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引用本文:韩永翔,奚晓霞,方小敏,宋连春,杨胜利.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J].科学通报,2005,50(23):2649-2655.
作者姓名:韩永翔  奚晓霞  方小敏  宋连春  杨胜利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理科学系,兰州,73000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理科学系,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地理科学系,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73002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基金项目:致谢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21101,40075025)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专题(批准号:2005CB422000)共同资助.
摘    要:“铁肥料效应”的验证一直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 Bishop等在2001年4月观测到中亚沙尘越过北太平洋PAPA地区引起了该区海洋生物大幅增长的事实, 为“铁假说”的成立提供了自然状态下最有力的沙尘-海洋过程生物环境效应证据. 我们通过分析2001年4月中亚大陆强沙尘暴源区的中国大陆、沙尘远程传输区的韩国、日本及更遥远的美国的地面同步PM10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在北太平洋地区海洋表层进行的有机碳和叶绿素观测资料, 结合气象诊断和TOMS卫星气溶胶指标的分析, 从大陆沙尘过程分析表明沙尘浓度由源地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 估算这场强沙尘暴过程可以为北太平洋PAPA地区带去3.1~5.8 μg/m3的风成Fe, 导致了Bishop海洋实验过程中观测到了海洋生物的急剧增长, 从而从大陆沙尘过程方面为“铁假说”在自然状态下的成立补充了更详细的证据.

关 键 词:北太平洋地区  铁假说  远程传输  沙尘通量  气候效应
收稿时间:2005-06-27
修稿时间:2005-06-272005-11-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