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比较相同麻醉深度下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恢复质量和用药相关费用.方法 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静吸复合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雷米芬太尼组(R组),分别以异氟醚-芬太尼、丙泊酚-芬太尼和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辅以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麻醉深度维持在Narcotrend D0~D2水平,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拔管后即刻、拔管后20 min患者意识状态(OAA/S)、疼痛程度(VAS)及主诉需要镇痛药的例次;术后24 h访视患者,记录有无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三种麻醉方式的用药相关费用.结果 三种麻醉方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组定向力恢复早于B组,其拔管后20 min患者OAA/S评分也高于B组(P<0.01).R组在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20 min VA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主诉需要镇痛药者也多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麻醉用药相关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三种麻醉方式麻醉苏醒速度相近,丙泊酚-雷米芬太尼苏醒质量较好,但麻醉恢复期疼痛明显.全凭静脉麻醉特别是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药相关费用高于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年龄21~5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Ⅱ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Ⅲ组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评分(RS)、意识状态评分(OAA/S)等。结果三组术中血压控制均较满意。术后Ⅱ、Ⅲ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较Ⅰ组短,躁动发生率稍低(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为鼻内窥镜手术提供安全、快捷、苏醒彻底的快通道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雷米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悬雍垂、鄂咽成形术或鄂咽成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30~5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雷米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4~8 mg/(kg·h),B组吸入0.5%~1%异氟醚,两组持续静脉输注雷米芬太尼0.2~0.3 g/(kg·min)。记录患者诱导前即刻(T1)、诱导完成后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以及手术开始20 min时(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呛咳、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T4时A组BP和HR显著降低(P0.01),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A组剧烈呛咳和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适合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8例,年龄20~7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0.5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S1组)、1.0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S2组),每组26例。术毕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并于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min(T2)、15min(T3)、30min(T4)对三组患者进行改良OAA/S评分及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S1、S2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T组,且S2组明显少于S1组(P0.05)。S1、S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S1、S2组T1、T2时改良OAA/S评分、T1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明显高于T组,且S2组明显高于S1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0.5MAC及1.0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更有助于提高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且1.0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唇腭裂患者,ASA Ⅰ级,年龄6个月至12岁,随机分成两组(n=20):S组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SR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患儿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并观察有无术后躁动等.结果:SR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S组(p<0.05),SR组插管时间短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较单纯使用七氟醚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在全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P组).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药浓度及用量、麻醉恢复期时间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期两组DBP、MAP、HR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BIS 45~60),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P组躁动、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均可安全应用于全胃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与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B组).A组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反应调整麻醉深度.在唤醒前约30 min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要求唤醒时停用丙泊酚和吸人麻醉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吸入麻醉药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及唤醒期间HR、SBP、DBP、BIS的变化.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清醒后随访患者对术中唤醒过程有无记忆.结果 患者的一般情况、唤醒期间HR、SBP、DBP和BIS两组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唤醒时BIS明显高于停药前(P<0.001),但是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对唤醒试验均无记忆.唤醒时间A组26.3 min±10.4 min,B组12.1 min±9.4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唤醒成功时,两组的唤醒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技术适合用于行术中唤醒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其唤醒时间短、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该麻醉条件下行BIS监测,有助于及时唤醒病人和唤醒后加深麻醉,亦有助于防止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整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ASA Ⅰ级唇裂婴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记录患儿入室后、气管插管时、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的HR、MAP;记录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所需时间、单位时间维库溴铵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P组气管插管时HR明显快于入室后及S组(P<0.01);S组拔管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到9分的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1);S组苏醒期躁动例数多于P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苏醒期呕吐;S组患儿的维库溴铵用量显著小于P组(P<0.01).结论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维持平稳,苏醒迅速完全,可安全用于婴儿唇裂整复手术,其不足是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全凭吸入七氟醚组(A组)和传统静吸复合组(B组).两组术前均给予盐酸戊乙奎醚1 mg肌注,咪唑安定2 mg静注.A组给予单纯七氟醚吸入诱导,置入喉罩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采用单纯七氟醚吸入;B组给予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静注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持续吸入,间断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监测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BP、HR、SpO2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至成功置入喉罩的时间和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时的心血管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开始诱导至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生命体征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的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麻醉诱导及苏醒迅速,能满足喉罩置入及外科手术操作的麻醉要求,并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观察学龄儿童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脑电参数的变化,比较术中情况及术后苏醒过程,为学龄儿童临床全麻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七氟醚在新生儿伞麻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年龄1~27 d新生儿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接受气管插管全麻:Ⅰ组使用8%七氟醚诱导、4%浓度维持;Ⅱ组采用8%七氟醚、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5 mg/kg诱导,3%七氟醚维持.监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5、30、60min及缝皮时的心率、血压.记录诱导至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Ⅰ组诱导至插管时间长于Ⅱ组(P<0.05),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1).与术前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5 min的心率减慢、血压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切皮时、手术开始15 min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全凭静脉麻醉与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行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及手术时间,喉痉挛、寒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少,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0例,ASA Ⅰ~Ⅲ级,年龄60~75周岁,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组(P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第3天检测血清S1000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结果 与手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MMSE评分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S组术后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4例(27%),P组为2例(13%).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3天NSE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并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这两种小儿手术中的复合麻醉法的比较,探讨怎么样更有效和安全的对小儿手术进行麻醉.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PI组=100)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100),P1组用异丙酚2mg/kg静脉注射至患儿入睡后,再通过回路或加压面罩半开放吸入吸氧和异氟醚至手术结束.KT组用咪唑安定0.1-0.2 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儿睡后,再以0.1%的氯胺酮液,术中维持直至术毕前10分钟停掉.通过对麻醉时间,麻醉的苏醒时间,循环,小儿的呼吸,以及在小儿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对比,得出结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麻醉时间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麻醉时间相似.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静脉麻醉法的苏醒时间.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呼吸抑制比较明显,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在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明显比氯胺酮静脉麻醉法低.所以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更适合应用在小儿手术中,它的安全性高,而且在小儿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不同麻醉方式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对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患者28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I组),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4、12h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两组血浆IL-6、IL-10水平在术后4h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2hT组血浆IL-6水平显著低于I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增强抗炎细胞因子反应,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为A或B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2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麻醉维持:吸入2%~3%七氟醚、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B组:麻醉诱导时静注丙泊酚2mg/kg替代依托咪酯,麻醉维持时泵入丙泊酚4~6mg·kg-1·h-1替代吸入七氟醚,其他麻醉药同A组。分别在麻醉前30min(T0)、术毕即刻(T1)及术后72h(T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T2时A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T0时,B组仍明显低于T0时(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显著降低,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及七氟醚加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R组)和七氟醚加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CS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h、3h、5h和24h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PR组、SR组和CS组分别有4例(20%)、有7例(35%),3例(15%)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PR组和SR组分别有2例(10%)和有3例(15%)MMS分值较低,CS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5h和24h三组MMS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均可引起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三种麻醉方法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眶壁骨折修复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丙?白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舒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的差异性,探讨眶壁骨折修复术更为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应用眶壁骨折修复术治疗的132例眶壁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跟踪随访,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MAP为(112.85±27.61)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100.27 ±22.78) mmHg;观察组的HR为(75.56±6.47)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70.54±6.27)次/min,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为(4.97±2.43) min,自主呼吸时间为(4.89±1.83) min,拔管时间为(6.37±2.17) min,镇静效果评分(OAAS)为(3.45±0.89)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相比,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而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Ⅰ、Ⅱ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行诱导插管,Ⅲ组除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外,其余诱导用药与Ⅰ、Ⅱ组相同。Ⅰ组术中维持使用异氟醚,Ⅱ、Ⅲ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kg),分别采用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各组均间断静注卡肌宁以维持肌松。观察各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最高(T3),切皮前(T4)、充气后30s(T5)、缝皮(T6)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记录拔管后15、30、6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Ⅲ组患者T2时心率(62.6±9.9)次/min明显低于Ⅰ组(74.4±12.3)次/min、Ⅱ组(72.5±11.7)次/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