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较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能力与其肝脏Ⅱ相去毒酶Alpha-及Rho-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mnsferase,GST)基因组成型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RT-PCR及RACE方法成功克隆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草鱼(Ctenophatyngodon idellu)肝脏Rho-GST(CSTR)基因cDNA全序列.应用半定量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外参照,研究鲢鱼、尼罗罗非鱼、草鱼肝脏Alpha-GST(CSTA)及GSTR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表明,3种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基因GSTR序列全长分别为1078 bp、904 bp、1104 bp.鲈形目鱼类的罗非鱼GSTR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而鲤形目鱼类的鲢鱼、草鱼GSTA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可见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GST基因组成型表达的高低可能与3种淡水鱼类生态习性及去毒能力有关,但对于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去毒能力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饲料添加剂硒(Se)和谷胱甘肽(GSH)对淡水养殖鱼类肝脏微囊藻毒素胁迫下去毒分子机理的影响,实验杂交罗非鱼一组喂食含0.15 mg/kg Se的富硒酵母粉饲料,一组喂食含普通酵母粉的饲料,喂食一个月以上;实验尼罗罗非鱼一组喂食含1 g/kg GSH的饲料,一组喂食普通饲料,两组均饱食10 d.所有实验组再均分两组,一组腹腔注射磷酸缓冲液(PBS),一组按体质量注射腹腔注射50μg/kg微囊藻毒素-LR(MC-LR),24 h后分离肝脏组织.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Se和GSH分别对罗非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诱导改变.结果表明,未喂食Se的实验组,杂交罗非鱼肝脏alp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腹腔注射50μg/kg MC-LR 24 h后,均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sGSTA和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较Se+PBS组略低,可能与添加剂的低剂量添加相关.喂食GSH的实验组,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MC-LR组,肝脏sGSTA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PBS组有诱导趋势;Se+MC-LR组GPX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Se+PBS组有升高趋势,而sGSTA和rho-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则轻微降低.本实验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研究了Se和GSH对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压力情况下,肝脏去毒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变化,为Se和GSH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的合理添加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镉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的组织学结构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斑马鱼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暴露组和高剂量暴露组,分别暴露于Cd2+质量浓度为0,5和25μg·L~(-1)的水体中30d后,取肝脏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1和gstr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暴露导致雌、雄斑马鱼肝细胞空泡化和细胞核固缩。低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仅MDA含量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MDA含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而高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SOD,CAT和GPX的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SOD和CAT的活性、MDA含量以及sod1和cat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r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结论】镉暴露可诱导斑马鱼肝脏的组织学损伤和抗氧化反应,且呈现出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臭氧对草鱼鱼种血液MDA GSH 浓度以及GPX 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0.118和0.278mg/L的臭氧处理草鱼鱼种,研究臭氧对草鱼血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浓度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DA浓度在两种质量浓度中暴露30min后显著升高.GSH浓度在0.118mg/L暴露90min后显著降低,在0.278mg/L暴露30min后显著降低.GPX活性在0.118mg/L暴露30min显著升高,并在90min的实验时间内维持在一恒定水平;在O.278mg/L暴露30min其活性显著升高,但之后便呈现下降趋势,并在第90min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对飞蝗天津北大港种群及河北沧州种群进行了生物测定与生化水平的比较分析,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天津北大港种群对马拉硫磷的LD50值为河北沧州种群的13.2倍,显示天津北大港种群已对马拉硫磷产生了耐药性.两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分析表明,以α-醋酸萘酯(α-NA)为底物时,两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以α-丁酸萘酯(α-NB)和β-醋酸萘酯(β-NA)为底物时,飞蝗天津北大港种群较河北沧州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为低,且具有显著差异.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对两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河北沧州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高于天津北大港种群.以上结果显示,天津北大港种群对马拉硫磷的耐药性,可能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而与靶标敏感性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镉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肝脏的组织学结构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斑马鱼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暴露组和高剂量暴露组,分别暴露于Cd2+ 质量浓度为0,5和25μg·L-1的水体中30d后,取肝脏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1 和gstr 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暴露导致雌、雄斑马鱼肝细胞空泡化和细胞核固缩。低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仅MDA含量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MDA含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而高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SOD,CAT和GPX的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SOD和CAT的活性、MDA含量以及sod1 和cat1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r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结论】镉暴露可诱导斑马鱼肝脏的组织学损伤和抗氧化反应,且呈现出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辣椒素(Capsaicin)对高脂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C57/B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食物组(Chow)、高脂组(HF)和高脂诱导干预组(HF+Cap);8周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体质量增长、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计算小鼠肝脏指数和脂肪指数;观察Cap对小鼠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影响;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不同组小鼠肝脏做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HF组小鼠体质量、腹围、肝脏和附睾旁脂肪质量远远高于Chow组(P0.000 1);HF+Cap可以减缓高脂诱导的小鼠体质量的增加(P0.01).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下降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增加.ALT,AST,GST活性与高脂组比较HF+Cap组得到改善(P0.05);肝脏脂肪变性、炎症与坏死得到改善.结论辣椒素对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 hexyl phthalate,DEHP)水污染对两栖动物肝组织的氧化损伤,将雄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暴露于浓度为10-7、10-6、10-5和10-4 mol/L DEHP的水体中,分别处理20、30和40d后取其肝脏做组织匀浆,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OD和GPX活性降低,CAT活性增高,MDA含量增加;比较上述酶在不同DEHP浓度和不同暴露时间变化的差异,显示随DEHP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其效应增强.但是,GST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上升;GSH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性.表明水体中DEHP污染可能通过影响林蛙肝组织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而产生氧化损伤效应,且这种毒理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和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
考察不同剂量的H2O2作用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后,细胞脂质过氧化、存活率、DNA片段化的变化情况,并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模拟物6A,6B-环己胺-6A′,6B′-硒桥联-β-CD(6-CySeCD)抗H2O2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的能力.结果表明:H2O2对NIH3T3细胞有严重损伤;6-CySeCD能有效保护细胞,防止紫外线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锰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中不同含量的Mn对虾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低氧胁迫下Mn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喂Mn的质量分数为150 ?g/g的饲料后,日本沼虾的超氧阴离子(O2·-)值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Mn对虾体内SOD,CAT和GPX的激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饲料中Mn的缺乏或过量都使它们的活性受到影响.在低氧胁迫下,饲料中适量的Mn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虾体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含GSH基因的质粒pGEX4T-1-GSH,转化不同的宿主菌(JM109,DH5α,XBlue,BL21),挑克隆,经重组鉴定(PCR方法),IPTG诱导,检测不同菌间GSH表达产量差异,同时将同种菌部分进行非IPTG诱导对照,比较表达量差异,旨在寻找高表达GSH活性菌。结果显示,质粒pGEX4T-1-GSH重组转化JM109,DH5α,XBlue,BL21,经IPTG诱导后,GSH的产量在BL21中较高,表明BL21可以是GSH的高表达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食源性成分降低丙烯酰胺及主要致毒代谢物环氧丙酰胺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利用比色法、酶活性检测及免疫分析等方法,从细胞谷胱甘肽及其相关酶解毒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环氧丙酰胺引起的人类乳癌细胞MDA-MB-231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环氧丙酰胺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毒性及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提高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升高,并且提高两种酶的蛋白表达量.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对环氧丙酰胺引起的MDA-MB-231细胞毒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臭氧评估模型的发展历程,在明确了现有评估模型在模拟植物自身防御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从气孔调节、抗氧化剂解毒和植物自身修复三个方面对植物的防御机制进行概述。归纳出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的概念,并总结了定量化植物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臭氧评估模型的发展趋势。指出:加强解毒模型的研究结合现有通量模型构建基于气孔吸收和植物解毒的评估模型是当前臭氧评估的必然趋势;开展非气孔吸收通量和冠层通量的研究,实现从叶片尺度到冠层尺度的扩展,是臭氧胁迫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含硫树脂的制备及在谷胱甘肽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孔苯乙烯树脂改性合成含硫树脂,考察了修饰条件对谷胱甘肽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在谷胱甘肽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3.0的缓冲液进行吸附,自制的含硫树脂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2mg/g湿树脂,选择质量浓度为0.5%的NaOH溶液洗脱GSH,解吸率可达70%以上。采用真实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收率为35%,纯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硒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排泄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所引起的病症 ,以及如何补硒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谷胱甘肽的巯基(-SH)与金纳米粒子的共价结合和氨基(-NH3+)与金纳米粒子的静电作用,使金纳米粒子自组装为有序的网状超分子结构,导致金纳米粒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从520 nm红移到668 nm,且在668 nm处的吸光度与谷胱甘肽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由此建立了以金纳米粒子为探针,简便、灵敏的测定谷胱甘肽的分析方法.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20 mg/L,检出限3.0 μg/L(3 σ,9.8 nmol/L).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组织细胞学分布、分子结构、分离纯化、酶学特性、硒的生物学作用诸方面,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现况予以综述,同时也阐明了该酶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发酵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三种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谷胱甘肽是生物体内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三肽,文中改进并比较了三种简单快速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比色法———四氧嘧啶法、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和DTNB法。四氧嘧啶法和DTNB法的精确度要好于亚硝基铁氰化纳法,并且能够避免半胱氨酸等含巯基化合物的干扰,相对标准偏差可以控制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9.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含有巯基的三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组织中,作为良好的抗氧化剂、解毒剂和免疫增强剂,对于水产养殖业意义重大。谷胱甘肽的研究为水产养殖新饲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谷胱甘肽在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抗氧化、解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