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6)
目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主流越来越倾向于产教结合。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想使该专业学生具有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就必须走产教结合的道路。文章在研究产教结合教学实践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产教结合教学实践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平面设计专业是全国各类高校中蓬勃发展的年轻专业,自专业设置以来,已经培养出了大批合格、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但是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成为这门专业发展的瓶颈。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什么是平面设计实践能力谈起,就如何提高该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高校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其实践能力差等问题逐渐暴露,为此,高校应切实提高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章分析了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结合三螺旋模型理论分析了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问题在于产教融合合力不足、驱动力不足、创新力不足等,提出了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多边关系、创新产教融合组织模式以及高职院校合理配置实践课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教学方法关系到如何教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到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部分学校一直沿用讲述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平面设计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文章从当下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方法的不足谈起,并就几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4)
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一项标准,实践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目前社会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重点转为对教学基地的建设。文章主要对高校平面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6)
应用韩语专业的建设与实践,需要顺应市场的需求。产教融合是应用韩语专业建设与实践的重要模式,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存在软性条件不理想、政策制度不健全、供给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针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韩语专业建设与实践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化教学条件、完善相关制度、调整专业布局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当今社会发展对不同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行业的人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新技术的发展给平面设计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拓宽了平面设计专业的领域,教师需要将平面设计和新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产业的发展,将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融入教学,帮助教学更好地开展。如今的高职院校教育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发展教学制度和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该文论述了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5)
文章结合湖北省品牌专业汽车营销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实践,对汽车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团队与师资建设、教学资源与实践保障、专业创新发展与产教融合等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建设与改革的建议,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机制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处在必要的转型期。平面设计专业属于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而《平面设计》课程旨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基础。本文从"任务引领教学法"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出发,结合我校平面专业开展的"3+1+2"前室后企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阐述了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
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教育创新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依据产教融合和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内涵,结合湖南工业大学教育改革,在整合各方面生产要素、对接产业和市场、共建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探索产教融合、多元主体下的实践模式,可为我国高校推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产教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8)
广告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各大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发展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大连艺术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偏重艺术与平面设计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对平面设计类知识有所偏重。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连艺术学院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的,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方法,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
本文从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出发,剖析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产教融合传统教育模式、校企角色定位、利益冲突和学生方面等存在的困境,然后提出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产教融合培养困境破解措施:政府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内功;企业应立足长远的人才驱动效益战略;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健全多元经费投入机制;营造社会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目前,艺术设计教学的产出和就业矛盾成为了主要问题之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阐述产教深度融合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分析目前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产教深度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大楼为例,探讨了高校产教融合建筑工程的设计实践。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概况和基地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规划指标等。然后详细讨论了建筑设计策略,包括高山流水设计理念、空中叠苑的微气候环境营造、校园客厅的激活校园空间以及厚德崇商的建筑造型设计。通过对项目概况、建筑设计策略、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该项目在规划、功能、造型和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希望该案例能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发展职业教育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办学模式是一所学校整个教育思想的反映,是教育理念物化的象征,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以"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为理念,以"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为指导方针,成为"产教园区化"的新型职业院校,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力量发挥了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
文章通过阐述"一带五基地建设"的内涵特征,分析产教融合下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一带五基地建设"下高校外语教学产教融合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研究如何促进高校外语教学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5)
平面设计史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理论课。内容枯燥、繁多是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影响了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来,平面设计史课程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一直持续。然而,究竟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真正地适应了艺术设计类理论课程的特点与意义,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否真的对症下药,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该文作者从事平面设计史课程教学多年,也在中外不同高校课堂中聆听过多位优秀教师的讲授。该文基于国内平面设计史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分析思路和实践措施,以期让学生理解并重视平面设计史课程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明确将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要举措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提出教师、学生、企业、地方政府、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互融合的城乡规划"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产教融合中心平台,创建协同育人环境,高校、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完成对城乡规划"4+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最终构建城乡规划"3+1+1"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明确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意义,并强调要“推进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此背景,很多地方高校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新机制,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时代意蕴,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育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育人机制新路径,从而促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为各行业输送堪担大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更好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