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画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美学思想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与借鉴。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对具体建筑作品的分析,探求山水画中的意境在现代建筑中的转译与体现,为以后建筑的空间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本次文化广场设计引入中国山水画概念,借鉴中国山水画蕴涵的景观空间营造法,通过巧妙的理水、理石、理树,营造富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同和文化广场,使之体现独特的中国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3.
付玉峰 《建筑结构》2021,51(11):后插23-后插24
中国山水画深刻影响着中国园林与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因山水画的构建与绘制不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思维与空间审美意识,且造就中国特有的山水人文情怀,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共生感.故用山水画布局构思、元素运用营造新的景观空间与形态,不仅是保留民族地域文化色彩的重要手法,也是将自然美转换、演绎到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一种新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作为一种以描绘自然山川为主的中国画,与传统村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水画中的景观与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景观之间具有关联性和契合性,两者的布局结构都可用点、线、面来表示。文章以青山村为例,在山水画视角下对其公共空间的景观现状进行审视和分析,并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山水画的景观绘画章法和审美理念,探索青山村公共空间景观的提升方法。通过打造村落“画眼”,营造步移景异、富有意境的公共空间景观,彰显青山村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其人居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传达的美学价值,其次分别从空间布局、营造方式、造景元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瑾  王洪成 《园林》2020,(3):20-26
本文在中国山水画与传统造园发展相辅相成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画游-园游"的角度,尝试就山水画理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实例的造园手法,分别从"物游"与"心游"两个层面分析画理在造园实践中的表达,为设计者从山水画的"画游"角度去理解传统园林的"园游"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创作中,留白能够巧妙地营造出画面的氛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也形成了奇妙的艺术效果。文章以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作品为例,分析马远山水画中的留白在画面中所创造出的意境、气韵和空间虚实的美。  相似文献   

8.
"君子慕林泉"~([1])是古代文人创作山水画和园林的追求。文章基于类型学的视角,对山水画与园林中环境与人的行为构成法则的研究,理解在传统自然观指导下的居游空间的特点,以建筑学的手法创作分析性质模型对其进行抽象表达。探求传统思想影响下的营造理念,在当代居游空间创作中的现实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对大观园的空间营造与当时寓画于园的宗旨息息相关,以山水画的空间法则解析大观园园林空间营造意匠,可以拓宽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画意内涵。大观园园林空间在动态游观法则下,从整体与局部、空间序列、景观集群三个方面推进了园林空间形态的完善;在气韵生动法则下,从风声、水声、动物声三种声景营造加强了园林空间结构的音韵流通;在象征隐喻法则下,从植物象征与文学象征引发了园林空间氛围的意境呈现。大观园园林空间的画意营造,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核,又有园林空间形态、结构与氛围方面的创新和拓展,体现了诗意栖居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1)
梅清是明末清初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家,其山水画的空间与意境的营造艺术特色鲜明。文章着重对其山水画的空间与意境营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对大观园的空间营造与当时寓画于园的宗旨息息相关,以山水画的空间法则解析大观园园林空间营造意匠,可以拓宽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画意内涵。大观园园林空间在动态游观法则下,从整体与局部、空间序列、景观集群三个方面推进了园林空间形态的完善;在气韵生动法则下,从风声、水声、动物声三种声景营造加强了园林空间结构的音韵流通;在象征隐喻法则下,从植物象征与文学象征引发了园林空间氛围的意境呈现。大观园园林空间的画意营造,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核,又有园林空间形态、结构与氛围方面的创新和拓展,体现了诗意栖居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4)
中国山水画所营造的意境一直是中国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随着建筑内涵的不断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作为设计元素也逐渐融入建筑设计。许多中国设计师以山水画意境作为建筑设计理念,并辅以新颖的形式表现。文章主要探究山水画意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9)
空间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而空间表现是否得当,更是对整个画面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十分独特的表现意识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从而使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风貌。鉴于此,文章概述了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发展历程,并就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6)
留白,即中国书画艺术创作时在作品中留下的相应空白,使画面和章法更为协调、精美,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因素,留白亦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中国山水画中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是营造意境氛围的良好手段,中国山水画能在有限的形式氛围中形成容纳百川的姿态,正源于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姚亦锋 《城市规划》2019,43(11):120-127
乡村景观审美的深层次观念是人地关系,而非表层的"好看",深刻地联系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传统乡村与山水画意境同脉同源,乡村审美空间有对应山水画的特质、结构和哲学目标,具有含蓄淡雅的美学风格,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以山水画作为基点审视乡村景观的诗意栖居结构体系,分析乡村审美多尺度空间的关系以及脉络过程。现代中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发展,许多乡村传统的审美空间面临解构和重构,传统人文理念丧失。中国山水画是探索乡村审美传统以及现代空间构建的重要途径,希望以艺术的视角规划实现地区人类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运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5)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内涵之一,是艺术表现的灵魂。就中国山水画而言,所有传世经典之作无不充满意境,历经千百年审美价值的嬗变,仍然散发出引人入胜的魅力。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个人文化底蕴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能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冲击,使其产生共鸣。文章从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手段出发,探讨中国山水画中营造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画卧游与畅神的绘画法则使传统园林形成“游”的空间;将这种空间形式和中国传统戏剧空间作对比分析,会发现戏剧、园林、山水画的空间结构都在“动-静”的时间组合与时间互构中形成;因此,园林会呈现出和山水画一样时间关系,并在园林廊道1)的曲折与景物的设置之间的微妙关系下,使得“游”的时间控制得以实现,从而形成园林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