要相背离。为此,我们需要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立足于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明确消费主义的边界,以高品质生活观代替节俭性消费观,并在承认商品符号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伦理的关照和人的主体性回归,对商品的符号意义加以建构,实现对消费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艾罗补脑汁是黄楚九经营的中法药房的主打产品。它在1904年问世后,依靠政治化的广告宣传和花样繁多的广告手法、促销策略,迅速塑造了人们用药品、食物可以补脑的想象和认知,推广了脑为一身之主这样的科学认识,以及有关脑的新名词的传播。艾罗的广告宣传虽然不实,但艾罗的政治化宣传手法及各种促销策略激发和创造了消费者的真实补脑需要与心理渴望,造成了很真实的社会效果。受艾罗广告煽惑的消费者,与其说是在消费艾罗补脑汁的实物,毋宁说是在消费艾罗补脑汁所建构出的象征价值及社会文化意义;与其说他们补脑的渴望来自身体的自然需要,毋宁说来自商业与文化的建构,来自黄楚九的生意经,来自补脑的政治学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在城乡深入开展的经济改革这股强大的社会潮流,除了对家庭职能、结构与内部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外,而且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一、一定的经济关系产生相应的家庭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哲学、社会学的一般范畴来说,它概括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生活作风,也不是指一个人的风格。它是人们生活行为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