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岩型富氦气藏形成条件
引用本文:刘雨桐,段堃,张晓宝,胡阳阳,马东正,陶辉飞.基岩型富氦气藏形成条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4):618-627.
作者姓名:刘雨桐  段堃  张晓宝  胡阳阳  马东正  陶辉飞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氦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及低成本氦气富集与精制”(YSBR-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氦气藏与气源岩气体、元素地球化学与矿物学相关性与气源追索——以柴达木盆地东坪气田为例”(41972135)
摘    要:氦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医疗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稀缺战略资源,但其在世界分布极其不均,中国是贫氦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氦气供给安全问题。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分析对比了世界上最成熟的氦气生产气田(美国潘汉德—胡果顿气田)与中国氦气生产潜力较大的东坪气田,探讨两者的成藏要素及富氦机理。结果发现:两者均是以天然气作为载体气的基岩型富氦气藏,储层物性好,均发育以膏岩为主的低渗致密的良好盖层。两者的差异性在于,前者花岗岩形成年代更为古老,尤其是碳酸盐岩地层中富含的花岗岩碎屑,其年龄集中在元古宙,平均比东坪气田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早400 Ma;前者氦气运移模式偏向于单一的饱和地下水脱溶释放,而后者存在“过路”古老花岗岩储层的天然气“萃取”释放。两者对比之下,提出形成年代久远的高U、Th氦源岩、充足的载体气、良好的基岩风化壳储层与致密的盖层,和充足的地下水(边底水)作为媒介参与氦气运移,是形成基岩型富氦气藏的必要条件。

关 键 词:潘汉德-胡果顿气田  东坪气田  基岩型气藏  氦气运移机理  富氦成藏要素  
收稿时间:2022-11-03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