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2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行Ⅱ期翻修手术,Ⅰ期手术中的假体并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Ⅱ期置换手术后于4~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感染无复发.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85.46±8.32 vs 42.52±7.48,P<0.05).结论 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复发和提高二期置换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翻修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患者进行随访,用Harris评分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34.0±8.6)个月.27例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清创灌洗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术前Harris评分(45.0±14.9)分,术后(89.0±10.2)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042).结论 疼痛性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的翻修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等选择不同的假体类型,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功能锻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2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出院后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延续护理)和对照组(32例,自行护理).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血糖控制和对手术满意度.结果 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为91.40±7.30,对照组为84.20±15.80,优良率观察组为83.33%,对照组为56.25%,得分及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90.00%,对照组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0.40±5.70)分,对照组(81.40±7.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32,P<0.01).结论 延续护理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组中行保留假体清创术共6例,对失败的4例患者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5例,3例行一期翻修术;患者术后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时间24.6个月,未见感染征象;12例患者均获一期愈合,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50.6±6.42、68.2±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期翻修术患者间隔时间为2.1~4.6个月,平均间隔时间2.2个月;采取二期翻修术患者随访未见感染征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临床治疗较复杂,针对术后感染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二期翻修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g/L,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8年3月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2±1.2)h,术中平均输血(620±120)ml.术后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0±6.0)个月.其中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肢体不等长达1.5 cm,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8.0±3.6)分,较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的(28.0±4.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严格病例选择、充分术前准备、重视手术操作、防治术后并发症及积极的术后康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5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2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前、术后6个月、1年、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3年.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问、术中失血量高于B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6个月、1年、3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1年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时A组Harris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且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6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雷奈酸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分别给予雷奈酸锶和安慰剂预防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arri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假体周围骨密度以及骨溶解情况.结果 雷奈酸锶组术后1个月、1年、2年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术后3d、1个月、1年、2年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术后1、2年假体周围骨密度分别为(1.42±0.10)、(1.41±0.13) g/c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12)、(1.21±0.14)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锶组患者衬性骨溶解及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均为13.3%(4/30),均低于对照组的30.0% (9/30)、26.7%(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奈酸锶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4例,一期行清创后抗菌素骨水泥旷置术,控制感染后二期翻修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Harris评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例患者随访1年后失访,1例患者感染复发后拒绝进一步治疗,2例分别于术后等3、4个月再次感染,行旷置术及再次翻修,其余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X线片未见影响假体稳定的骨吸收,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8.3±4.1)分提高到术后随访结束时的平均(80.1±7.6)分。结论明确诊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结合骨水泥占位器,二期翻修治疗可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应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7月进行Ⅱ期翻修手术治疗的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Ⅰ期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8.15±2.07)mm/h及(3.17±0.83)mg/L,均低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Ⅰ期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70岁以上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68髋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和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8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5.4±3.2)个月,主要从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总活动范围及髋疼)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1)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的平均麻醉时间分别为(114.8±18.3)min、(76.5±12.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1.5±12.9)min、(63.1±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3.7±100.5)ml、(328.1±8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的Harri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8.2±6.3、63.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置换术均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就术后疗效(髋关节活动范围及Harris评分)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针对不同患者,需综合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术前的生活状态、活动量、预期寿命等因素,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比较微创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1例,髋内翻2例,内固定松动2例;对照组感染1例,髋内翻3例,内固定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32.79±5.48) min、(140±46) ml、(3.56±0.7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05±9.71) min、(325±74) ml、(6.31±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Harris评分为(92.51±6.78)分,对照组为(92.38±6.5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为(70.63±5.31)分,对照组为(83.29±5.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6、12.902,P< 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微创PFNA内固定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功能和早期负重方面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物型加长柄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两组患者术后连续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及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用于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可提高手术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51例60岁以上、合并重度骨质疏松(Singh指数Ⅲ级以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骨折分型采用Tronzo-Evan分型,骨质疏松程度评价采用影像学Singh指数评估.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抽取病例,髋关节置换组19例,采用改良Gibson切口,置入合适的髋关节或者人工股骨头假体;DHS组32例,采用髋外侧入路,置入DHS.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CPM机锻炼,术后3~7 d开始逐渐下床负重;DHS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2~10周后开始部分负重.结果 51例患者中4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40.5(28.1±11.9)个月.髋关节置换组19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8例(94.7%)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或良,1例差.DHS组28例获得随访,其中23例(82.1%)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优或良;5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开始负重时间为(8.3±4.2)d,DHS组为(43.6±1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短于DHS内固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内固定;可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止痛药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外侧人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自体松质骨植入和同种异体骨植入两种方法治疗早期(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4例(27髋),按病床单双号随机分为自体松质骨组14例(15髋),同种异体骨组10例(12髋);自体松质骨组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同种异体骨组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术后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自体松质骨组15髋均稳定,同种异体骨组12髋中10髋稳定.自体松质骨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4.7±6.5)、(50.2±7.4)、(92.2±6.3)、(96.8±3.5)分,同种异体骨组分别为(45.6±5.7)、(65.3±6.5)、(91.5±7.6)、(92.3±4.4)分,两组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髓芯减压基础上与同种异体骨植入相比,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稳定程度好、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Ⅰ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与内固定失效后再行THR的疗效,探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内固定失效后行THR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Ⅰ期行THR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KP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两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关节感染、翻修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114.82±32.1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0.63±16.24) min,术中出血量(551.73±241.62) 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14.46±156.7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Ⅰ期行THR手术风险低于内固定失效后再行THR,但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两种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治疗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一期翻修术组)21例和观察组(二期翻修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其他感染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d及7d观察组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其他炎性因子及其他常见感染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相关指标的不良影响小于一期翻修术,因此更为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