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出血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急诊血管内治疗
作者姓名:郑峥  汪银洲  程琼  李永坤  刘君鹏
作者单位: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350001;2.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350001;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联合面上项目(2017J01176)
摘    要:目的探讨出血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IVADA)急诊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2例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IVADA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IVADA的诊断,于就诊后24小时内根据载瘤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是否为优势侧、IVADA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急诊血管内治疗方法。术后观察并记录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并评估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scale,mRS),mRS 0~2分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结果 32例IVADA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27例(84.4%)预后良好,5例(15.6%)预后不良,其中2例(6.3%)死亡。18例接受动脉瘤栓塞并近端VA闭塞术治疗,14例预后良好(77.8%),2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小脑、延髓梗死,mRS5分;12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11例预后良好(91.7%),仅1例术后并发小脑、延髓梗死,mRS 3分;2例接受经健侧VA逆行PICA支架植入联合动脉瘤栓塞及近端VA闭塞术,均预后良好。27例完成影像学随访,均未见IVADA复发。结论急诊实施血管内治疗是防止出血性IVADA再出血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 键 词: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预后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