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电对抗是光波段的电子战,其技术体系包括光电侦察告警、光电干扰和光电伪装与防护等主要方面。利用仿真方法开展光电对抗技术研究,是提高光电对抗技术水平及其效能的一条高效便捷的途径。仿真分全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两种主要手段,包括光电威胁目标仿真(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光电对抗手段仿真和光电环境仿真等方面。光电威胁目标仿真多采用半实物仿真方式,通过建立并运用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模拟器,进行激光欺骗干扰、红外诱饵干扰、红外定向干扰、烟幕干扰研究及其效能评估研究。光电干扰设备和光电环境仿真多以全数字仿真为主,半实物仿真为辅助,通过建立并运用干扰手段数学模型及光电环境仿真模拟器,开展光电侦察告警以及光电干扰技术体制研究。光电对抗仿真与效能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光电对抗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比较成功的应用有激光角度欺骗干扰半实物仿真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2002050289舰载激光告警中的匿影技术犤中犦/安化海,张亚梅∥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1).-1~42002050290基于散射探测的光源定位技术犤中犦/魏东,孙旭∥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1).-16~212002050291激光告警中的信号探测原理犤中犦/付伟∥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1).-5~152002050292激光敌我识别技术犤中犦/林锁,褚丽莉...∥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1,(3).-19~212002050293激光敌我识别及其对抗技…  相似文献   

3.
美军光电对抗技术、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军用光电装备所取得的巨大军事效益出发,强调与之对抗的光电对抗的迫切需求,从激光告警、多波段红外/紫外告警、激光有源干扰、红外有源干扰及烟幕无源干扰等技术及装备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美军主要光电对抗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其发展的特点,探讨了美军光电对抗技术及装备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领域与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对我国光电对抗技术及装备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乔健  邵帅 《光机电信息》2010,27(11):7-11
舰载光电对抗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舰艇免受反舰导弹等的攻击。本文从海军舰载光电对抗系统的组成出发,针对舰载光电告警技术在整个对抗体系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舰载红外告警、紫外告警、激光告警、雷达告警以及复合告警的性能和特点,并对舰载光电告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导弹逼近光电综合告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场上大量的应用,光电综合告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近年来发展迅速。光电综合告警可对激光制导武器(激光制导导弹、炸弹和炮弹)以及各种导弹进行告警,并能引导各种激光、红外干扰设备实施干扰,使军事平台的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文中介绍了红外、激光和紫外综合告警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数据融合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光电对抗技术与装备得到飞速发展。本文从光电告警装备、光电干扰装备与光电防御装备三个方面,讨论一下国外光电对抗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激光干扰远场光电探测器能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激光武器对抗光电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技术,综合分析了激光大气传输、大气湍流效应、探测器自身因素、激光干扰系统瞄准精度等因素对激光干扰效果的影响.以CO2激光辐照红外成像制导武器为例,研究了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建立了激光有效干扰远场光电探测器时所需激光能量的估算模型,总结了形成有效干扰所需激光能量估算的一般方法,丰富了激光与光电探测器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光电对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光电技术,包括先进的光电探测技术和先进的红外,射频,激光威胁告警与干扰技术以及系统综合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的光电技术,包括先进的光电探测技术和先进的红外,射频,激光威胁告警与干扰技术以及系统综合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光电干扰技术在编队防空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对抗反舰精确制导武器,在防空体系中大力发展光电干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抗反舰导弹可采用光电无源干扰(烟幕、伪装与光电假目标)。激光有源欺骗式干扰以及强激光致盲干扰等,文中对此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用多触头微波探针 ,对 Ga As单片集成激光器驱动电路芯片进行了在片测试和筛选 ,测得芯片频率响应带宽为 3.8GHz.使用高速增益开关半导体激光器作为采样光脉冲源 ,采用了背面直接采样方式建立了电光采样测试仪 .检测了 Ga As单片集成激光器驱动电路芯片内部点的高速电信号波形 .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子轰击 n- Ga P晶体作为外部电光采样材料 ,用倍频移相扫描电光采样技术和反射式光路结构 ,对 ITO共面波导上的微波信号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 ,用质子轰击的方法可以使n- Ga P样品的电阻增大四个量级 ,接近于半绝缘材料 ,能有效地减小 Ga P晶体内部自由电荷对电场的屏蔽效应 .在 2 .30 GHz微波信号时 ,质子轰击 Ga P外部电光采样测量获得了 40 m V/Hz的电压灵敏度 .  相似文献   

13.
红外与激光主/被动联合跟踪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针对单站红外被动式跟踪存在可观测性问题,提出红外与激光主/被动单目标联合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三维空间任意机动目标的跟踪问题,将参考文献[1]给出的一维机动目标“当前”统计模型推广到三维情况,得到三维情况下跟踪任意机动目标的状态方程和跟踪系统的非线性测量方程,然后对红外探测器测量的角度信息和激光测得的距离信息进行融合对准,得到正确的测量值。最后,提出扩展的自适应卡曼滤波算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研究表明方案可行,可同时对三维空间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4.
激光近炸引信对抗技术主要采用高重频激光有源干扰技术,由激光干扰机对来袭导弹发射高重频激光干扰脉冲,使激光干扰信号在远距离上提前进人激光近炸引信的接收视场,以压制真正的目标回波信号,形成有效的距离欺骗,引起导弹的早炸.还可采用激光无源干扰技术和强激光致盲干扰技术,或阻断激光近炸引信的光路传输,或形成空中假目标,或将激光近炸引信的光电探测器致盲。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为信作用方式自适应技术研制的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本系统的研制通过引信自适应一些不确定的作战条件,作战参数的变化,准确判别目标,在最佳时刻,最佳距离,选择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能力,针对系统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就三支路小视场探测方式,光信号基准时刻精度提取,抗海浪干扰,海情识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系统的原理框图及软件流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方案要求并经过了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6.
激光辐照对长波HgCdTe光导探测器电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波HgCdTe光导探测器进行了低于其永久损伤阈值的变功率激光辐照 ,测量辐照前后器件的电阻 温度特性 ,用电阻 温度特性研究材料参数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辐照后HgCdTe探测器件的组分变大 ,并由此计算得到探测器性能突变后 ,器件的电子迁移率与电子浓度均有一定程度减小。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激光辐照的热效应使N型HgCdTe光导器件的表面及体内均产生的一定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雷达是最近几年成像激光雷达发展的重点,它采用高重复频率、高峰值功率的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高灵敏度的雪崩二极管探测器,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价格低,可用扫描成像或非扫描 成像,探测大多采用直接探测体制,在军事和国民经济中都有着广阔应用前景。文中简要介绍了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雷达的研究及其在军事中的应用,包括精确制导、风速测量和直升机防撞等。以几种典型激光雷达为例,概括了激光雷达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激光照明的大气后向散射理论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分析了瑞利与米氏散射模型的后向散射对 激光照明的影响,讨论并计算了不同气溶胶模型的散射相函数。建立了激光照明后向散射的物理模型,提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的后散射影响函数及其解析表达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面阵CCD 探测器对实际大气条件下后向散射对照明的背景干扰进行了测量,对模型理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环境振动使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自适应抗振干涉术是当前清除干涉仪受外界振动影响的有效方法,也是国际上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文中研讨并总结了国际上在这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激光多周期测距方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了脉冲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脉冲激光测距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光多周期测距方法,即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驱动发射激光主波脉冲,从而形成振荡,通过测量多个周期内的时间积累后取平均而计算距离的一种方法。阐述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就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组成框图,分析了提高其精度的关键技术,实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的短距离测距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