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雌二醇(E2)、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 [Lp (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50例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女性血浆E2、CRP、Lp (a)、FIB水平及QOL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浆E2、CRP、Lp (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女性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E2、CRP、Lp (a)、FIB水平对早期风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浆雌二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绝经后女性130例,分为研究组(65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65例无冠心病女性)。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浆雌二醇、NT-pro BNP水平。结果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位置的冠心病患者LVEF、LVEDd、LVEDP、血浆雌二醇及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对患者心功能有一定影响,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升高,血浆雌二醇水平降低。血浆雌二醇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血管,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血浆雌二醇水平能发挥预防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性激素及其比例关系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66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27例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载脂蛋白等指标。结果(1)SAP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2)ACS组LDL-C、甘油三酯(TG)、T与TE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2、载脂蛋白A(ApoA)则低于对照组。(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绝经后ACS与ApoA及LDL-C有显著相关性,线形相关分析表明TE2与胆固醇(TC)、LDL-C、载脂蛋白B(ApoB)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呈负相关。结论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水平及其比例关系,不能作为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比例失衡与体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导致ACS病理生理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绝经女性冠心病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检查血中雌激素2(E2)、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Ⅷ因子促凝血活性(ⅧC)的数值并进行比较,根据冠脉造影中危险分数与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E2水平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呈明显的降低现象,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的比值为37.9764.92,P<0.01,冠心病TC、TG、Fg及VWFAg较非冠心病对照组的水平呈明显的升高现象(P<0.05).同时,危险分数与射血分数也呈显著负相关(r=-0.367 4,P<0.05).结论绝经后的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血脂谱向着易患冠心病的方向改变.雌激素对凝血功能的调节可能是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危险分数是评价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绝经女性冠心病组 3 2例 ,对照组 3 0例 ,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 ,检查血中雌激素 2 (E2 )、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纤维蛋白原 (Fg)、凝血因子Ⅷ (Ⅷ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 :Ag)、Ⅷ因子促凝血活性 (Ⅷ :C)的数值并进行比较 ,根据冠脉造影中危险分数与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E2 水平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呈明显的降低现象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的比值为 3 7.97:64.92 ,P <0 .0 1,冠心病TC、TG、Fg及VWF :Ag较非冠心病对照组的水平呈明显的升高现象 (P <0 .0 5)。同时 ,危险分数与射血分数也呈显著负相关 (r =-0 .3 674,P <0 .0 5)。结论 绝经后的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 ,血脂谱向着易患冠心病的方向改变。雌激素对凝血功能的调节可能是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危险分数是评价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兵器工业521医院就诊的129例疑似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诊断分为冠心病组(68例)和非冠心病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冠心病患者中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39例(57.35%),其余29例(42.65%)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慌、心悸、气短、出汗、黑朦或晕厥、心前区憋闷不适。68例冠心病患者ST段压低和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者36例(52.94%),房颤、房性或室性早搏10例(14.71%),心率异常或各种房室传导阻滞22例(32.35%)。冠心病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t值分别为2.425、2.909、2.546,均P<0.05),且吸烟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χ^2=5.080,P<0.05),而绝经激素治疗(MHT)使用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χ^2=5.753,P<0.05)。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冠心病患者的各组病变血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908,0.118,0.834,0.398,均P>0.05),而绝经后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前组(χ^2=4.9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腹型肥胖、吸烟、糖尿病、绝经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23、1.226、1.058、2.035、1.037,均P<0.05),使用MHT是保护因素(OR=0.674,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部分女性冠心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应结合心电图和冠脉造影避免漏诊,绝经后此类患者冠脉病变较为严重,除了关注其危险因素外,应注重MHT。  相似文献   

8.
刘晓霞  亢瑞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25-372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复杂程度的冠心病患者与正常查体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清Ca2+水平的差别。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自2007~2008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各组患者术前的血浆FIB,APTT,PT及血清Ca2+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FIB水平在冠心病者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UAP组及AMI组明显高于SAP组(P﹤0.05);血浆PT水平在UAP组及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中、重度及闭塞者及双支,三支病变者血浆FIB水平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类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复杂程度不同,血浆FIB水平明显不同;冠心病病变类型不同血浆PT水平明显不同。推测检测血浆FIB、PT水平可能有助于冠心病分型及判别冠心病危险程度、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浆雌二醇(E_2)水平与冠心病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8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82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36例非冠心病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压(LVEDP)、E_2、NT-pro BN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_(12)及血脂检测结果;比较A组中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冠状动脉评分患者的LVEF、LVEDD、LVEDP、E_2及NT-pro BNP检测结果。结果 A组LVEF显著低于B组,而LVEDD、NT-pro BNP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VB12、FA及HDL低于B组,而Hcy、TG及TC高于B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的增加,绝经后冠心病患者LVEF、E_2水平显著下降,而LVEDD、LVEDP及NT-pro BNP水平显著上升(P0.05)。随着冠状动脉评分的增加,绝经后冠心病患者LVEF、E_2水平显著下降,而LVEDD、LVEDP及NT-pro BNP水平显著上升。E_2水平与HDL-C、维生素B_(12)及FA之间呈正性关系(P0.05),与NT-pro BNP、LDL-C、Hcy、TC及TG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体内E_2水平明显降低,E_2可能通过影响体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进而参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CHD组35例和CHD组63例,测定各组Hcy、Hs-CRP、FIB和D-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均高于非CHD组,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高均呈递增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均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和单支病变组(P均<0.01),双支病变组血清Hcy、Hs-CRP,血浆D-D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清Hcy、Hs-CRP、血浆FIB、D-D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比较AECOPD患者住院期间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内科或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收治的4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8~95岁,平均(79.75±10.26)岁。收集患者的住院期间一般资料、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四项、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气分析等。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EG与凝血四项、血气分析、炎性指标等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pa分析评估TEG与凝血四项的一致性。 结果AECOPD患者K值与FIB呈负相关(r=-0.42),与APTT(r=0.67)、TT(r=0.49)呈正相关;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49);α角与FIB呈正相关(r=0.39),与APTT呈负相关(r=-0.61);MA值与FIB呈正相关(r=0.68),与APTT(r=-0.60)、TT(r=-0.37)呈负相关;CI与FIB呈正相关(r=0.41),与APTT(r=-0.69)、TT(r=-0.37)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与K值、MA值的Kappa值分别是0.35、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与K值、R值、MA值、α角的Kappa值分别是0.48、0.49、0.31、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MA值与炎症反应指标CRP呈正相关(r=0.39)。TEG各指标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也有一定的关联性:K值与动脉血pH值呈负相关(r=-0.36),与PaCO2(r=0.37)、动脉血Lac(r=0.48)呈正相关;R值与动脉血pH值呈负相关(r=-0.39),与PaCO2呈正相关(r=0.35);α角与动脉血Lac水平呈负相关(r=-0.45);MA值与PaO2呈正相关(r=0.33),与动脉血Lac呈负相关(r=-0.42);CI与动脉血pH呈正相关(r=0.37),与PaO2(r=-0.37)、动脉血Lac(r=-0.41)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ECOPD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指标、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栓弹力图对评估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及内环境状态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冠心病患者为疾病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疾病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亚组、两支血管病变亚组及三支血管病变亚组,比较各亚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疾病组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缺血性心肌病亚组,比较各亚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结果疾病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三支血管病变亚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亚组、两支血管病变亚组,两支血管病变亚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亚组(P<0.05)。缺血性心肌病亚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Lp-PLA_(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疾病严重程度有显著关系,Lp-PLA_(2)可用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糖尿病急性冠心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的关系,为病情的评价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糖尿病急性冠心病综合征患者(200例)、非糖尿病急性冠心病综合征患者(187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p-PLA2水平,采用Roche E601型化学发光仪及原装试剂检测SF水平。行冠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结果 ACS组Lp-PLA2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SF水平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血浆Lp-PLA2和SF水平3支病变者高于1支病变和2支病变者,2支病变者高于1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PLA2和SF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5、0.667,P0.05)。结论 Lp-PLA2、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2.333,P0.01;-1.2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检测对预测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女性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诊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30例,年龄49~69岁,平均57.8岁,绝经后2~23年,平均13.2年。骨密度测量结果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选择30例未伴发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选择DEXA(Lunar,US)骨密度仪对两组妇女行骨密度测量,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妇女骨密度(BMD)、E2、TNF-α及IL-6水平,并对E2水平与BMD、TNF-α及IL-6水平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及血清E2均值分别为(0.53±0.08)g/cm2和(25.58±7.8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平均为(5.63±4.10)ng/L和(109.86±46.3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E2水平均与骨密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清E2水平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呈负相关,雌激素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组织代谢,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能够导致骨质疏松,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彦芳  吴媚  赵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66-3968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尼尔雌醇2 mg,2周1次,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TC、TG、LDL-C、ET-1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NO水平明显上升;②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TC、TG、ET-1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NO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1与TC、TG及LDL-C之间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NO与TC、TG及LDL-C之间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二者具有相关性;雌激素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有明显改善,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CRP的变化。方法:按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CD16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亦与CRP呈正相关(r=0.765,P<0.001),与(LDL-C)呈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的表达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反应了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分为轻型脑梗死组(40例)、中型脑梗死组(48例)、重型脑梗死组(40例),以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cy、hs CRP及血浆FIB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Hcy、hs-CRP、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2)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三组Hcy、hs-CRP及FIB比较,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y、hs CRP及血浆FIB的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9、0.427、0.366,P均<0.05);(4)Hcy、hs-CRP、FIB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阳性率(89.8%)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cy、hs-CRP及血浆FIB的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诱骗受体3(DcR3)、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绝经后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DcR3表达水平、RANKL表达水平、EMMPRIN蛋白表达量及BMD,分析DcR3、EMMPRIN、RANKL与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DcR3、EMMPRIN、RANK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DcR3、EMMPRIN、RANKL水平均高于低缓组,BMD低于低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DcR3、EMMPRIN、RANKL水平均高于中度活动组,BMD低于中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EMMPRIN之间呈正相关(r=0.426,P=0.001);DcR3、RANKL之间呈正相关(r=0.391,P=0.001);EMMPRIN、RANKL之间呈正相关(r=0.385,P=0.001)。DcR3与BMD之间呈负相关(r=-0.392,P=0.001);EMMPRIN与BMD之间呈负相关(r=-0.375,P=0.001);RANKL与BMD之间呈负相关(r=-0.222,P=0.048)。结论DcR3、EMMPRIN、RANKL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高表达,疾病越严重其表达越加剧,且与患者BMD相关,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2月青海省康复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157例,将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A组共85例,将未合并心绞痛的患者纳入B组共72例,同时选择76例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纳入C组,同时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人群8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水平。根据Gensini积分将A组和C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30分组、30~60分组、>60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影响糖尿病患者合并心绞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Gensini积分与FIB、D-D、Lp(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的FIB、Lp(A)、D-D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B组、C组的FIB、Lp(A)、D-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C组Lp(A)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Lp(A)、D-D、FIB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合并心绞痛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FIB、Lp(A)、D-D与Gensini评分呈正线性相关(r=0.426,0.382,0.315,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的FIB、Lp(A)、D-D水平升高,并且高于单纯糖尿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此外HbA1c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合并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关注其FIB、Lp(A)、D-D水平变化,预防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