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红  陈忠高 《水产养殖》2009,30(1):25-26
长江水体生产的水产品(俗称“江鲜”)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长期以来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由于环境和捕捞强度等多种原因,产量越来越少,进行养殖开发十分必要。然而,由于长江水流急,潮差大,泥沙多等独特的水文环境,开展养殖生产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技术性更强。2006年开始,结合实施渔业科技项目,在如皋市长江江段水域进行了浮筏式网箱养殖生产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2.
长江水体生产的水产品(俗称“江鲜”)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长期以来其主要来源是天然捕捞,但由于环境、捕捞强度等多种原因,产量越来越少,市场紧缺,市价较贵,进行养殖开发十分必要。然而,由于长江水流急,潮差大,泥沙多等独特的水文环境,开展养殖生产难度较大,风险较高。2006年开始,笔者结合实施渔业科技项目,在我市长江江段水域进行了浮筏式网箱养殖生产技术开发,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体生产的水产品(俗称“江鲜”)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长期以来其主要来源是天然捕捞,但由于环境、捕捞强度等多种原因,产量越来越少,市场紧缺,市价较贵,进行长江浮筏式养殖开发十分必要。然而,由于长江水流急,潮差大,泥沙多等独特的水文环境,开展养殖生产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为此,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们将海洋、水库、湖泊大水面网箱养殖技术移至长江水域,开展了长江浮筏式网箱养殖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洲鲥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苏南水乡,原是我国长江鱼最主要产区,但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再未见野生长江鱼。为探索鱼这一名贵品种的养殖可能性,2003年6月我市引进同纬度北美洲鱼受精卵3万粒进行孵化及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试验和生产效果,至2004年1  相似文献   

5.
黄鹤忠 《内陆水产》1998,(12):16-17
在河蟹人工养殖生产中,养殖成活率的高低,是影响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调查,总结出如下一些关键技术,以供参考。1选择优质苗种选择抗病力强、种质好的河蟹苗种是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的物质基础。目前市场上的河蟹品种虽然都叫中华绒鳌蟹,但由于其长期生长的水系、盐度、温度等条件不同,形成了一些地区种或亚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力有所不同,因而其养殖成活率也有较大差异,最好选择长江水系河蟹(俗称长江蟹)作为养殖对象。其中又分3类:第1类是从长江中捕捞获得的各种规格蟹种,这种河蟹苗在上溯徊游…  相似文献   

6.
刀鱼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由于环境、捕捞等诸多原因,资源衰退严重,个体低龄化,群体趋小化,产量逐年减少,由此带来了该品种市场高价位。因此,进行长江刀鱼种质资源保护与驯养技术的研究,并逐步过度到人工养殖,十分必要。由于刀鱼天生应急反应极强,对不良环境忍耐力极低,而且极易受伤,离水瞬间即亡。因此,进行人工养殖的第一步就是要攻克天然刀鱼苗捕捞暂养运输技术难题,于2006年7月24日至8月12日在上海水产大学等学研单位专家的指导下,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如皋市江段港叉浅水区进行了刀鱼天然苗人工捕捞暂养运输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属于草食性鱼类,分布广泛,北至我国的黑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青、鲢、鳙一起统称为“四大家鱼”,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1]。目前我国草鱼的年产量在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排名第一,据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草鱼养殖总产量为5670000t,约占中国淡水鱼养殖总量的20%[2]。由于江河、湖泊的环境变迁,捕捞过度等原因,近些年来草鱼自然资源量锐减,个体的经济性状指标也有所下降。目前养殖的草鱼主要是通过从江河中捕捞的野生草鱼直接作为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由于缺乏人工选育改良,加之有些苗种生产单位不注重亲本留种规程,造成了养殖草鱼的种质退化,主要表现为抗逆性差、生长性能下降[3-4],制约着草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待培育生产性能优良的草鱼养殖新品种,促进草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长江刀鱼资源,本文开展了长江刀鱼在千岛湖的网箱驯养试验。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利用长江南通段捕捞的刀鱼苗种分两个批次运输至千岛湖进行驯养。至2013年9月,经过两年的养殖驯化,第一批刀鱼平均体长28.8 cm、平均体重74.5 g,成活7500尾,成活率35.30%;第二批刀鱼平均体长20.9 cm、平均体重21.4 g,成活9500尾,成活率68.10%。同时,在刀鱼捕捞、运输、转运、投饵、驯化和日常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刀鱼通过转运在内陆大水面进行网箱养殖具有可行性。这为日后开展刀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4,(6):3-4
凤江公社位于粤东饶平凤江出海口,鳗鱼资源十分丰富。1972年,进一步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配合外贸发展的需要,开始组织鳗鱼苗天然捕捞生产和成鳗养殖生产。由于路线对头,领导重视,勇于实践创新,使鳗鱼养殖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1972年全社生产鳗鱼苗130万尾,放养成鳗面积600多亩,其中凤江公社鱼苗场试养成鳗6.5亩,平均年亩产225斤。现将我们鳗鱼养殖生产的儿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长江翘嘴鳜鱼为久享盛誉的名贵食用鱼,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近年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养成等技术已趋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80%的商品均于年底前捕捞销售,上市时间相对集中于冬季或春节前,销售价格受其影响较大。为了延长上市时节和适应休闲渔业的发展,达到均衡市场和发展鳜鱼垂钓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本项目设计进行长江鳜鱼周年二轮养殖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池塘养殖中黄颡、鳜鱼、鲫鱼等淡水底层鱼的捕捞,主要采用传统式的捕捞网具,如普通拉网,或者使用罾网进行投食诱捕。这两种捕捞方式在生产应用中具有很大的缺点:如0.6hm^2的池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大水面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渔业水域选择→大规格鱼种放养→人工能量施入→环境与产品监测→成品捕捞,并分析了放养环境、放养种质、能量投入、标准化生产对养殖水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能够有效地保障大水面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和水产品的优良品质,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重要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吻鮠的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市场价格昂贵.尤其是长江中的长吻鮠的天然产量锐减。为了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江滩资源.增加长江长吻鮠的产量.我们于2003年在长江江滩中用浮动式网箱养殖长吻鮠试验,经5个多月的养殖试验.400m^2的网箱养殖共捕获成鱼7608尾,成活率95.1%,平均规格为435g/尾,总产3309.48kg,总产值165474.元.总成本76042元,纯收入89432元,每平方米纯收入223.53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增殖渔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了养殖、资源、捕捞、环境等领域,关系到行政、渔政、生产和科研等部门、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总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7.
《渔业现代化》2005,(2):59-59
长江刀鱼、又称刀鲚,其肉质细嫩、味鲜美、脂肪多,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由于过度捕捞及水体污染等因素,刀鱼已少得可怜、贵得惊人。上海水产大学与南通市海洋渔业局合作,“刀鲚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刀鱼属产卵洄游型生物,性喜江中的洲滩缓流浅水带,并于4~10月在那里产卵。“江心洲”正是刀鱼的天然养殖基地。课题组2004年初采取了“纳苗养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开始,分别在江阴沿江的夏港镇和申港镇江滩水面开展以暗纹东方鲀、长吻鮠为主要品种的网箱养殖及立体开发试验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试验与生产效果,现将试验与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水域条件养殖水域是与长江江堤仅一岸之隔的江滩水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内陆淡水渔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内陆淡水渔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围养殖、网箱养殖、河沟养殖和内陆捕捞等,池塘养殖、河沟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较大,而淡水捕捞、网围养殖则从环境中带出影响物质,对环境有改善作用。2003年上海淡水渔业生产对环境排放出的总氮、总磷量约为全市郊区非点污染源总量的15.7%和12.3%。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水产生产再获全面丰收,1886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0万吨,比1985年增长18.3%,无论在海洋捕捞、江河捕捞、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各项生产指标中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使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