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社会心态质性分化的伦理特征及其精神机制
引用本文:张廷干.社会心态质性分化的伦理特征及其精神机制[J].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6(6):34-44.
作者姓名:张廷干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心态及其培育路径的精神哲学研究
摘    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以生命和生活的整全性为本体根基,其质性分化和人们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理解有着本源相关。在伦理特征上,这种分化表现为生命“存在结构”与生活之整全性的拆解,具体地:自我的个性凸显对于伦理认同根基的颠覆;超越性精神生活转向感性世俗化生存;反思批判意识缺失而导致“良知”判断的困境。这种伦理特征有其特定的心理机制和客观根源:前者表现为价值的本体论承诺与价值工具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多元文化面向与价值同一性之间的张力,影响着“应然”价值承诺与“实然”价值实现之转换的认知评价;后者则是社会转型中的“系统整合”问题与“结构性紧张”。由此而言,应对社会结构性问题和社会心态调适的路径选择必然是“政治(伦理)—文化(道德)”的生态性建构。

关 键 词:社会心态  质性分化  伦理特征  精神机制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