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肾SF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左侧腰痛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肿瘤,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SFT,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SFT临床罕见,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最终依靠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也有少部分肾SFT为恶性,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精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精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侧阴囊内有-9.0cm×9.4cm×6.7cm肿块,B超检查示左侧阴囊内存在一非均质实性包块;MRI显示左侧阴囊内有实质性肿瘤,未见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13-HCG、CEA、PSA和AFP检查均无异常。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行左侧阴囊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多形性混合型脂肪肉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精索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治疗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为主要方式,辅助放疗、化疗疗效不确切;预后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局部复发很常见,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2年1月35例腹盆腔SFT手术的临床资料。17例无明显症状,12例腰腹部或骶尾部疼痛,4例下肢肿痛,2例反复低血糖。肿瘤中位最大径15 cm(3~25 cm)。初次手术22例,复发再手术13例。结果 R0或R1切除32例,R2切除3例。联合脏器切除6例。7例行分块切除。中位术中出血量1200 ml(50~10 000 ml)。术后并发症8例。随访3~68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初次手术22例中4例复发,2例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是SF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附件恶性纤维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睾丸附件恶性纤维细胞瘤情况:患者男,年龄63岁。因"复发性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2年"求治。检查AFP为16ng/ml,β-HCG为0.44mIU/L。B超检查提示左侧阴囊内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经左侧腹股沟切口行左侧阴囊探查+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报告为(睾丸附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瘤组织未侵及睾丸,输精管切缘未见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68+,Desmin+++,Vimentin++,CK-,S-100-,Actin-。术后未行局部放疗及化疗。随访15个月,CT复查无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表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目前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原发性睾丸附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16例胸部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8例;中位年龄49岁(19~73岁)。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CT检查发现肺部肿物8例,纵隔肿物3例,纤维性肿瘤2例,胸腔肿物2例,腹膜后肿物1例;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或胸腔镜活组织检查5例,其中3例明确诊断为SFT;其余13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无石棉接触史,5例出现临床症状。16例均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常规开胸手术10例,胸腔镜手术6例。肿瘤发生于脏层胸膜12例,壁层胸膜3例(发生于膈胸膜1例、肋胸膜2例),肺实质内1例。结果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全组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阳性;围术期无死亡、无手术并发症。16例患者均规律复查和随访,术后随访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或CT)提示:16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存良好。结论胸部SFT罕见,有时巨大,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因肿瘤可能复发,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囊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原发性阴囊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报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男,36岁,因阴囊肿物进行性增大8个月就诊,体格检查示左侧阴囊可触及一无痛性、软组织肿物。阴囊B超示肿物为低回声实质性,大小约为4cm×5cm×5cm。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病理检查示左侧阴囊内良性神经鞘瘤。肿瘤细胞属于Antoni type A型。术后随访1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原发性阴囊神经鞘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SFT患者的的临床资料,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膀胱肿瘤,在腰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出院。1个月后再次来我院复查,在全麻下行经腹腹腔镜下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倾向于SFT。患者腹腔镜术后痊愈出院。结论:膀胱SFT是一种罕见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睾丸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对1例睾丸恶性SFT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行根治性左睾丸附睾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因未继续治疗死亡.手术标本肉眼观:呈实质性结节状,分叶状,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质硬.镜下:瘤细胞梭形、短梭形,呈编织状、漩涡状、席纹样、条束样排列,部分区域细胞稀疏,瘤细胞之间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肿瘤伴出血、坏死,细胞密集,脉管中见瘤栓,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4个/10HPF.肿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等阳性,Myoglobin、CK、S-100等阴性.结论 睾丸恶性SFT的生物学行为无特异性,诊断应结合大体标本、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应与梭形细胞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附睾恶性间皮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6岁.左侧阴囊包块2个月外院就医.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阴囊左侧有一包块,质硬、触痛、坠胀感,包块逐渐长大至鹅蛋大小.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左侧附睾约5 cm×4 cm,质地硬,与左侧睾丸、精索稍粘连.诊断:左侧附睾肿瘤.外院手术切除左侧附睾,术后病理考虑"附睾恶性平滑肌瘤",再次高位切除精索及左侧睾丸.后经北京海军总医院会诊病理诊断为"(左侧)附睾恶性间皮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阴囊Paget's病的认识,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囊Paget's病的诊治资料,4例病灶仅累及单侧阴囊者行包括病灶的扩大切除术;1例复发者行双侧病灶扩大切除加左侧睾丸、附睾及精索切除,然后行腹部带蒂皮瓣及大腿游离皮瓣修补术;1例切除病灶后行阴囊底部旋转横行皮瓣阴茎成形术.结果:6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阴囊Paget's病.结论:本病临床较为罕见,极易与阴囊湿疹混淆,需要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会阴部Paget’s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9月,对20例会阴部Paget’s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病程1~9年,平均4.7年。单纯累及阴囊14例,阴囊及阴茎同时受累5例,阴囊、阴茎及下腹部受累1例。15例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Paget’s病,均未发现转移。结果19例患者术后伤口I期愈合;1例植皮区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2~5年,阴囊及阴茎外形满意。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1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好转。2例于术后6个月因阴茎腹侧瘢痕挛缩致勃起时出现下弯畸形,经局麻下皮瓣移位调整后好转;余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正常。结论会阴部经久不愈的湿疹样病损应高度怀疑Paget’s病,尽早行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广泛彻底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切除后创面应尽量采用阴囊皮瓣修复,也可联合阴茎及下腹皮瓣移位或结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同时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肾血管平同脂肪瘤36例,其中随访观察7例,手术治疗29例,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13例,肾部分切除5例,单纯肿瘤剜除10例,1例双侧病变,左侧行肾切除,右侧行肿瘤剜除,术后全部手术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文中对临床应用B超及CT诊断本病的准确率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B超结合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明确诊断2是保存正常肾实质功能,降低肾切除率的关键,治疗上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Von Hippel-Lindau病并发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提高von Hippel-Lindau病(VHL)并发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7例VHL病并发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2岁。手术治疗6例,共切除肿瘤34个,其中5个肾脏行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13个;切除肾脏4个,发现肿瘤21个。结果 随访8-76个月,平均45个月。1例术后26个月肾脏肿瘤复发,行肾脏切除。1例双肾切除者,半年后行肾移植,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移植肾功能良好。4例患者肿瘤无复发和转移,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拒绝治疗,随访25个月肿瘤局部有进展,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肾癌是VHL病主要病变之一,具有多中心、双侧发病、易复发等特点。薄层CT是主要的诊断和随访手段。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双肾切除,肾肿瘤剜除和肾部分切除等,保留肾单位术后应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再发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肾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合并胸椎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恶性肾SFT合并胸椎转移患者的疾病进展过程、诊断及治疗措施,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肾癌。病理检查提示肾中部见一肿物,大小5.5cm×4.0cm×4.0cm,切面灰白质偏硬,侵及肾被膜及肾盂黏膜,肿物与周围界限尚清。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Bcl-2(灶状+)、CD34(++)、S-100(-)、Vimentin(++)、CD117(-)、CK(-),诊断为恶性SFT。于2010年4月22日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出现腰背部疼痛,确诊为胸椎转移瘤,于2010年7月28日在全麻下行胸椎管减压,椎管内肿瘤切除,胸10腰2椎体骨水泥灌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提示椎管内组织见梭形细胞肿瘤组织浸润,结合形态及病史,考虑为恶性SFT复发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Bcl-2(-),CD34(-),S-100(-),SMA(+),Vimentin(+),CK(+)。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病情恶化,经医治无效去世。结论:恶性肾SF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并应与肾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青少年胰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胰腺外科在2000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手术治疗的23例20岁以下(8~19岁)胰腺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手术处理、病理结果及生存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肿瘤,无一例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112个月,平均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会阴部Paget's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9月,对20例会阴部Paget's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病程1~9年,平均4.7年。单纯累及阴囊14例,阴囊及阴茎同时受累5例,阴囊、阴茎及下腹部受累1例。15例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Paget's病,均未发现转移。结果19例患者术后伤口期愈合;1例植皮区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2~5年,阴囊及阴茎外形满意。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1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好转。2例于术后6个月因阴茎腹侧瘢痕挛缩致勃起时出现下弯畸形,经局麻下皮瓣移位调整后好转;余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正常。结论会阴部经久不愈的湿疹样病损应高度怀疑Paget's病,尽早行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广泛彻底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切除后创面应尽量采用阴囊皮瓣修复,也可联合阴茎及下腹皮瓣移位或结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同时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显微手术治疗和病理结果证实的62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45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2例,脑室内血肿2例,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40例,右侧侧脑室22例.其中脑膜瘤29例,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7例(室管膜下瘤2例、恶性室管膜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6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表皮样囊肿1例.术后随访43例,术后6个月Karnofsky评分70分以上31例,以下12例.结论 脑室内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显微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孤立性纤维肿瘤(SFT)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既往文献报道SFT好发于胸膜,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全身多部位均可发生。由于SFT在腹膜后发生率低,故目前仍缺乏对腹膜后SFT的临床诊治的深入研究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回顾7例腹膜后SFT患者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期加强认识并引起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7例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腹膜后S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3.3±13.2)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1例无明显症状,其余6例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以腹胀、腹痛最为常见。术前5例患者行CTA检查,其中2例供血动脉来自髂内动脉分支,1例来自髂内动脉分支及腰动脉分支,1例来自肠系膜下动脉远端分支,1例来自脾动脉分支。6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3例术前行介入栓塞术,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372.5±91.3)min,平均出血量(1 200.0±1 031.5)mL,平均住院时间(25.7±9.3)d,术前栓塞患者与未栓塞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4.2)d和(11.7±2.3)d,术后第1天平均引流量分别为(283.3±119.3)mL和(385.0±262.5)mL。未栓塞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腹膜后包裹性积液1例。肿瘤大小9 cm ×7 cm×6 cm~25 cm×20 cm×10 cm,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呈现不同程度异型性,疏密不均,偶可见薄壁“鹿角状”血管,间质常含有胶原纤维。免疫组化阳性率CD34、Ki-67均为100%(7/7),CD99、vimentin均为100%(6/6),STAT6为100%(5/5),Bcl-2为50%(3/6),S-100为14%(1/7)。随访2~66个月,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 腹膜后SFT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栓塞对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风险分层指导下术后长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输尿管癌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男 2 2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6 3岁。右侧 14例 ,左侧 2 1例 ,双侧 1例。 36例 (37侧 )均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 34例 (94 % ) ,随访时间 6个月~15年 ,死于输尿管癌转移和其他疾病各 6例 ,存活 2 2例。 3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后 1~ 5年局部或膀胱再发肿瘤。 结论 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下段输尿管癌 ,主张先行下段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后再作肾切除 ,可减少或避免挤压所致癌细胞膀胱种植。  相似文献   

20.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粘液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中,良性肿瘤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5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原发性恶性肿瘤中2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仅做部分切除;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心脏良性肿瘤中,1例纤维瘤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3例手术完整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恶性转移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和1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应争取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手术目的应以明确诊断、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