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9-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药物治疗,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β、TNF-α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IL-1β、TNF-α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叶乐  郑拥军  朱紫瑜  王祥瑞 《上海医学》2012,35(6):476-479,45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53例临床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以超声定位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行射频损毁双侧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穿刺到位后行CT检查确认穿刺靶点。确定超声引导的到位率,评价患者射频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记录射频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共进行穿刺159次,在L3、L4及L5水平各穿刺53次。在L3、L4及L5水平的穿刺点与CT预设点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2.23±1.23)、(2.11±1.10)及(2.26±1.08)mm。以穿刺点与CT预设点距离≤5mm为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1.8%(146/159);以穿刺点与CT预设点距离≤4mm为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0.6%(144/159)。治疗后第1、2、3及4周的VAS评分分别为(4.71±1.62)、(3.49±0.93)、(2.58±1.72)及(1.69±0.4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82±2.38)分(P值均<0.05)。治疗后第1、2、3及4周的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毁损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到位率高、创伤小、疗效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内侧支三点阻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15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分为3组:超声引导下关节突关节(小关节)阻滞组(A组,n=50)、超声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组(B组,n=50)、超声引导下关节突关节+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组(C组,n=50).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记录神经损伤、穿刺点感染、中毒反应、药物过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周3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B、C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C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三点阻滞法近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28-130
[背景]评价数字血管减影机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病例报告]选择120例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椎间关节注射组(F组,n=60)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组(FB组,n=60).比较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QOL)及疼痛缓解率,并评估介入操作的安全性.结果见,治疗后FB组和F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1,3,6个月时FB组VAS,QOL及疼痛缓解率均明显优于F组(P<0.05).[讨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监视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去神经支配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去神经支配组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腰椎脊神经后支外侧支去神经支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向腰椎脊神经后支注射含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d、1周、1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半年时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去神经支配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0 min、1 d、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6个月时的VAS评分又接近治疗前水平。去神经支配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去神经支配组治疗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及背部局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等副反应。结论在DSA监视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简便、远期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应用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5~2018年收治确诊为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200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用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归纳该治疗手段的临床价值。结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为患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感进行评估,提示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疼痛逐渐得到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为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应用腰椎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对生活和身体的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艳伟  孟爱霞 《河北医学》2016,(7):1157-1159
目的:探讨 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治疗前、后采用 VAS 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定与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后随访第6个月进行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评分与 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 形臂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具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配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症患者,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行患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用药为0.25%盐酸利多卡因(内含醋酸泼尼松龙25mg+腺苷钴胺1.5mg),然后行手法治疗。结果:25例经1个疗程治愈;另7例经2个疗程治愈;其余8例经2个疗程好转。结论: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配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效果良好、持久,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腰神经后支射频与神经阻滞对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VAS及ODI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但腰神经后支射频疗效更为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法和单纯臭氧消融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70例,选择性分为治疗组(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组)和对照组(臭氧消融组).治疗后采用MacNab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银质针组及注射组,每组24例,银质针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注射组患者向腰椎小关节腔及内侧支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行神经阻滞。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2周、1个月、6个月时随访,并记录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银质针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下降(P〈0.05);注射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时VAs评分下降(P<0.05),但6个月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原酶联合臭氧及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胶原酶联合臭氧及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盘内注射臭氧加靶点射频治疗.结果: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采用单纯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术前两组年龄(P=0.646)、性别(P=0.823)、VAS评分(P=0.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阶段VAS评分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P=0.011)、6个月(P=0.040)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P=0.014)、6个月(P=0.013)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例感染脊柱间盘炎。 结论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笛 《疑难病杂志》2012,11(7):524-52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LDH患者,随机分臭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臭氧组给予单纯的臭氧溶核术,联合组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溶核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结果 2组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臭氧组(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臭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过敏反应、椎间隙感染或脊髓、神经、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治疗LDH安全、微创,较单纯臭氧消融术疗效更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手法复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患者1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8例。治疗组予药物注射、电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药物注射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Schober指数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月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月时,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Schober指数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药物注射、电针及手法复位的综合疗法与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比较,具有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功能及提高临床疗效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优化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射频组、射频联合三氧组与胶原酶治疗组,术后各组均应用中药乌桂四物汤加减辨证施治,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各时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射频联合三氧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射频联合三氧重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射频、胶原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运用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去神经支配技术对疼痛缓解、生活能力改善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对澳门地区70~94岁高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DSA定位下行相应41例次骨折节段单侧或双侧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去神经支配,用弯形尖针行后支内侧支穿刺,分别给予50Hz感觉、2Hz运动测试,70℃、90S两个射频周期的标准射频,共行122个脊神经后支射频的治疗,通过VAS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法、McGill评分,观察疼痛缓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VAS评分、ADL评分和McGill评分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01)。全组未见相应节段神经根损伤及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等副作用。结论高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相应节段的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射频去神经支配术,具有镇痛好、安全、有利于生活质量提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激光减压术和Disc—FX系统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激光减压术39例及Disc-FX系统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24例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法术前与术后7d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MacNab标准评定并比较术后6个月时的疗效,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MRI测得病变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d时VAS评分和术后6个月时椎间隙高度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同时点比较,术后7d时VAS评分和术后6个月时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降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减压术和Disc-FX系统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每组10例,分别用超声引导和盲穿的方法进行小关节阻滞,观察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CT证实),观察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30 min、1 d、2 d、6周时的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穿刺前VAS评分-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VAS评分〕、VAS评分减少≥3分及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结果 盲穿组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3.3±0.4)分,超声组为(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及盲穿组穿刺时间分别为(206±27) s和(397±31) 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共进行了37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32个,成功率达86.5%。盲穿组共进行了35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11个,成功率为31.4%。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VAS评分减少≥3分的患者数分别为8、9、9、9例,而盲穿组分别为5、6、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分别为7、8、8、8例,而盲穿组分别为4、5、5、5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随访,超声组总体缓解率为(72.3±14.0)%,而盲穿组为(56.7±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进行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准确性高,疼痛更轻微,耐受性更佳,可以缩短穿刺时间,且在穿刺后30 min的疗效优于盲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