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6例患者分别采取胸腔引流、支气管残端修补、胸膜余肺切除、胸廓成形术等治疗方式。结果23例(88.5%)患者经各种治疗最终获得治愈,手术死亡1例,瘘口未愈失访2例。结论充分胸腔引流能控制感染,彻底消除残腔,妥善封闭支气管瘘口是外科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冲洗引流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确诊后均在超声定位下胸膜残腔置入上冲洗管和下引流管,然后于上冲洗管滴注冲洗液,时刻保持下引流管通畅,并随着残腔变小随时调整两管位置.结果 7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中,经胸腔冲洗引流治愈5例,1例开胸手术治疗,1例转为慢性脓胸开放引流,无死亡病例.结论 胸腔冲洗引流可作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早期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5月各类肺切除术7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因呼吸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0年,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结论 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需多环节综合治理,提高支气管残端闭合技术、注重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防治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1987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手术治疗 2 4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经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 ,其中 10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瘘修补加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 ,14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瘘修补加胸廓成形术治疗。结果  10例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者皆一次性瘘修补成功 ,术后无复发 ,成功率 10 0 %。 14例首选胸廓成形术者 8例一次性瘘修补成功 ,6例复发 ,成功率 5 7 2 % (8/ 14 )。 6例支气管胸膜瘘复发者经再次手术行胸腔内大网膜移植后 4例治愈 ,2例再次复发后死于呼吸衰竭。瘘修补加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总的成功率为 87 5 % (14 / 16 )。结论 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操作简单 ,创伤性少 ,能明显增强支气管残端的愈合能力 ,是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运用不同方法闭合支气管残端的效果,以期减少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269例次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闭合方法,其中42例采用缝线缝合,占15.6%;应用切割缝合器共227例,占84.4%。结果术后共发生5例支气管胸膜瘘(总发生率为1.9%):其中有1例是采用传统缝线缝合(占2.4%),4例是采用缝合器缝合(占1.8%),两种方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不同方式闭合支气管残端仍存在手术失败,但其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1 2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支气管内膜结核、主气管肿瘤、术中污染及术后胸腔积液是高危因素。结论 肺结核术前正规有效抗结核≥ 3个月 ,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应超声雾化吸入 ,术中尽量减少胸腔污染 ,避免支气管残端肿瘤或结核的残留 ,术后彻底引流胸腔积液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运用切割缝合器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切割缝合器闭合支气管残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269例次行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闭合方法,应用切割缝合器共227例,占84.4%,其中137例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占60.4%,90例为标准后外侧切口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占39.6%。结果术后共发生5例支气管胸膜瘘(总发生率为1.9%):其中1例采用传统缝线缝合(占2.4%),4例采用缝合器缝合(占1.8%),两种方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上述5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中有2例死于相关并发症。结论虽然用缝合器闭合支气管残端仍存在手术失败,但其发生率可以接受,并且该方法并未直接导致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内镜切割缝合器与直线切割缝合器在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内镜切割缝合器可以广泛用于支气管残端的闭合。此外,采用缝合器可以减少手术术野的污染,将切割和缝合两种手术操作合二为一节约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运用不同方法闭合支气管残端的效果,以期减少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269例次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闭合方法,其中42例采用缝线缝合,占15.6%;应用切割缝合器共227例,占84.4%。结果术后共发生5例支气管胸膜瘘(总发生率为1.9%):其中有1例是采用传统缝线缝合(占2.4%),4例是采用缝合器缝合(占1.8%),两种方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不同方式闭合支气管残端仍存在手术失败,但其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诊断和防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肺切除术后BPF患 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胸腔冲洗引流、纤支镜或胸腔镜纤维蛋白胶封堵、手术瘘口修补加组织包埋后OB胶或纤维蛋白胶等.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治愈,死亡3例(死亡率15.78%).结论 BPF重在预防,治疗关键在于吻合口的缝合及加固.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胸膜瘘(简称支气管瘘)是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组1962~1981年间共做肺切除术184例。术后无一例发生支气管瘘。兹将我们的体会如下: 本组184例中男130例,女54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9岁。其中结核性肺部疾患69例,即空洞型肺结核40例,结核瘤及干酪灶19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8例,损毁肺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患115例,其中肺痛40例,肺脓肿29例,支气管扩张7例,肺损伤7例,炎性假瘤7例,肺囊肿5例,肺错构瘤3例,肺大泡2例,肺转移瘤2例,肺肉瘤1例,肺畸胎瘤恶变1例。手术种类:肺叶切除术135例,全肺切除术46例,肺段切除术3例。在184例中术后并发低血压2例,渗血2例,肺炎2例,死亡2例,其中1例纤维空洞  相似文献   

11.
李刚  肖凌  谭光忠 《现代保健》2010,(11):53-54
目的评价支气管残端闭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支气管残端闭合器226例次,其中肺叶切除206例,全肺切除20例。结果本组22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闭合支气管,1例支气管残端有少许漏气,1例支气管断端少许渗血,支气管胸膜瘘1例,无死亡病例,余均康复顺利。结论支气管残端闭合器操作简单,节约时间,闭合牢固,手术并发症少,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可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肺叶切除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及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X线摄片和CT检查予以确诊的100例先天性肺囊肿患者(婴幼儿占73%)行外科手术,其中行囊肿摘除术52例、单肺叶切除术39例、肺段切除术9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经引流治疗后痊愈。7例有轻度的咳嗽,随访2个月至3年,疗效良好无复发。结论先天性肺囊肿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叶切除是主要术式,部分病例可行全肺切除、楔型切除和囊肿切除。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64-2002共对肺癌患者3229例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其中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6例,占0.18%,现从病因、治疗和预后对BPF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全部为男性,年龄55-64岁,平均年龄61岁。周围型肺癌3例,中央型肺癌3例。术前治疗:1例予术前化疗(DDP+NVB化疗1个疗程),余5例无术前治疗。肿瘤病变部位:左上肺叶1例,左下肺叶1例,右上肺叶2例,右下肺叶2例。支气管胸膜瘘部位:右侧4例,左侧2例。手术方式:肺叶切除术3例,全肺切除术3例。支气管残段处理方法:1例予支气管闭合器处理,3例用双"7"号丝线结扎支气管残端外加"1"丝线间断缝合,1例用双"10"号丝线结扎支气管残端外加"1"丝线间断缝合,1例用3-0可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脓胸是心胸外科常见病,常因肺结核空洞或胸膜下干酪样病灶破裂感染胸膜而引起,也可由脊椎结核的椎旁脓肿蔓延而导致,主要继发于结核病或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由于治疗不当,容易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疾病[1]。自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以来,虽然结核性脓胸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欠佳,因此,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然被认为是结核性脓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16.
肺曲菌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65例肺曲菌球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根据65例肺曲菌球患者的特点,探讨其病因、诊断、手术指征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择期手术57例,急诊手术8例,无手术死亡且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大都无症状.有5例并发症脓胸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伤口感染2例,均治愈.随访1~44a,无一例复发.结论肺切除术是治疗本病较妥当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3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正确率76%.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16~135d,平均32.6d。32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130d带胸腔引流管出院。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左主支气管残端瘘伴脓胸1例,术后第4天左下余肺叶不张1例,胸膜左上肺叶切除术后1d血性胸腔引流液2500ml 1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2例,高热1例。全组患者随访10个月至11.5年,无一例再发肺曲霉菌病。结论胸外科临床应警惕肺曲霉菌病的误诊误治。该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方法:2003 年10 月-2008年12 月,对笔者所在医院25 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其中有3 例行肺动脉侧壁切除,2 例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8 例(32%),其中肺不张1 例,心律失常5 例,支气管胸膜瘘1 例,声音嘶哑1 例,随访时间8 个月-5 年,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9.5%、42.1%、32.4%.结论: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扩大了肺癌患者的手术指征,避免了全肺切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199例全肺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的病因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例全肺切除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结果199例全肺切除手术中,支气管残端均采用纵隔胸膜包埋;其中因肺肿瘤而实施全肺切除的189例,占95%;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者27例,占13.5%;术后30 d内发生各类并发症35例,占17.6%;其中心率失常20例,占20%,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死亡2例,死亡率1%。结论全肺切除的主要病因为肺部肿瘤;心包内全肺切除可提高病肺的手术切除率;支气管残端纵隔胸膜化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严格限制晶体补液量,滴注白蛋白等胶体液,利尿,减轻肺水肿,是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核术后采用胸腔留置浸洗方法治疗胸腔感染,并与传统胸腔冲洗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胸腔留置浸洗组12例,分为不伴支气管胸膜瘘组和伴有支气管胸膜瘘组,胸腔冲洗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胸腔留置浸洗组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治愈率达100.0%;胸腔冲洗组经治疗,除1例大咯血死亡,治愈率94.7%,2组患者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视屏胸腔镜引导下,行残腔充填浸洗药物溶液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彻底消除残腔内壁的感染病灶,感染残腔变为灭菌残腔而达到临床治愈,显著提高肺切除术后难治性胸腔感染的临床治愈率,使该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达到微创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