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分析
引用本文:王灿,许晓娟,高风华,张利娟,吕山,张世清,许静.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2,34(3):252.
作者姓名:王灿  许晓娟  高风华  张利娟  吕山  张世清  许静
作者单位: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WHO热带病合作中心、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25);2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基金项目: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第五轮重点学科(GWV?10.1?XK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3619)
摘    要: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时空特征,为全省钉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钉螺分布指标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实有和新发钉螺面积进行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等分析,探索安徽省钉螺聚集与扩散高风险区。结果 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逐渐降低。2020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26 238.85 hm2,主要分布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各年份间新发钉螺面积波动较大,2016年最高(1 287.65 hm2);2020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新发现1.96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Z = 3.00 ~ 3.43,P均 < 0.01),热点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并沿长江南岸分布;冷点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2011—2020年安徽省新发钉螺面积分布在整体上不存在空间聚集性(Z = -2.20 ~ 1.71,P均> 0.05),局部呈散点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分布相对稳定,与长江流向一致;新发钉螺面积分布重心逐渐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向上游移动。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1—2020年安徽省实有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以从长江安徽段下游到中游的顺序出现;新发钉螺面积两个高值聚集区聚集时间和范围类似,均分布在山区。结论 2011—2020年安徽省钉螺分布呈空间聚集性,存在向长江南岸、上游聚集的趋势,但山区钉螺扩散问题亦不容忽视,需加强对山区和长江沿岸新发钉螺孳生地的监测力度。

关 键 词:钉螺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分析  热点分析  标准差椭圆分析  时空扫描分析  安徽省  
收稿时间:2022-07-0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