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未经治疗的血管瘤:生长模式及残余病灶
引用本文:Jeroen M. Smit,魏峰,高景恒,袁继龙,石杰,张晨.未经治疗的血管瘤:生长模式及残余病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3).
作者姓名:Jeroen M. Smit  魏峰  高景恒  袁继龙  石杰  张晨
作者单位:1. 荷兰 奈梅亨,拉德博的大学奈梅亨医学中心Canisius-Wilhelmina医院 整形再造外科;埃因霍温Catharina医院整形再造外科;格罗宁根大学 格罗宁根医学中心 外科部 血管外科
2.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3. 辽宁省人民医院 整形外科
4.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整形外科
摘    要:背景与目的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快速增长及可能损毁容貌的特性,因此,应给予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瘤的生长模式和残余病灶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85-2000年间临床监护、未经任何治疗的血管瘤患儿进行随访调查研究.从病案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访问患儿(或其家长)完成问卷调查表,请患儿到我们的门诊,对问卷调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并对患儿行体格检查.对血管瘤的各生长阶段情况进行记录,创建各生长阶段时间轴,如果有残余病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共对97例患儿的137处血管瘤病灶进行评估.48%患儿有前期病变.8个月时瘤体尺寸达到最大.消退期平均在患儿2岁时开始,并于平均4岁时结束.69%患儿有残余病灶.表浅结节状血管瘤的残余病灶(74%)明显比深层血管瘤(25%)多(P <0.001;优势率8.4;95%可信区间2.4~29.1).97%患儿出现因感染、溃疡、出血未经治疗而产生的瘢痕.结论 血管瘤残余病灶会引起表皮损伤.血管瘤的生长模式与形成残余病灶的危险因素间无关联.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更详细地预知血管瘤的预后情况,并将有助于判别哪些患儿需要治疗,哪些不需要.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