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轴卷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异种肌腱缺损后免疫排斥反应及生物力学适应性
引用本文:邹剑,张长青,曾炳芳.轴卷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异种肌腱缺损后免疫排斥反应及生物力学适应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208-212,F0003.
作者姓名:邹剑  张长青  曾炳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200233
摘    要:背景:自体肌腱移植治疗外伤后肌腱缺损存在机体再次损伤和取材局限的不足。碳纤维人工肌腱、人发肌腱等人工肌腱被证实也可进行移植,但其植人体内后存在着免疫排斥反应和生物力学强度的不适应。因此,开发新的人工肌腱替代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的:观察轴卷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人工肌腱移植修补鸡左、右足第3趾2cm肌腱缺损,以及修补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生物力学适应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材料:12周Leghorn鸡45只,雌雄不限.体质量4.0-4.5kg。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6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完成。①将45只12周的Leghorn鸡随机分为3组。取自体移植组20只和猪小肠黏膜下层移植组20只鸡的左、右足第3趾,于中节趾骨处切断趾深屈肌腱并造成2cm的肌腱缺损模型。自体移植组缺损的肌腱进行原位缝合;猪小肠黏膜下层移植组缺损的肌腱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进行修补;空白组5只,不作任何处理。②在肌腱移植术后3,6,9周进行组织形态学、移植免疫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鸡手术趾大体观察及植入物光镜观察。②术前3d、移植后3d、1周、2周白细胞分类计数。③各组鸡生物力学测试及功能恢复试验结果。结果:45只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9周时,肉眼下,猪小肠黏膜下层形态同正常肌腱已基本相同,光镜下,猪小肠黏膜下层上成纤维细胞沿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且出现胶原细胞外间质。②术后2周内,猪小肠黏膜下层移植组与自体移植组白细胞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猪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异种材料没有明显免疫排斥。③在生物力学测试中,猪小肠黏膜下层移植组在术后12周时生物力学强度要优于自体移植组(22.22&;#177;0.90),(20.78&;#177;0.94),P〈0.05]。④在功能恢复试验中,3组掌趾关节的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空白组的近节趾间关节活动度要优于猪小肠黏膜下层移植组及自体移植组(21.0&;#177;1.6)&;#176;,(15.1&;#177;1.7)&;#176;,(16.0>2.1)&;#176;,P〈0.05)。结论:猪小肠黏膜下层植入鸡体内后,没有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迹象,可作为修复肌腱缺损的异种材料。

关 键 词:组织工程  移植  
文章编号:1671-5926(2006)45-0208-05
收稿时间:2005-11-15
修稿时间:2006-02-10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and biomechanical adaptability following xenogenic tendon defect repaired with rolled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